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巩义市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2024-05-10 23:09庞艳华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巩义市作为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巩义市红色文化资源总体优势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接着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巩义市红色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教育意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巩义市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众多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地,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巩义市红色文化资源总体优势分析

1.1 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文旅融合发展优势明显

巩义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革命历史遗迹、纪念地、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革命故事、英雄事迹、红色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巩义市人民的精神财富。1.2 红色资源分布集中,为文旅大融合打下基础

巩义市红色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出大分布、小聚集的状态,与周边的乡村、古街、古镇、景区路程不远,连点成线和互相融合开发的程度较高。重点红色资源分布集中的区域,与巩义市旅游重点发展区域一致,为后续创新推进农文旅互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据2022年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6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亿元。A级旅游景区14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处;国际国内旅行社10家[1]。

1.3 红色文化资源时间跨度较大,党史人物事迹鲜活

巩义市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在革命历史时期,巩义市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和感人事迹,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1938年6月巩县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在秉礼学校建立,1939年元月中共巩县委员会在此成立[2],在县委领导下,众多学生接受革命洗礼,成为共产党员,把革命火种带往四方,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巩义市的工人、农民和学生展开了声势浩大影响深刻的爱国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满怀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红色精神,一直坚持“三三三制”演出,三个月在农村,三个月在工矿,三个月在部队。特别是她为了支援抗美援朝,率领香玉剧社全国巡回半年义演,全部收入为志愿军捐赠了一架战斗机,即“香玉剧社号”[2]。

2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巩义市红色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不足

近年来,巩义市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得到了修缮和保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树立了立体生动的巩义形象,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设。但是,巩义市乡村振兴建设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链不完善、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的作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2.1 缺乏统一规划

尽管巩义市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整体上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一是资源整合不足。巩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整合。不同景点、遗址之间缺乏有效的串联和整合机制,导致游客难以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体验。二是不同地区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制约了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影响了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例如,孝义兵工厂旧址是河南省唯一、也是最早引进外资建设的大型军工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均有较大影响,是我国近代军工生产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教兵工厂旧址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其仍然处于相对粗放的开发阶段,和市区其他红色文化资源之间有机串联的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发展的机制[3]。

2.2 产业链不完善

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然而,当前巩义市在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配套服务、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出行和停留体验,这不仅制约了游客数量的增长,也影响了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二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巩义市红色旅游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导致了红色旅游的市场份额较低,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例如,巩义市虽然盛产小相菊花、夹津口橡子凉粉、南河渡石榴、小关柿饼、南山核桃、花椒、药材等农副产品,但整体深加工水平不高,在整体经济效益上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不能有效地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3 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撑。然而,目前巩义市在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成批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青年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也选择留在大城市不愿回村,这导致农村缺少能创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3 巩义红色文化资源開发利用的实践路径

3.1 全过程推动,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

一是加强整体发展规划。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4]。巩义市应加强对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巩义市政府应制定详细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规划应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二是要加强巩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大对破坏红色文化资源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三是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注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立健全红色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对珍贵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同时,鼓励民间艺人传承红色文化技艺,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是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例如,修建便捷的交通路线,提供特色餐饮和住宿服务等。

3.2 全产业链促振兴,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深入挖掘巩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首先,全面梳理和分类整理这些资源,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其次,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其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挖掘主体。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可以更好地展示巩义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巩义市应加大对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一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开发互动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等方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并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制作播出红色主题宣传片和影视作品等形式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鼓励文艺创作者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和推广红色文化。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巩义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专题报道;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和特色活动等形式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3.3 打造巩义“红色IP”,推进城市品牌传播

2023年10月,《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提出,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5]。挖掘和利用本地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做好革命文物传承利用工作,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革命文化品牌。一是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线路、推出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产品、提升红色旅游服务质量。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创新旅游业态和模式。如红色主题展览、革命历史剧目演出、红色文化讲座等。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数字化红色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推出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二是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巩义市旅游业的发展。三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依托巩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活动。例如,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教育。四是加强红色旅游市场培育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等形式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与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宣传推广提升巩义市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对巩义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品牌项目增加市场竞争力。

3.4 科学结合乡村振兴,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例如,组织红色旅游文化论坛、展览等活动,分享经验、互通有无,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发展。二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红色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红色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红色旅游与巩义市的其他优势产业相结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将红色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产业等相结合,打造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四是完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红色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例如,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导游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合理诉求;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加强红色旅游市场培育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化提升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巩义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巩义市可以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从保护与利用的平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与其他类型文化资源的互动关系以及平衡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等问题。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和有效的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这些方法也有助于提升巩义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巩义市人民政府.2022年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7-24)[2023-12-24.].https://public.gongyishi.gov.cn/D58Z/7674431.jhtml.

[2]凤凰网.巩义红色旅游丨走近西村秉礼学校[EB/OL].(2021-06-03)[2024-01-03].https://hn.ifeng.com/c/86kYeEDCrVT.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 不可移动115处[EB/OL].(2021-01-27)[2024-01-07].https://www.henan.gov.cn/2021/01-27/2086699.html.

[4]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1-02)[2023-1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EB/OL].(2023-10-17)[2023-12-19].https://www.henan.gov.cn/2023/10-17/2830883.html.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2022-ZDJH-0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庞艳华(1983—),女,汉族,河南太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