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价值

2024-05-09 12:01徐洋刘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2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徐洋,刘琳

辽宁省金秋医院,沈阳 110016

PICC 是对患者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后,留置导管末端于患者体内的上腔静脉中下段置管技术,在对患者进行高渗性药物、以及刺激性化疗药物输注的过程中,应用PICC 具有优良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同时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使用方便、维护简便、有效的降低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的难度以及复杂性等方面的优势。对于需要接受长期静脉输注的患者来说,PICC 最为突出的特点为: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的静脉穿刺,显著的降低了患者出现外周静脉损伤的概率,对于患者自身来说,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在接受干预过程中的痛苦,对于相关医护人员来说,减轻了护理的工作负荷[1-2]。但与此同时,其同样存在着相应的局限性,如:存在一定的概率使患者出现血流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等情况,对患者的康复速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优良的PICC 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PICC 置管的成功率、留置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高质量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3-4]。本文将探究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 护理质量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接受PICC 置管的患者10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 例,男26 例,女25 例,年龄为60~90 岁,平均年龄(74.39±4.28)岁。观察组患者51 例,男30 例,女21 例,年龄为60~90 岁,平均年龄(73.43±4.5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医学伦理原则。纳入标准:①需接受中长期连续或间断静脉输液治疗。②患者具备正常的认知以及沟通交流能力。③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已经签署相关的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身体气管严重衰竭。②一般资料不完整。③有血液、免疫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遵循我院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患者穿刺部位护理、定期更换透明敷贴、以及常规的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1.2.2 观察组 以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基础的持续改进PICC 护理管理:①构建专业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以护士长为主导,通过开展考试选拔的方式,明确院内具有过硬素质以及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引导其作为小组组长,集中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置管方式、导管的维护方式、并发症的观察以及实际护理等),确保小组成员治疗能力的提升。由PICC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确在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禁忌事项,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保障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同时由相关护理人员收集在PICC 穿刺以及导管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隐患,定期总结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每2 周1 次的频率开展PICC 护理质量管理讨论会议,在会中针对日常所收集的问题开展讨论,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持续的提升PICC 护理质量。②建立PICC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在建立PICC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落实过程中的主要要素,其中主要要素包括:要素质量、链质量和终端质量,三者之间呈现为相关联系、相关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以要素质量、链质量和终端质量入手,能够有效的保障患者在接受干预过程中的安全,降低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实现整个干预质量的把控。据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落实要素质量控制能够以管理层面的角度出发,进而进一步的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的优质服务理念。③实施PICC 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设立PICC质量控制小组。明确予以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实际病情,予以相应的健康宣教。同时需要明确有效的观察指标以及判断标准,经而在院内范围之中,设立出全面的监测体系,保障相关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可将PDCA 模式应用于PICC 维护过程,通过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收集、总结以及归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的利用所建立的监测体系,进而督促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进行反复的检查,以及新问题的发现,进而再次进行总结与分析,不断的优化院内PICC 护理的质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提升患者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④规范PICC 穿刺流程,要求对穿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制定标准化的穿刺流程与步骤,通过落实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相关护理人员能够有效掌握,同时需要使其有效明确导管冲洗、换药以及拔管等正确操作。具体为:a.实置管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及时明确患者实际病情状态。同步强化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明确PICC 置管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及置管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与禁忌事项,提升患者在接受干预过程中的配合度与依从性。由相关护理人员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风险以及并发症的评估,其中包括: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对于出现血栓概率较高的患者,在置管前应遵循医嘱予以其阿司匹林等药物或置管当日使用水胶体敷料外贴手臂内侧面进行干预,引导患者积极的进行抗感染干预等。对患者血管进行评估:在进行穿刺之前,由相关护理人员采用湿热敷法扩张其血管,提升其组织以及细胞的代谢,最大程度的降低炎性递质的释放。同时应预先选取两个穿刺部位,最大程度的无菌覆盖。b.置管过程中。选取患者贵要静脉、肱静脉和头静脉进行穿刺,整个操作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强化对于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工作,确保整个穿刺在无菌环境下落实。穿刺过程中最大程度的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由于反复穿刺使得患者出现局部血肿等情况,降低感染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完成穿刺之后,运用明胶海绵对其进行覆盖,告知患者穿刺部位需保持持续性干燥状态。c.置管后。做好预防导管脱出的护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好动的特点,容易使其出现导管脱出的情况,使用3M 透明敷料对导管进行固定,当导管外露<2 cm 时,将外露的导管采用C 字型摆放固定,当导管外露>2 cm 时,采用S 型或U 型摆放固定。做好预防导管堵塞的护理,如存在滴注速率缓慢、冲管有阻力且经回抽发现不存在回血情况时,表明导管出现堵塞,其主要是由于封管不及时以及封管方式等因素引起。在每次对患者进行输注前,应对导管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存在阻力,若存在,则应使用肝素溶液进行溶栓,将导管内存在的血液抽吸干净,更换无针输液接头进行脉冲式封管。在使用不同类型药物进行持续性输注时,须使用等渗盐水进行冲管,最大程度的降低药物浓度,避免出现药物不相融性的沉淀,进而引发导管堵塞。做好预防导管断裂的护理,通常情况下,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穿刺部位肢体活动过度等因素均可导致导管出现断裂,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对于PICC 导管使用0.5%葡萄糖酸氯已定溶液或0.5%碘伏落实消毒工作,同时在置管期间内,应保持导管的平直固定,每日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导管出现断裂的风险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出现导管断裂情况。⑤做好PICC 风险管理,做好前馈控制。在实际护理的过程中,质量的控制不能单纯的依赖患者的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威胁因素,进而降低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反馈控制属于常规的管理模式,其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强化对于操作前后的检查,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前馈控制属于更为积极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将静脉炎、血流感染、肢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作为高度敏感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应及时上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予以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处理,分析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对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完善,最大程度的提升护理质量。同时需建立完备的PICC记录机制,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PICC 置入以及维护的相应内容进行完善的记录,其中包括:患者知情同意书、置管记录、维护概率、个性化的PICC 全程记录,具有针对性的血管评估、导管维护等方面的记录,由PICC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的记录内容进行抽查。最后需建立相应的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上报机制,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记录并上报相应的PICC 导管相关并发症,定期对所收集的并发症进行总结以及整理,采用人物、事件、料、法、环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每月选取相应的经典案例为会议培训的内容,降低PICC 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⑥强化监管工作。要求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于科室护理流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明确在实际落实PICC 护理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定期总结的方式,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组内,以所收集的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以及分析,明确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工作质量的可持续提升。⑦接纳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要求医院不仅需要重视院内PICC 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同时需要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工作,通过邀请专家、教授,采用开设讲座等方式,引导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不同阶段的新技术以及理论知识,进而确保院内PICC 护理质量的改善。同时设定激励机制,以每月或是每季度一次的频率,评选院内PICC护理优秀人员,予以其适当的奖励,在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其对于相关知识以及技术探索的欲望,保障院内护理质量的有效发展。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 采用护理质量量表(Care Quality Scale,PNCQS)进行评定,包括护理内容评分、护理方式评分、护理技巧评分以及沟通交流评分。量表总分为2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护理质量越高。

