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05-09 03:37丁艳妮周凯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归因屈服韧性

宁 凡,王 纹,王 效,杨 敏,丁艳妮,周凯娜

(1.西安市卫生学校 临床医学及基础护理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护理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3.陕西省肿瘤医院 乳腺科,陕西 西安 71006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据报道[2],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226万,居全球癌症发病谱排名首位,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为42万例,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病人的生存率不断提高、生存时间延长[3],但病人普遍存在负性情绪[4],严重影响其心理康复[5]。归因方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等是影响癌症病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心理因素。归因方式是个体所独有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归因倾向,可影响病人的情绪和行为[6];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7];应对方式则是个体在处理应激事件时的认知方式及行为改变[8]。研究[9]表明,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其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此外,病人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如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宗教信仰等)和人格特征均会对归因方式产生影响。亦有研究[10]表明,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加重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阻碍病人心理康复。然而,目前鲜有研究报道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索和制定基于归因方式的心理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3)能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4)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乳腺疾病;(2)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3)存在潜在感染;(4)严重认知障碍或有精神疾患。本研究已通过医学生物科研伦理审批(伦理审批件号:2020-1145),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为新诊病例(经病理学检查首次确诊为乳腺癌)、病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其中疾病相关资料经查阅病人病历获得。(2)归因方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由王纯等[11]汉化,包含内外维度、稳定维度和普遍维度,分为6个正性事件和6个负性事件,共36个计分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总分(正性事件条目得分均值减去负性事件条目得分均值)-6~6分,总分越高说明归因方式越积极、乐观。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3)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由叶增杰等[12]汉化,为单因子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总分0~40分,总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4)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由沈晓红等[13]翻译,包括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和屈服应对,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面对应对得分范围为8~32分、回避应对得分范围为7~28分、屈服应对得分范围为5~20分,得分越高说明越倾向于该种应对方式。本研究中面对、回避及屈服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3、0.70及0.83。

1.2.2 调查方法 在取得医院及科室负责人的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病人,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及要求,承诺保密,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问卷主要由乳腺癌病人本人独立填写;对有读写困难者,由调查员逐条阅读问卷条目,病人在理解问题后自行判断并给出回答,调查员代笔填写。调查员当场检查问卷填写完整性及质量,收回无漏项、无错误问卷,向病人致谢。本研究共发放433份问卷,收回429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

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总分为(0.05±1.34)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11]得分(1.13±0.86)分(t=16.62,P<0.01)。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总分为(23.95±6.66)分;面对应对得分为(16.65±4.37)分,回避应对得分为(15.36±2.77)分,屈服应对得分为(9.62±3.06)分(见表1)。

表1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得分情况(n=429;分)

2.2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总分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为新诊病例、病程、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病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2)。

表2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与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面对应对与归因方式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屈服应对与归因方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见表3)。

表3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与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r)

2.4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逐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新诊病例、临床分期、心理韧性得分、面对应对得分和屈服应对得分(P<0.05~P<0.01)(见表4)。

表4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429)

3 讨论

3.1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现状

本研究中病人的ASQ总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得分[11],说明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倾向消极。分析原因可能为:患病及治疗给病人造成身体功能损害及形象改变,使病人出现情感障碍[14],对未来生活产生无望感,自信心降低。另外,由于复发恐惧、不确定感和社会孤立感等心理困扰,乳腺癌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15],归因方式倾向消极。

3.2 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

3.2.1 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有研究[8]表明,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如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宗教信仰等会对归因方式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新诊病例和临床分期是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得分更高,可能原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能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对疾病知识掌握更多,因此对疾病等应激性事件有相对准确的认知,归因方式较积极。非新诊病例的归因方式得分较高,可能是由于病人在之前的就诊经历中积累了一定的疾病和治疗知识,对就医环境和流程相对熟悉,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适应疾病,因而归因方式较新诊病例积极。临床分期也会影响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可能是因为癌症临床分期越高,病人越恐惧、对疾病预后信心越低,导致心理压力增加,致使归因方式较为消极。因此,医护人员可结合乳腺癌病人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病人的归因方式向积极方向转变。

3.2.2 心理韧性 相关研究[16]表明,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心理韧性正向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与归因方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心理韧性是其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病人的心理韧性越强,归因方式可能越积极。分析原因可能为:心理韧性较强的病人善于建立自我调节机制,动态调控身心状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17],减少负性情绪的困扰,因此更有可能对生活事件进行积极归因,建立自信心,获得自我成长。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韧性,帮助病人增强心理韧性以促进归因方式的积极转变。

3.2.3 应对方式 有研究[18]表明,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归因方式之间显著相关。本研究发现,面对应对与归因方式呈正相关关系,屈服应对与归因方式呈负相关关系,面对应对和屈服应对均是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其中,越倾向于面对应对的病人归因方式越积极,越倾向于屈服应对的病人归因方式越消极。屈服应对作为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但在疾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会使病人丧失对抗疾病的主动性,降低采取健康行为的依从性[19],致使身心压力进一步累积和激化,归因方式愈发消极。而面对应对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能使病人勇于直面现存的压力,树立信心并积极调整应对策略,以此更好地适应疾病,减轻负性情绪的困扰[20],有利于病人的归因方式向积极的方向转化。这提示临床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病人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归因方式。

综上所述,乳腺癌病人的归因方式倾向消极,有待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新诊病例、临床分期、心理韧性和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可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增强心理韧性、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其归因方式的积极转变和心理康复。今后的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探索更多影响乳腺癌病人归因方式的因素,为病人心理康复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归因屈服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牙被拔光也不屈服的史良大律师秘书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The Classic Lines of A Love so Beautiful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勇敢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