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运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5-10 21:46陈党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

陈党

摘要: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省,是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对于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问题解决、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如火如荼”“卓有成效”,也有“批量倒闭”“问题重重”,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法对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的发展作出分析,着重梳理其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引进全域规范化物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小镇公共空间功能;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小镇特色;深层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宣传渠道等建设路径,以期为特色小镇运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教特色小镇;殷村;运营管理

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省,是基于县域经济与块状经济所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全国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特色小镇不是“建制镇”和“小城镇”,而是坚持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明确的产业、旅游、文化、社区等功能的空间载体,在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项目组合的过程中,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1]。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但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缺乏统筹规划、管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特色小镇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殷村职教小镇走访调查,利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梳理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特色小镇运营管理的举措。

1 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现状

殷村职教特色小镇于2017年5月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是以“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唯一省级职教特色小镇。小镇规划总面积约3.7km2,经过近年的稳步建设,集聚了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等几所职业院校,在校生近2万人。殷村职教小镇以国家级职教特色小镇、“大国工匠”培养摇篮为目标追求,围绕“职教、智创、旅游”等三大产业,形成了以文化创意、智造教育及双创人才孵化平台为支撑的“职教+”复合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宜学、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为常州国际化制造名城建设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殷村职教小镇所处的邹区殷村,享有“市级美丽乡村”的盛誉,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最西面,坐拥约2km2的水色天光,下辖人口2.5万余人,建有近200年的清代建筑——恽氏庭院古建筑,并依托职教特色文化,在美丽的田园里建立了一套文化气息浓厚、展现时代风貌的文创服务体系——小鎮客厅、青少年游学营地、文创智谷、教育装备产业园、幻谷视觉创意园、中国殷村青春文艺公社,由职教文化衔接,充分展示了殷村的文化魅力,全面提升了百姓的精神风貌。

2 殷村职教小镇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挖掘不充分,职教特色不明显

殷村从最初的“农业+乡村工业”增收致富,到“乡村工业+教育”科教兴村,再到如今“职教+文创”产业升级的特色职教小镇,殷村不断在创新。在殷村绘出的新蓝图中,其产业定位紧扣“职业教育+智慧双创+研学旅游+生态康养+科技高效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但是作为职教小镇,殷村没有充分挖掘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其职业学院的管理相对较为封闭,仅图书馆、商业设施对村民开放,并没有充分地共建、共享。同时,虽解决了一部分村民的就业,如提供保洁、保安等工作岗位,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培训等功能。另外,殷村职教小镇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尚未形成核心的特色。

2.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公共空间功能不齐全

特色小镇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过度侧重于某一特定的功能,如旅游、文化、产业等,导致其他功能的缺失或不完善,这使得特色小镇在吸引多元人群和满足多样需求方面存在局限性,也可能导致经济的单一依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空间碎片化。由于历史或现实条件的原因,一些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缺乏整体性,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不合理,各功能区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导致发展效率低下与资源浪费,这会限制特色小镇的发展。例如,殷村职教小镇,在空间布局上,并未有明确的商业、娱乐、游学、产业园等不同功能的划分,也没有实现各功能区的融合。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例如,交通、垃圾处理、排水等基础设施可能无法满足特色小镇的规模和需求,影响小镇的生活与运营。三是公共空间缺失。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忽视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如健身娱乐设施、休闲场所、商业街区等,导致小镇公共功能不健全,居民缺乏社交、休闲娱乐的场所,影响了小镇居民的生活品质与社区凝聚力。

2.3 各主体协同发展能力不足

位于殷村职教小镇的殷村、各职业院校等各个主体的运营管理都是比较独立的,没有对公共空间、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服务+运营”,不能更好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造成资源不能充分挖掘与高效利用。另外,居民参与共同治理的意愿也比较低,对于职教小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高。

2.4 品牌知名度不足

殷村职教小镇品牌内涵支撑不足,对本土文化的提炼与挖掘不充分,尚缺乏充分的项目支撑、产品支撑、服务支撑,也有通过打造人文自然景观等举措挖掘旅游功能,但是还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人流量、商业价值。作为中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殷村职教小镇是以“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国唯一省级职教特色小镇,已引进7家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超过3万人,有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作为“职教小镇”的知名度并不高。据调研,很多常州市本地居民、学生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所在学校处于省内唯一职教小镇,不了解殷村职教小镇的特色,无过来旅游的意愿。究其原因为殷村职教小镇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提炼与挖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无个性化亮点。

2.5 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殷村职教小镇宣传途径较为传统、单一,不能充分运用新型营销平台和手段,对新兴消费群体的吸引能力不够。如今在多元化传播平台上,仅仅使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来增加宣传的曝光度,并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另外,宣传内容不够新颖,富于创意性和新意的内容更能展现小镇的特色。