1.3.2 不良事件 静脉炎、渗血、导管阻塞以及导管脱出。

1.3.3 服务体验 采用本土化的维多利亚患者满意度量表(Victorian Patient Satisfaction Monitoring,VPSM)进行评定,包括5 个方面的评定:一般导管信息指数、治疗信息指数、物理环境指数、投诉管理指数以及随访服务指数,81~100 分为很好,61~80 分为好,41~60 分为一般,≤40 分为不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例数、率(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服务体验对比 观察组服务体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服务体验比较(分)

3 讨论

PICC 主要是通过患者静脉,落实穿刺,使导管末端能够存在于患者静脉之中,此类方式具有置管时间长、操作便捷且安全性优良的优势,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接受输注以及需要接受具有刺激性或是腐蚀性药物输注的患者,对此类患者落实PICC,则能够有效的降低穿刺次数,避免由于反复穿刺为患者所带来的不适,同时降低了患者血管的损伤,对于患者自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5-6]。但PICC 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此类操作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可诱发多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包括:穿刺点渗血、机械性静脉炎以及感染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寒战等症状,但是未发现明显的诱因,则应当及时警惕感染情况,需要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如果确认为感染,则需要立即拔管,并落实细菌培养工作,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而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优良的责任意识,而相关达成该目的,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则属于有效途径之一。将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 护理质量的提升过程中,能够保障对整个护理缓解进行全方面的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出存在的问题,保障护理质量的提升。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护理内容评分、护理方式评分、护理技巧评分以及沟通交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周会芳[7]以及刘晓静[8]等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本次研究不仅更加重视相关护理措施质量的提升,同时强化多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对PICC 操作进行规范,如果存在置管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则会使得置管成功率受到明显的影响。因而需要由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以及管理能力的护理人员为主导,对组内护理人员落实全方位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应当涵盖PICC 理论知识,使护理人员PICC 实际操作技能得到强化,确保整个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不同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需要强化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确保其配合度与依从性的提升。其次对PICC 置管流程进行有效的规范,确保相关护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操作,并制定对应监管措施,推动PICC护理质量的提升。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出现静脉炎、渗血、导管阻塞以及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概率更低(对照组为19.61%,观察组仅为1.90%),与孙静等[9]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通过落实前馈控制措施,对静脉炎、血流感染、肢体肿胀、血栓等并发症作为高度敏感指标,以及建立完备的PICC 记录机制与上报机制,参照人物、事件、料、法、环为基础,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并加以落实,降低PICC 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最后在服务体验方面,观察组同样在一般导管信息指数、治疗信息指数、物理环境指数、投诉管理指数以及随访服务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与武水如等[10]的研究基本一致。认为主要是由于通过强化培训工作,接纳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确保院内医护人员整体质量的提升,使得院内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服务体验均得到的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以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基础的持续改进PICC 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PICC 护理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