想象与幻象的结构之作

2024-05-10 23:49胡平
青年作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戚戚云天塔尔

在当下的青年作家中,缇逽的创作有着特立独行的追求。

他的小说不会纯粹“写实”,会注入精神意象的投射、玄幻图景的构造,以及自天而来的诘问,因此,他承继了现代主义以来一类新的书写方式。即不以现实的摹仿为审美体验的基本模式,更重视人物内心复杂意念的外化、重视文学作品的象征与喻义价值,以分析型情感表达代替宣泄型、迷狂型情感表达,以“思索的快乐”代替“动情的快乐”,更注意读者理性的回归和个体意识受到尊重。

在他的短篇《波海云天外》中,郑和第六次出使西洋,视野里发现一处似从天而降的岛屿,派吴嘉率特使团登岛,以示大明恩威。吴嘉等在岛上遇到一银发金眸着白袍者率众迎接,吴嘉示皇帝宝剑,要求对方行磕拜大礼,对方却说明在当地双膝跪地叩首是對亡者的追思,以踮脚双手朝天挥扬之礼代替。吴嘉赐大明重礼,岛上祭司们回敬的竟是由一颗颗橄榄大水珠串起来的项链。返航之际,吴嘉等发现绿焰火箭发射失效,特使团成员与校尉们焦躁不安,将项上水珠吞下,开始拔剑相互厮杀。唯有通事一人返回船队,又发现这已是第七次下西洋船队,郑和已于两年前去世。显然,这是个玄幻故事,其中桑尼格鲁姆岛和水珠项链等皆出于虚构。但可以承认,在那个时代,在波海云天外,出现“一笔黛墨缥缈浮出”的岛屿是可能的,出现由水珠制成的神秘项链,则属于奇妙的想象。大概,许多青年读者是乐于接触这种文字的,他们不满足于一成不变地阅读俗常事物的逼真写照,愿意相信世间还有一些无法被理喻的神奇现象存在,此乃人类天生好奇心所致,也是形成一类文艺作品特殊审美形态的基础。审美本属于主观产物,也满足于主观体验,缇逽正是基于这一根据,充分发挥,给人们带来迥异的境界和氛围,产生别样的文本吸引力。

《戚戚安》也是如此。小说中,在以德鲁昂命名的城市里,人们分为人、亚人、兔灵人、半身人、矮人等种族,凡“非人”,皆受到主教利拉德四世和银叶骑士们的歧视迫害,但他们于外形上与常人并不容易区分。受雇于南方黑日军团的间谍“我”潜入德鲁昂,一次在妓院认识并爱上了姑娘戚戚安。在她房间里,他发现了一条带有梅花图案的丝巾,又在打开窗帘时发现她头上现出鹿角,由此断定她是鹿灵人,从事此业已犯有死罪,于是要求带她离开,遭到戚戚安的拒绝。以后,他挂出信板寻找失踪的戚戚安,可是戚戚安已被人发现真实身份,被挂上广场火刑架或木桩穿身处死。小说中,长有鹿角的女性形象自然也出于幻象,来得奇异,吸引读者眼球,不过,读者们愿意接受这个角色,因为她形归异类而具有正常人性,并无罪过,被杀戮的命运则唤起人们的同情。作者只不过在鲜明显示使她处于“人下人”的事实,使她的遭遇更显无辜。实际上,作者的想象力是别有质地的。

《秋千荡天宇》则是一个标准的科幻小说,作品里,安塔尔星球上的恩里克教授与助手缇逽乘飞船前往一光年远的乐土星进行探访,三年后到达时与安塔尔总部失联,图像也表明安塔尔发生巨大变化。他们不得不乘坐乐土飞船偕乐土人返回自己星球,发现安塔尔人已遭灭绝,这是由于在他们离开的第二年爆发了全球性战争,战争中使用了针对人体的靶向光化武器,清除了所有人类。此后,乐土人占领了安塔尔星球,缇逽成为星球上唯一遗存的安塔尔人。这个科幻故事不算新奇,但关于巨型黑灵团准备一举吸附吞噬安塔尔人所有意识体时,一对潘亚星球人夫妇及时捣毁捕灵网矩阵,释放了所有被捕获的意识体的内容,却比较新颖,展开了出人意料的场景。关于安塔尔人类从此不再受肉身束缚,真正回到了宇宙自然的内容,也开辟了一种新的人类归宿的意境。

作者想象力的另一种表现,显示在对故事背景的泛化。《波海云天外》中,主角为奥地利人,小说开头便是:

1900年6月3日,我的祖父伊莱亚斯·豪本施托克·绒柯曼格(EliasHaubenstockRonkmag)随奥匈帝国部队抵达北京,之后转移天津,在大沽口参与了对清王朝的侵略战争。