3 殷村职教小镇运营管理策略研究

3.1 深层挖掘小镇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小镇职教、旅游、文化资源,推动小镇整体化发展。职教小镇已有几所职业院校入驻,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培训功能,为小镇及周边居民提供专业技能提升、业余兴趣爱好、家庭教育等培训服务,也可将其校内资源与小镇居民共建共享,如在不影响学生的情况下,开放篮球场等健身场地。殷村职教小镇水系丰富,绿化林带和田园空间充裕,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开发不仅对于本地的环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产生商业价值。文化是一个小镇的标签,是特色小镇对外宣传的名片[2]。很多旅游景区风景优美程度相当,但是品牌知名度相差较大,核心点在于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有没有彰显。特色小镇,重在特色,重在产业,产业文化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软实力,一方面与产业其他各要素密切相关,在发展中起到协调、滋润、同化和促进作用,并且引导和改变着人们对产业的认知,是产业品牌的内因;另一方面,助力产业品牌崛起,只有当文化成熟时才能形成一种品牌。例如,浙江乌镇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深厚,最早以“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著称,但乌镇文旅小镇品牌开发没有局限于挖掘自身发展历史,不拘泥于“江南水乡”的定位,还通过植入乌镇戏剧节,拓宽品牌内涵;此外,还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让科技赋能乌镇品牌建设。因此,殷村职教小镇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的建设、运营均需充分整合利用当地的各项资源,推动小镇高质量发展。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小镇公共空间功能

为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让小镇居民生活更便捷,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20〕33号)》《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等,一些省市也相继出台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出台的相关文件可以看出,促进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社区功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非常重要。一是整体规划空间布局,明确商业、娱乐、游学、产业园等不同功能的划分,并实现各功能区的融合[3]。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商业服务、交通站点,加强智能化改造,建设15分钟便捷生活圈。三是完善公共空间功能,增设休闲娱乐公共空间,建设展示小镇建设整体图景和文化魅力的公共空间。四是增强旅游功能,挖掘小镇特色资源,如特色农产品、小镇故事等,加强小镇历史遗产保护,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建筑。五是补充生态绿色低碳功能,推进多维度全域增绿,利用小镇原有自然资源,建设“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如殷村目前已建成的新孟河(殷村段)水利风景湿地景观带项目,为小镇增色不少。另外,可根据小镇情况,提供生态康养服务产品,增设收益渠道。

3.3 引进全域规范化物业管理,促进各主体协同发展

殷村职教小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又有相对独立的个体组成,致力于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新型空间,实现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叠加现代社区功能,实现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的整体规划布局,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小镇共建、共享的局面。为此,可以引进统一的、优秀的物业管理公司予以运营管理,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对小镇公共空间、公共资源与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服务+运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4]。同时,要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3.4 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小镇特色

殷村职教小镇走的是“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看似与其他特色小镇有较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异点在于“职教”,易于打造特色,但是在创新机制构建、特色产业培育、美丽宜居环境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凸显职教特色,如何体现乡村亮点,如何挖掘旅游资源并转化成商业价值,为村民增加财富,是殷村面对的多重挑战[5]。特色小镇塑造品牌,提高知名度,首先应迎难而上,找准品牌定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找准细分市场;在品牌文化内涵挖掘上下功夫,利用好本地历史文脉,讲好小镇故事;发挥职教优势,利用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不断地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予以完善,积极地成立职教集团、社区医院、培训基地等,面向社会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型培训以及安全生产专项培训,探索出“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助推殷村技术工人技能提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品牌价值提升上聚合力,持续打造支撑品牌价值的文旅产品矩阵,如古建筑、农产品、风光带观光、青少年拓展基地等;在品牌传播方式上创新营销渠道,采取丰富的活动及营销手段,擦亮特色小镇品牌。

3.5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宣传推广力度

小镇的发展,最终还得“引进来、走出去”,那如何让客户了解小镇,愿意来小镇投资发展或者观光旅游,宣传必不可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借助互联网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与内容,增加人流。一是举办一些官方活动,如小镇间交流走访活动、职教园社会培训活动、举办相关行业学术会议等,通过官方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曝光率与知名度。二可以利用小镇资源,举办相关社区活动,并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例如,探索职教小课堂、媒体与乡村在党史微课堂、乡村党建研学游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小镇特色,动员村民拍摄记录乡村振兴蝶变等,通过常年聚焦、重要节点网红打卡做强职教小镇旅游品牌,增强宣传引流效果。三可以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培育网红提名气。持续提升人气、名气和活力,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可以通过培养感兴趣村民或者刚起步的新媒体人,并打造一些网红打卡点,再通过小视频宣传,增加人气。

4 结束语

近年来,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特色小镇”,极大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殷村职教小镇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但也存在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的高质量发展,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深层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发力。特色小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俞滨,陈设.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绩效联动效应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5):60-65+94.

[2]吴澌佳.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优化研究——以嵊州越剧小镇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2):47-49.

[3]张政,骆姓鹏,姜鑫怡,等.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意义——基于安徽部分特色小镇的实地调研[J].宿州学院学报,2022,37(11):25-29.

[4]王柯雯,万蕾蕾,王舒婷,等.特色小镇建设助力高产量发展经济新模式[J].中国市场,2022(30):50-52.

[5]梁馨以.乡村振兴视域下函谷关特色小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3(09):117-119.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指导类)“基于PPP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研究——以殷村职教小镇为例”(2017ZD107)。

作者简介:陈 党(1986—),女,汉族,河南汝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宜居城镇与住房发展。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
县域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体制浅析
对风电场运营管理的探讨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村镇公共设施优化配置与运营管理综述
关于机场特色沙盘的构想与开发
BIM在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