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列
摘要: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与嵌入型人才相比,内生型人才有着天然的优势。文章以鄠邑区为例,从内生型人才入手,分析内生型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和鄠邑区的具体情况,继而探索乡村人才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内生型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培育;鄠邑区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1]。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如何结合本地實际情况培育人才并让他们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如何让他们扎根当地乡村建设,让现代化人才在“谁来兴村”的难题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必须研究的课题。
1 鄠邑区内生型人才概述
1.1 鄠邑区农村人才来源的选择
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以各类主体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属性为标准,将参与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划分为内生型、嵌入型两种类型[2]。
第一,从外部引进和吸纳,这就是常规意义上的嵌入型人才。嵌入型人才有其天然的优势。例如,在管理和知识专业性、综合能力、知识储备和视野开阔度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但是其也存在着天然的劣势。例如,对当地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和与农村、农民的融合度问题,指导意见的贴合度和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否留得住的问题。
第二,人才振兴的基础是人才培育,内部人才培育,就是内生型人才。与嵌入型人才相比,内生型人才是从当地培育出来的人才,对农村和相关具体实际情况更了解。最重要的是与嵌入型人才相比,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对农村,对这块养育他们的土地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他们期盼这块地方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活力,这是任何一种技能和专业都无法替代的优势。
1.2 鄠邑区内生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1.2.1 依托区委党校的人才培育
鄠邑区针对农村“三慢一难”(经济发展慢、农民增收慢、人才成长慢和干部选拔难)问题,依托区委党校,实施培养农村优秀青年带头人的“培优工程”,加强岗位培训。学员在镇、村定期轮岗,了解乡镇职能和工作方法,熟悉办事程序和业务流程;根据自身素质和个人特长,挂职村“两委”和其他村级组织,参与农村一线工作,增进与村民的感情。
1.2.2 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的人才培育
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举办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等主题培训班共24期,
1 590余人次。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对228个村(社区)干部进行学历提升,3年后获得全日制大专学历。加强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学院合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工程学员管理办法》,整合优化区内外专家人才和全市党校系统等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学员学习实效。
1.3 鄠邑区内生型人才培育的重要价值
1.3.1 内生型人才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内生型人才能够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1.3.2 内生型人才为农民整体素质提升提供示范作用
乡村现代化的目的是实现作为乡村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内生型人才是提升当地农民素质的重要阻力,推动内生型人才参与到当地的乡村治理和建设中,能够对当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示范推动作用。
2 鄠邑区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
2.1 进入村“两委”,参与乡村治理
鄠邑区把培育的内生型人才全方位立体式地融入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干部队伍建设中,既解决了农村专业管理人才问题,也解决了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高龄化”问题。2019年村级选举后,共有136人成为村党支部成员,其中42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58人成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其中125人当选村委主任;62人当选村监委会成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均由内生型人才担任的村达到42个,少数村“两委”成员全部由培育的内生型人才担任[3]。一大批内生型人才当选村民小组组长或村民代表,参与农村一线工作。
2.2 通过自主创业,推动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内生型人才的自主创业,带动了鄠邑区的当地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和创业致富,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截至2020年,培育的内生型人才新创办经济实体135个,投资总额超过1.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 300多个。从事农业规模种植、销售、加工的50多名学员组成现代农业发展协会,在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产品品种少、销售难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3]。
2.3 发挥桥梁和骨干作用,推动乡村治理发展
作为自主培育的内生型人才,他们不但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本地的具体战略部署也更加熟悉和认同。如此一来,他们投身农村工作各条战线,成为法规政策的宣传员、广大群众的办事员、技术项目的信息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架起了基层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桥梁,进而推动乡村治理的发展。例如,培优青年联合成立鄠邑区电子商务协会,广泛动员、培训、组织培优青年在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发挥桥梁和骨干作用,该项目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内生型人才的巨大作用。
2.4 参与公益活动,助力公共治理
公益组织和公益事业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内生型人才在积极上进的氛围里,责任感和公德心得到充分激发,参与公益蔚然成风,回报社会成为自觉行动。自第一批学员毕业至2020年,他们参加城乡社会治安维稳执勤累计超过6 500人次,成为参与公共治理的重要力量,延伸了基层组织管理社会的触角。此外,还在区、街道组建志愿者队伍26个,固定队员1 500多人,组织开展便民服务、防汛抢险、帮扶救困、各级绿化、秦岭生态保护、城乡卫生等公益活动。
3 鄠邑区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挑战
3.1 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思想觉悟待提升
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育的内生型人才都是思想先进的优秀人才,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动机不纯。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部分内生型人才有自身的经济实力或者家族内部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参与村务治理,有光耀门楣、光宗耀祖的想法。第二,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内生型人才,他们参与村务的动机就更复杂了。最常见的就是借用村庄的优势来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改善自己和家族的经济状况。