这个开首,一反常见作品千篇一律以国人为主人公的规则,也使人感到新颖。虽然作品里也出现有“中国朋友”、吴嘉、通事等中国人物。在《戚戚安》里,则所有人物皆为异国人,这异国并不真实存在,还是来自虚构,更使人产生陌生感与新鲜感。作者的眼界是扩及人类生存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秋千荡天宇》中背景更为飘渺,那时地球已经毁灭,而在多个陌生星球上重演了地球上发生过的进程。就是说,作者主要采取“远而近之”的手法在表达小说主旨,属于人类叙事,具有生命哲学意味。当然,这只属于目前少数创作的一种探索。

他的作品确实触及到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些严重问题,在《波海云天外》里,豪本施托克是侵华战争的参加者,于北京台基厂公使馆门前留下过一张手里拿书的照片,这本书是“中国朋友”送他的《波海云天外》,要他最好在海上阅读,书中记载的正是吴嘉、通事等人在桑尼格鲁姆岛上的经历,它使豪本施托克对自己过去参与的国家行动有所悔悟。豪本施托克想将此书交给儿子赫尔诺特,而赫尔诺特已于1942年冬天死在斯大林格勒,他不是阵亡于与苏联红军的战斗,而是作为一个纳粹逃兵被党卫军的督战队处决,缘起于他对自己献身的事业发生怀疑。豪本施托克将书交孙子阅读后,把它带进了坟墓。小说对人类生活中频发的战争和对外征服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人们很容易陷于荣耀的蛊惑和迷障,无以自拔,这种追究深刻而发人深省。《戚戚安》里,所谓亚人、兔灵人、半身人、矮人等种族自然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作者对被歧视人类夸张的放大,借以进行醒目的象征。人类生活中,部分人类为了获得自己的特殊利益,习惯于将另一部分人类打入另册,贴上贱民标签,借以煽动大众支持,反犹主义即为一例,血统论也为一例,不胜枚举。作品对这类反人类罪行进行了尖锐的揭露,眼光也是犀利的。《秋千荡天宇》里,安塔尔星球上人类科技水平空前发达,但人类仍未学会和平相处,致使科技水平的发达直接毁灭了人类自身,这种前景的幻想,不能说毫无根据,因为至今地球上依然战争频发,无从有效制止,皆出于人类还无法清醒控制自己的原始欲望。人类视角,使缇逽的创作打开另一扇窗口,获得独特的书写空间。

虽然缇逽小说不循常规,却讲求故事性,因为故事是小说的基础。他善于编织情节,制造悬念。《波海云天外》里,豪本施托克在中国接触到什么,让他甘愿留在那里着手艰难的文史工作;桑尼格鲁姆岛上的诵唱,是否是来自波海云天外的警告;赫尔诺特究竟出自哪种偶然,导致他爬出战壕里的临时指挥所,都生成着较强的叙事张力,牵引着读者的关注。《戚戚安》中,戚戚安等表面的举止背后隐藏着女性的反抗,她们以自己的方式消磨人族的意志,使银叶骑士丧失掉战斗力。“我”请草莓鼻头男人设法寻找到戚戚安,却没想到草莓鼻头男人找到戚戚安后,辨识出她是鹿灵人,将她和其他姑娘拉去刑场,也将“我”同样治罪。《秋千荡天宇》里,恩里克教授飞向太空后,往返将长达六年,临别时将传递生命能量的感应手环戴在儿子里奥的手腕上,此后始终惦念里奥的生活,也成为作品里始终牵挂人心的线索,有没有这条情感线索,直接关系到小说获得的感染力度。作者设计的这些叙事中的曲折与悬疑,都发散着来自小说文体的魅力,形成有质量的讲述效果,也完善了作品的内在结构。

作者化身为《波海云天外》和《秋千荡天宇》中的人物,也代入某种特殊的意味,标志着创作主体性的张扬。

缇逽是00后作家,他的这三个短篇,作为第三届四川青年小说家星火计划首发作品,同期发表在《四川文学》和《青年作家》上,形成他创作中的一个系列,也集中表达出他的一种创作风格,是有着别样意义的。风格的形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作者确已形成自己特别的视野和观照,并且以其艺术特质立住脚跟,打开局面,赢得受众的认可。这一点,还需要作者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加以自我证明,交由时间检验。

【作者简介】胡平,文学评论家、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著有长篇小说《末世》《犯罪升级》《原代码》,文学理论专著《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评论集《理论之树常青》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现居北京。

猜你喜欢
戚戚云天塔尔
鹧鸪天?国耻如今气不消
竹之韵
曾华伟
习作点评
春夜有寄
母亲的餐桌
声声慢
当吃货成为孕妈
四川小金清代穆塔尔墓碑考释
那些有趣的奶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