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校 王水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双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要致力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让思想政治课服务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其他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从而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时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中职思政课程的育人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文化魅力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思想政治课程作为思想教育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依据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应将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重要素养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从这些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程应把强化认知明理、感悟内化增信、学以致用力行作为三维目标。
2.中职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在中职学校,思政课程以外的学科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环节,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以沉浸式体验、嵌入式教学等形式完成思政元素的映射,并让思政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延伸和补充,在服务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也注重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这样既可以改变思政课程的“单枪匹马,单独作战”现象,又能形成处处有思政、人人讲思政的育人氛围,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课程思政除了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让学生实现技精德厚、德与智全面发展。
1.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发展理论的第五个阶段,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的关键时期。在思政教育开展的实际过程中,思政课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他们普遍认为思政课离实际的生活太遥远,思政课程无法充分发挥培根铸魂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二者融合的关键点,因此,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考虑学科中的各个要素和思政之间的关联度,挖掘思政课程以外的其他专业课程和教育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和价值的引领,做到立德与树人两者相统一,以德树人,培养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立德主要是依靠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引导来实现,而树人主要是通过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和教育教学来体现,共同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力,培育时代新人。
2. 拓宽育人渠道,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是课堂,重要载体是课程。思政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对于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真正能帮助学生心灵成长的思政教育教学,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终身受益。可见思政教育具有显性特点,但它也有局限性,因为思政课程只占课堂教学很小的一部分,并不能覆盖中职教育的全过程。因此,课程思政的隐性特征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设置各种专业课程、开展实训实操等活动,或者通过主题班会、嘉宾访谈、小组辩论、才艺展示、技能展示、游戏闯关等形式来渗透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悟。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之中,通过认知目标的实现,启发学生感悟内化,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生态共同体,可以实现二者相互补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 落实“三全育人”,实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
“三全育人”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光荣使命和育人的崇高职责,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育人工作中,要强调多主体参与。所谓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富有创新创造创业意识,拥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做人做事。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党政干部、行政部门教师,以及承担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其他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应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并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行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形成门门有思政、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实现思政教育从专职教师向全体教师的转化,在育人这个生态系统中,要做到相互配合,同心同向,实现育人育才的协同效应。
1.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认知存在差异
传统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上好专业课才是自己的职责,并把传授知识和提升专业技术技能作为落脚点,而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师或者班主任的事,缺乏技术含量,与自己所带的课程无关,认为把专业课教好才是真本事。同样的,思政课教师也存在不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情况,表现为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习实践讲授思政理论的现象。双方处于“各自为政”和“孤军奋战”的困境之中,在协同育人上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
2.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无法实现两者的有效协同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要求专业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思政教育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提到,广大教师需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坚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储备丰厚,还要具备高超的思政教学艺术等能力。然而,现阶段部分中职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方面的专业训练,思政意识不足,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也难以满足协同育人的现实需求,导致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受到了影响。
“挖掘哪些资源——如何挖掘这些资源——如何整合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思维路径,构成了中职学校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原色的逻辑链条。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专业为原则,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不论是思政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还是实操类课程,都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将分散的思政元素渗透到不同的课程之中,将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法治意识、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融入所有的课程教育之中,深入研究学科的知识,寻找学科知识包含的思政元素。公共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在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人文修养、科学精神等方面下功夫;专业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正确的就业观等方面下功夫。实操类课程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知行合一、学思悟践等方面下功夫。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挖掘“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通过分析日本单方面进行核废水排放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训实操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对于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未来、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另外,还可以利用校本资源和地域特色挖掘思政元素,充分依托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校训校风等,将相关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通过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专业定位,清晰未来职业发展路径。通过红色基地参观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明理、增信、力行,切实提高思政元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有测绘地图的需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根据培养有国家版图意识的测绘人才这一指引,组织开展“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主题教育,并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祖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还有广袤的海洋国土,台湾岛、永暑礁、赤瓜礁、九段线,地图上的每一点都是华夏子孙的骄傲。教育学生明白,国家版图中的每一点、每一线,都是不容抹去的疆域,引导学生应时刻心系美丽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例如在讲解职业精神这一章节时,可以深度挖掘工程测量专业的职业榜样国测一大队,展示国测一大队测珠峰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珠峰这个“大高个儿”的身高怎么量?学生讨论并分享:测珠峰“身高”为何仍要人登顶测量?鼓励学生对专业进行探索,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播放《他们的传奇有大地见证:国测一大队》视频,提出问题:结合专业,从国测一大队事迹学习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测绘精神的内涵是热爱祖国、忠于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帮助工程测量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以“心有水准测经纬,胸怀北斗自参天”为主题开展活动,在进行题目拟定之前,可以向专业课教师请教,比如,水准仪、水准尺、经纬仪等都是进行测量时需要的必备仪器,而测量对精度(数据的精确性)要求极高,因此,作为测绘人,要对数据怀有敬畏的态度,做到心有水准。又如,“北斗”系统将在国家测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北斗”作为浩瀚苍穹中最闪亮的群星,寓意追求卓越,成为出类拔萃的测绘人,另外,北斗还是测绘人的定盘星,为测绘人定向南北,测定经纬。结合这两个方面的考虑,教师帮助学生设定阶段目标,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在一年级时要学会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测量,二年级要学会使用全站仪对中整平进行测量,三年级要学会使用GPS接收机,工作后还会使用遥感等先进测绘仪器。因此,可以设定“支稳脚架对标尺,整平仪器测山河,定位人生绘宏图”作为学生的阶段目标。
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结合专业培养需求开展测量技能比赛,通过活动把专业知识有机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在专业课教师的协同下,把测量的无限魅力全方位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并深刻认识到测量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在社会实践中强化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实训实践中,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大讲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进一步分析研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性问题,探究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两者之间的关键要素,寻找实践路径,引导中职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