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妮萍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可以训练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教师注意到,不少学生的作文逻辑混乱,内容空洞乏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一种有效的写作方式。基于此,文章探究了在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如何与时俱进,革新教学模式,并且将思维导图这类新颖的教学工具引入教学中,以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作文逻辑,灵活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于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工具,它通过图表、文本等多种方式清晰地梳理和展示了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使用者的学习或工作的效果,具备简单、有效等技术优点。教师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思维导图的功能和优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合理把握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实际应用策略,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及特点
(一)内涵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有效、方便的思维锻炼手段,最初是用来做笔记,后来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发展,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以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而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特点
1. 发散性
思维导图是一种综合了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发散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样的模式不只是一种线性思维方式,还是一个不断延伸的树状或网状的多元思维路线。核心词是整个思维导图的开始,也是中心点,其他的分枝都由它衍生而出,而分枝也可以成为另外一个独立的中心点,继续扩展和发散,从而丰富内容架构,扩充思想认识。
2. 可视性
思维导图是由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符号等文本要素组成的,它能将各种类型信息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让使用者的思维进程更加明确、直观。
3. 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所以在运用思维导图时,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东西会产生不同的思维联想,在运用线条、色彩和绘画方面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思维导图具有独一性、自由性和多元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很多优势和益处。
首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其独特的思路必定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与探索欲望,从而使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其次,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化的思考模式,它常用文字、图片、数字、线条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文章的架构,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多个感官系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迅速、高效的分析,减少写作难度,从而提升写作的效率。
再次,思维导图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它将自己所学习到的写作技能和阅读知识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系统性的集成,从而达到课堂内外的扩展延伸,使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写作资源。
最后,思维导图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梳理作文立意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在拿到作文主题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写,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都写出来,就像在“挤牙膏”和“拼积木”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往往逻辑不通,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总体而言,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确定作文立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把自己要写的东西以及有关元素都记录下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这样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写出一篇有感情、有内涵的文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主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在他们的生命中,有什么人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她)又有什么特征?在实践课堂上,学生会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经验,给出“爸爸”“妈妈”“爷爷”“姐姐”等不同的人物角色。针对学生提供的角色,教师把他们设定在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然后指导他们以人物要素为中心进行发散和联想。因为学生所介绍的角色都是跟他们自身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这种发散和联系也更加真实,更加容易被理解。
(二)以思维导图选择优质素材
作文的写作水平与材料的选用有直接的关系。在目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所选用的素材大部分都是一样的,讲述的内容也都是大同小异,写作方式单调乏味,缺少应有的创意和趣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挑选素材,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作灵感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进行写作。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习作主题“国宝大熊猫”为例。在写作的过程中,人物、动物的刻画是写作中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一般都需要学生对耳熟能详的人、事、物进行刻画描写,而大熊猫作为国家的一种重要保护动物,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大熊猫这个意象作为写作素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描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将描绘的目标标记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在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从多个角度进行选材描述,比如熊猫的外形,熊猫的习性,熊猫的食物等具有很高的討论价值和趣味性的材料,收集完写作素材,学生在描述时,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从而让他们的作品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选材问题。高质量的作文素材能让学生的写作充满活力,开阔他们的思考空间,展现出条理分明的写作思路,让整个作文的写作效率更高,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
(三)以思维导图构建作文框架
既然“怎么写作”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接下来就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布局来进行写作,也就是“作文构架”的问题。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没有很好的谋篇布局的能力,只注重一些不相干的细节,而忽略了最关键的部分,从而让作文的可读性变差。因此,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灵活地使用思维导图,选取高质量的作文素材,引起学生的情绪共振并启发其创作,同时,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直观、发散的特性,指导学生高效地整合和使用所产生的创作灵感,理清叙事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构建一个条理分明的写作架构,创作出一篇风格独特的好作品。
在语文写作中,记叙文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非常考查一个人的情节叙述能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学生如果在这个方面的能力不足,就会导致文章的层级倒置、词不达意。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梳理出作品的因果关系,构建一个条理清晰的写作路线,让作品的内容更具易读性、连贯性。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习作主题“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小学生都喜欢玩,所以他们对各种游玩的经历都印象深刻,在布置这篇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说出他们最喜欢的游玩经历。上课时,学生都很兴奋,纷纷讲述自己的游玩项目,有去登山的,有去海滨的,有去上海迪士尼的等,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游玩的时间顺序,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几个关键节点,以明确主线贯穿全文,然后以清晰的写作思路进行动笔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自由发挥保持充分的尊重,并对其进行恰当的指导。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产生很多的创意,但是,在没有明确文章先后次序的情况下,反而会让文章看起来有些臃肿,没有足够的可读性。而在此基础上,学生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处理此类问题。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写作的练习,用思维导图来区分事情发展的因果关系,理清事情的主次发展,从而精确地掌握文章的详略,建立一个有条理的写作框架,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品质。
(四)以思维导图积累写作资源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引导功能,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以导促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鉴于小学生的作文素材比较匮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适当地减轻写作训练的难度与密度,以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的作文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陀螺》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以前所学的课文《牛和鹅》进行比较,让他们通过思维导图,发现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学习了《牛和鹅》之后,学生对事情的两面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就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由此,他们可以把对《牛和鹅》的感悟和《陀螺》结合在一起,迅速地整理出整篇作文的结构和情节,并总结出文章中的“陀螺”虽然不好看,却拥有强大的力量,帮助主角战胜了所有的敌人,符合了《牛和鹅》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双面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考与写作技能得以高效开发与提升,作文素材的累积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五)运用思维导图的审美性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
美国图论专家哈里曾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思维导图的美感意味着,思维导图不只是几个关键词的简单线,它还会适当地加入图形、代码、设置色彩等,以此来增强它的美观性,色彩能把一段单调乏味的内容转化为色彩丰富、易于记忆、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作文教学变得更容易、更有趣味。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还不高,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要想让教育活动更加高效,就必须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思维导图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图案丰富、线条可以自由发挥,让原本单调的作文练习课变得灵活有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更积极地融入课堂中。具体而言,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形式,通过使用颜色、图片、关键词和线段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画图的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的作文框架。所以,作文对学生而言,不再是机械的语言堆积,而是一幅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图画,为枯燥乏味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
其次,在写作时绘制思维导图,要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发言,将与作文内容有关的关键词加入图中,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见解,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写作信心。小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本来就有很强的好奇心,而思维导图的色彩鲜明、图文结合的特征正好符合了他们的心理特征,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一种新颖的教育,能够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巧妙地应用于作文教学,既可以訓练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所以,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写作指导,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作文立意、选择优质素材、搭建作文框架、积累写作资源,进而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战胜恐惧,提高他们的写作自信,让他们能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写出一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且饱含真情的好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蒋海晨.谈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才智,2020(07):219.
[2]李思婷.浅析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J].语文课内外,2019(10):338.
[3]郭建明.解析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文学教育:下,2020(08):96-97.
[4]盛颀.思维导图助力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31):167.
[5]杨爱娣.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家长,2022(18):150-152.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