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上龙,宋省官,胡长安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南京 211200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上呼吸道中常见的疾病,鼻窦炎通常由感染(细菌、病毒或真菌)、过敏、结构异常等多重因素引起[1]。鼻息肉通常是长期慢性炎症的产物,可由慢性感染、过敏、鼻腔结构异常以及遗传因素共同引起。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此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鼻内镜手术,此种手术方法在内镜下实施,创伤小,手术效果较优,但是对于鼻腔内的炎性物质清除不够彻底,导致患者预后不够理想[3]。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炎症性疾病的管理中表现出色[4]。此种药物通过调节白细胞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5]。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 年3 月—2023 年4 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收治的187 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87 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94)和对照组(n=93)。研究组中男55 例,女39 例;年龄18~77 岁,平均(55.13±3.42)岁;鼻窦炎分期:Ⅰ期42 例,Ⅱ期38 例,Ⅲ期14 例;病程1~9 年,平均(5.17±1.23)年;体质指数19.39~24.09 kg/m2,平均(21.32±1.41)kg/m2。对照组中男57 例,女36 例;年龄19~76 岁,平均(55.22±3.37)岁;鼻窦炎分期:Ⅰ期40 例,Ⅱ期36 例,Ⅲ期17 例;病程1~10 年,平均(5.32±1.41)年;体质指数19.17~24.21 kg/m2,平均(21.27±1.3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 KY1017-01)。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对于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完全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CT、内镜检查确诊;首次接受鼻内镜手术;无沟通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合并免疫性、代谢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精神类疾病者。
研究组实施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采取全麻方案,使用鼻内镜和监视器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应用含有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棉片,实现鼻腔黏膜的收缩,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晰暴露,使解剖结构清晰可见。之后进行鼻息肉的切除。操作包括在钩突下方开展弧形切口,并将息肉切除,同时开放额窦口、前筛窦和筛窦。通过扩大上颌窦口,切除不可逆变化的组织。术毕,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213357;规格:2 mL∶1 mg)浸润可吸收海绵,填塞鼻腔,第2 天取出。
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与研究组一致,术毕后,使用可吸收海绵封闭鼻腔,第2天取出。
1.4.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 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
1.4.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采用Lund-Mackey 鼻窦CT评分作为评价标准,分值1~10 分,评分≤2 分表示显效;评分>2 分表示有效;评分无变化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6]。
1.4.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咳嗽,统计发生率。术后随访3 个月,统计复发率。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炎性因子水平)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表1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注: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FN-γ:γ 干扰素。
组别研究组(n=94)对照组(n=93)t 值P 值IL-6 IFN-γ治疗后202.37±10.47 312.47±15.68 56.523<0.001治疗前35.62±5.19 35.58±5.27 0.052 0.958治疗后12.42±2.37 21.59±3.17 22.419<0.001 TNF-α治疗前241.67±41.28 241.54±40.38 0.022 0.983治疗后119.62±14.53 160.53±20.17 15.927<0.001治疗前427.18±20.36 426.83±20.41 0.117 0.907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部位常见的疾病,其形成涉及多种复杂因素。首先,感染是鼻窦炎的主要成因,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影响鼻窦正常的通风和黏膜排放功能[7]。其次,过敏性炎症也是鼻窦炎的重要成因,过敏原引发的过度免疫反应导致鼻黏膜发炎。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和鼻甲肥大,可能导致通风受阻,增加感染的风险[8]。与此同时,慢性鼻窦炎是鼻息肉形成的常见起点,反复的鼻窦炎导致黏膜增生,最终形成鼻息肉。在两种疾病合并出现时,临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9]。如鼻内镜手术或鼻窦扩张手术,旨在通过清除病变组织来改善鼻腔的通风状况。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医生在内窥镜下实施手术治疗,能够彻底清除患者鼻腔内发生病变的部位,但是此种手术方式对于鼻腔炎症的疗效有限,常导致患者术后出现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10]。
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的炎症介质释放,从而有效减轻组织的炎症和肿胀[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8.94%)高于对照组(91.40%)(P<0.05)。这表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究其原因,布地奈德能够阻断炎性介质的合成,减轻黏膜肿胀和炎症反应,从而控制鼻窦炎和鼻息肉引起的局部炎症[12]。并且,布地奈德通过调控免疫系统的活性,降低过度免疫反应。这对于减少免疫系统对鼻窦区域的过度攻击、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13]。布地奈德的使用还与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布地奈德可以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这对于抑制细胞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具有关键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对照组为5.3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6.38%,对照组为7.5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示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李建玲等[15]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5%,对照组为7.4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项结果与本文相似。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性较高,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