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其表现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致残率比较高,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今年4月2日是联合国倡议的第17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国际社会希望借此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研究的重视,营造全社会关注与关爱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国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孤独症儿童教育。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制定和完善国家儿童发展计划。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孤独症儿童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更是多处提及孤独症儿童教育。当前,“中国脑计划”研究项目已经启动,拟探清孤独症的发生机制与病因。国家社科基金连续3年特设重大招标项目予以重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都设立专项,针对孤独症开展了大量基础或应用实验研究。
30多年来,在政府、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孤独症早期干预、课程与教学支持、环境支持、融合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北京市从1994年开始连续对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和义务教育进行了系列研究,建立了“可进入、能参与、强支持”优质融合教育模式,其中海淀区专门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研究中心,探索出孤独症儿童“渐进式”教育教学法;河南省通过郑州市奇色花福利幼儿园的实践创新,提出“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学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发展模式;杭州市上城区对孤独症儿童“幼小衔接”进行了系统研究,杨绫子学校对孤独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有效提高了孤独症学生毕业就业率;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建立了孤独症儿童教育资源中心;苏州、青岛、福州、广州等市开办了孤独症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获批设立“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弥补了师范教育在该领域的空白。全国各地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研究务实创新、百花齐放,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3项一等奖均与孤独症儿童教育有关。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在没有完全了解孤独症病因和发病机制之前,我们既要看到各种学术争论和观点分歧难以避免;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孤独症儿童本质上是儿童,读懂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确保儿童的生存权、發展权、受教育权,这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胆探索,协同努力,一起破解世界教育难题,共同做好孤独症儿童成长的引路人、权益的守护人,让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拥有出彩人生。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孤独症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于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