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美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厦门 361100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肾功能障碍等,这使得患者的身体更加脆弱和容易受到损害[1]。同时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造成抵抗力减弱,因此更容易感染、患病和发展并发症[2]。且由于糖尿病在临床中,暂时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并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生活习惯养成[3]。因此,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复杂状况和特殊需求,加强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延缓病情的进展,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4]。此次研究采用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对其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1 研究对象 于2022 年6 月至2023 年10 月,共计收录68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 例)、观察组(34 例)。对照组男患者、女患者分别有19 例、15 例,年龄在63~84 岁之间,平均(72.33±6.05)岁;观察组男患者、女患者分别有18 例、16 例,年龄在62~85 岁之间,平均(74.17±6.48)岁。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与《糖尿病诊治使用指南》,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一致。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全身感染;精神病史;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干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提供基础的健康教育,做好日常的护理指导。
1.2.2 观察组 采用延续护理:①监测血糖水平: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帮助患者评估糖尿病管理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确保准确的血糖监测结果,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血糖监测设备;选择适用于老年人的便携式血糖仪或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向患者介绍不同种类的设备,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详细说明血糖监测的步骤,包括采集血液样本、正确放置试纸或传感器,正确读取结果;提醒患者注意卫生,在使用采血针及接触血液的设备,做好消毒工作,防交叉感染。患者应每天在餐前、餐后和睡前监测血糖,获得全面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患者共同制订监测计划,提供支持和鼓励,使患者养成坚持监测血糖的习惯。②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口味偏好等因素,制订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品;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量,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避免不均衡的饮食。将每日食物分为几个小份,分餐分次进食,避免一次摄入过多的食物,以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叮嘱患者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对有特殊饮食需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素食者、乳糖不耐受者等,需要结合患者的特性,提供相应的替代食物或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对患者的饮食效果进行监测,定期评估血糖水平、体重变化等指标,结合患者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③用药安全:药物治疗是管理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方式,老年人的肾脏功能可能下降,一些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因此,针对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脏功能和药物代谢情况。针对胰岛素注射的患者,需要注意剂量和注射技巧的正确使用,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可能有所减退,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变化,因此需要仔细监测胰岛素的效果,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剂量调整,对老年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的培训,确保患者正确使用注射器和了解注射的时间和方式。④运动干预:有效的、科学的运动锻炼,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日常活动水平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制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锻炼计划,可选择低强度、缓慢而持久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在实施锻炼计划的过程中,与患者一起制订明确的锻炼目标,并建立适当的锻炼时间和频率。给予患者指导和支持,确保患者正确地完成运动动作和保持适度的运动强度,通过记事本、微信等方式,帮助患者记录锻炼的日期、时间和持续时间,以便追踪患者的锻炼进度并进行评估,通过定期评估,与患者进行讨论,了解患者参与锻炼的感受和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对锻炼计划进行适度调整。⑤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疑虑和焦虑,表达理解和同情。教授患者放松和冥想方法,帮助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老年糖尿病患者坚持治疗和自我管理,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正面的鼓励,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参与疾病管理。⑥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糖尿病的概念和病因,让患者了解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强调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教导患者监测血糖水平和使用相关设备;鼓励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期参加体育锻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教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正确应对血糖出现波动的情况,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意识,有效控制好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⑦电话或者微信随访:对于在家中进行疗养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期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进行了解,掌握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向患者讲解,强化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和理解,监督患者的用药情况,不断地提升患者的保健意识,确保患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能够持续的践行良好的生活习惯。⑧登门回访:在患者出院的一周左右,护理人员需上门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评估,向患者详细的询问了解,其在家中休养的情况,对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查,对其生活质量展开评估,加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强调遵医嘱用药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在家中休养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指导与讲解,教导患者正确的应对异常事件,叮嘱患者如情况严重,需及时到院接受诊治,确保患者在家修养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观察、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②观察、统计血糖达标情况,2 h 餐后血糖:10.0 mmol/L 以下,空腹血糖:4.0~7.0 mmol/L。③生活质量评分(SF-36),依据SF-36 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4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该维度生活质量越好。④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其中涉及的调查内容有10 项,总分为100 分,根据得分将满意程度划分为3 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80~100 分)、满意(60~79 分)、不满意(<60 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用例数、率(n,%)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水平
2.2 两组血糖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 h 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例(%)]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例(%)]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水平的增加,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增加等情况[6],更容易患心脏病、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延续护理是近几年临床中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场所都能够得到专业的、科学的照顾,向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协作的、综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佳,血糖达标率更高(P<0.05)。其原因为,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同时减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方式和时间,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出院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对患者的病情详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结合患者对于病情的认知程度制订科学的护理计划,同时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疾病健康知识普及并讲解糖尿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在家休养期间如何正确的进行血糖监测,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定期采用电话或者微信进行随访,能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了解,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为,延续护理不仅关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团队的信任和满意度。与浦雪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延续护理,血糖控制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