3.2 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缺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能力不足是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核心制约要素。能力、本领是参与治理的前提。虽然他们改变农村的愿望强烈,但是由于能力、本领不足,再加上村庄的具体情况不同,还有如宗亲、熟人、面子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参与效能会大打折扣,在心理上可能会受挫,继而影响今后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参与治理的效果欠佳。
3.3 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人才考核评价制度,缺少对人才的激励和奖励,晋升渠道窄,导致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受挫,难以留住人才。除此之外,只注重对人才物质方面的嘉奖,忽视精神上的激励。在精神激励被忽视的情况下,人才工作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乡村治理效能不高。
3.4 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成长环境不够成熟
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都是非体制内的正式成员,属于边缘化的非脱产干部群体,“其身份实际上并不是干部而是农民,他们没有工资。”[4]这样的二重身份也给他们带来一些困扰。第一,参与乡村治理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和规划,他们内心也惴惴不安,感受不到成长所需的正面环境;第二,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二元身份在某些情况下带来负面舆论。例如,家庭或者家族经济条件较差的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在村庄可能会产生诸如“先把自己经济发展上去,再来管理大家的事儿”这样的负面舆论,严重打击和影响了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4 优化内生型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索
4.1 妥善引导,加强监督,为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提供红线保障
第一,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5]。满腔的热血和想要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的热切是乡村人才的特质。但由于内生型人才缺乏相关乡村治理的经验,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妥善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具体实际中对培育机构给予引导,使其从思想上提高站位,提升政治素养。例如,协同各街办党委强化管理,真正做到用制度约束人,争当农村“五大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和带头人。第二,多范围加强监督。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的有效监督是发挥他们作用优势的必要手段。虽然内生型人才选拔的都是优秀的人才,但是必要的监督手段既是对村民负责,更是对乡村人才的保护,这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他们对乡村治理的热情和激情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也需要制度的约束。在监督中,可以发挥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通过严格把关,防止参与治理的异化。
4.2 多渠道、多方位提升内生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第一,继续以区委党校和乡村振兴学院为主阵地,择优培养内生型人才。通过军训、竞赛、选举、考试等措施加强学员思想政治和纪律作风教育,培养自我管理、遵规守纪的观念,真正做到学有所获,使得人才能培育、能留住、能發挥作用,为鄠邑这块土地服务,这就是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终极目的。第二,加大与域内著名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内生型人才的学历教育,这是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方面,更是区内整体素质提升的必要手段。通过加强学历教育,使人才开阔视野,增强本领,更好地参与区内乡村治理。围绕培优宗旨和培训需要,拓宽视野,拔高层次,多渠道、全方位选聘授课教师:从省市党校、大专院校聘请客座教授,并与市委党校共建教学调研基地;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为学员作报告,聘请县镇领导兼任授课教师,讲授涉农法规政策和县镇村情;遴选知名企业家、劳模、村干部,传授管理方法与经验;培养有经验和特长的培优学员,走上讲台现身说法。
4.3 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为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提供物质精神保障
第一,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往往具备较多的物质财富和资源,这样的人才更注重外在的评价,因此,可以大力宣传他们对村庄的贡献,借助当地广播电视、新媒体来宣传,展示乡村人才助力家乡发展的相关事迹,使村民直观了解他们对家乡建设的贡献,让他们的贡献得到村民的认同和认可,满足其精神上的追求,更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激情与动力。从而形成极大的示范作用,鼓励更多的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正向性的循环。第二,对于居于乡里、在某方面有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可侧重给予些许物质奖励以表彰他们为家乡建设无私奉献;可以设立人才基金等,还可以向在外工作的乡村人士进行筹款,通过多元激励措施可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使他们成为助力家乡发展建设的新生力量。
4.4 优化培训,营造氛围,为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提供环境基础
第一,优化培育、培训环境。对内生型人才的培育、培训应该常态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地规划和不间断、与时俱进地培养。因此,应该制订常态化培育、培训计划。除此之外,培育、培训要因地制宜,结合鄠邑区当地环境,可灵活选择培育方式,进行现场、实地教学,深入田间地头。第二,优化乡村氛围。将全区域宣传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的良性效果,展现给全区域内的村民,继而增强全区域内对内生型人才的尊重和认同,进而让内生型人才参与治理的正面性得到充分宣扬。
5 结束语
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型人才将是未来农村治理的主力军。作为治理的主力,内生型人才的本地选拔和培育工作需在今后的实际中侧重加强,持续推进,发挥鄠邑区内生型人才的优势,让人才扎根当地乡村建设,助力鄠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2-12-24)[2023-12-24].https://www.gov.cn/xinwen/2022-12/24/content_5733398.htm?eqid=e31f84f30000422b00000003646f2142.
[2]赵燕燕.贵州农村内生型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析[J]村委主任,2022(09):159-162.
[3]读报小组.2020年年中全会报告?-2:西安市鄠邑区区长李化在区委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EB/OL].(2020-08-19)[2024-01-19].https://mp.weixin.qq.com/s/slpNF9qIZO22JQ-Nom89ig.
[4]贺雪峰.村级治理的变迁、困境与出路[J].思想战线,2020,46(04):129-136.
[5]张嘉凌.农村基层党建中的精英吸纳与塑造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
作者简介:文 列 (198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