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2024-05-09 07:24廖怀富袁华琳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滕王阁庐山井冈山

廖怀富 袁华琳

课本,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联通古今中外的文明之窗,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一代又一代孩子接受知识、塑造精神品格的重要来源。细心的人翻开语文课本,一定会发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许多诗文都打上了江西的烙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庐山的雄奇险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了上饶乡间的清新闲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尽了江西的钟灵毓秀。

大自然一定厚爱江西,故有诸多山水形胜,引无数诗文巨擘竞流连。他们用隽永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的大美江西,化作孩子们吟咏诵读、浸润心灵的一篇篇名作。

美哉,江西!

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造化钟神秀,走进江西宛如走进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这里青山叠翠、碧水荡漾,首屈一指当数庐山。

庐山位于九江市,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景区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中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庐山地势险峻,灵山秀水遍布,云雾松涛独绝,构成奇美的自然画卷。

庐山的历史积淀丰厚,自古以来备受文人雅士青睐。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赋予了庐山深厚的人文内涵。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3500多位文人登上庐山,留下了超过1.6万首关于庐山的诗词。仅李白一生就5次来到庐山,写下40多首诗词,由此可见“诗仙”对庐山的喜爱。那妇孺皆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庐山瀑布的壮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夸张手法的运用,更是让人对庐山心驰神往。

其实早在东晋,隐居在庐山脚下的陶渊明,就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向世人揭开了庐山恬淡清幽的面纱。还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乃至《桃花源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都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他视庐山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流派——田园诗派,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对后世影响深远。

你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正是白居易四月初在庐山大林寺与一树桃花不期而遇时所作。当时,白居易因直谏不讳、得罪权贵而被贬九江,曾在此前描绘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凄美之景,面对琵琶女萌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而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天涯沦落之痛、国事仕途之忧、故园亲友之思,都在远离喧嚣的庐山仙境中得以释怀。谁能说这不是大美庐山对于诗人灵魂的治愈?

同样是写庐山,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则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神秘莫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道出了他在群山环绕中的感悟,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提出了所处的位置不同,人们看到的风景也不同的哲理认识。这都是因为庐山那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绵延逶迤之奇妙景观,才有苏轼这因物寓理、语浅意深之佳作啊!

“匡庐奇秀甲天下,诗人妙笔皆生花。”读万卷诗书,看万里河山。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名家诗文,一起去庐山“打卡”吧!

壮哉,江西!

江西的山水草木,无不镌刻着革命先辈的战斗印迹,闪烁着矢志不渝的信仰之光。课本里的红色江西,内容丰富厚重,真实还原了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至今回响在我们耳边,井冈山因此闻名世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它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东、赣西边界,西坡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东坡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井冈山展开。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光辉道路。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八角楼上》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当年,在八角楼一盏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吃水不忘挖井人》,部编版一年級语文下册);“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朱德的扁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这些经典课文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血脉就是这样传承赓续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5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毛主席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这是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伤躲在草丛中20多天,生死存亡关头写下的气壮山河的革命诗歌。诗中流露出的视死如归、甘愿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的豪迈气概,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令人动容。

今天,当我们踏上井冈山这片热土,苍翠的罗霄山脉仿佛还回荡着红军的号角声,怒放的杜鹃花海依然翻滚着红色波涛。井冈山迄今仍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2处。它们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凝聚着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至今,井冈山当地仍在传唱这首歌谣。而“毛委员背粮过黄洋界”和“朱德的扁担”等动人的故事,仍被人们深情传诵。

出发吧,巍巍五百里井冈山——这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你来“打卡”!

璨哉,江西!

滕王阁位于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之一、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它依城临江,“瑰伟绝特”,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唐永徽四年(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滕王“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沉迷于声色犬马,骄纵失度,屡遭训斥和贬谪,唯修建滕王阁为不朽之功。唐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此阁,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写下《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为《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文以阁名,阁以文传。王勃“对客挥毫惊满座”的传奇故事,让《滕王阁序》成为千古名篇。这篇初唐时期的骈体诗序,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堪称典范之作。全文773字,涉及30多个典故,为中华文化贡献了40多个成语,可谓字字珠玑,处处绝句。从此,滕王阁名扬天下,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修建滕王阁,正值唐朝繁荣之时。尔后滕王阁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民国时期毁于北伐战争。新中國成立后,当地以梁思成等人的设计方案为基础重建滕王阁。1989年,滕王阁终于重现雄姿,屹立于赣水之滨。

滕王阁主阁高57.5米,共9层。主阁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南北端各有两个四角重檐的亭子,为压江亭和挹翠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俯瞰滕王阁,则犹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

正阁顶檐下的蓝底牌匾“滕王阁”三个大字,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书,由碑刻拓印放大镌刻而成。主阁一层檐下的九龙匾上“瑰伟绝特”这四字,则出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若是晴日,阳光下的滕王阁飞檐翘角、碧瓦丹柱、画栋雕梁,红彤彤金灿灿,与蓝天绿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登上主阁高层,漫步回廊,眺望四周,赣江之美尽收眼底。远有西山叠翠、南浦飞云,近有江水苍茫、舸舰弥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览无余。

2018年10月,滕王阁景区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往来游人如织,登楼吟诵者甚多。而自从景区推出完整背诵《滕王阁序》可免费游览的活动之后,滕王阁更是火出了圈。

所以,还等什么呢?去滕王阁“打卡”!

江西多奇山,出秀水,所以才有这令人神往的绿色家园、令人景仰的红色摇篮和令人感佩的古色厚土。而这绿色、红色、古色汇聚而成的“三色文化”交相辉映,已经唱响“江西风景独好”的旅游品牌。壮美江西,粲然如画,欢迎四方宾朋来江西“打卡”!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庐山井冈山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井冈山诗五首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庐山 牯岭!Cooling!
做一次庐山客
毛泽东登庐山
井冈山抒怀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