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红 苏亚栋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诞生并发展至今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先进性是共青团的重要属性和鲜明特征,集中体现在共青团坚持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维护青年利益、团结先进青年,坚持通过改革促进自身发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为完成使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前赴后继、奋勇前进,不断淬炼、保持先进性的奋斗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探究共青团在百年历程中为何能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和根本,对共青团更好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或组织的精神旗帜、价值引领和行动指南,是其把握前进方向、战胜风险挑战和永葆初心使命的理论武器。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群众组织,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先进,决定了革命事业能否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1]539。从共青团的百年历史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共青团投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共青团在时代潮流中奋勇争先的理论武器。
共青团是在党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诞生的,具有接受党的领导的血脉基因。五四运动后,青年们开始逐渐觉醒,为解救同胞于水火、为挽救民族于深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不懈奋斗。而面对当时强大的反动势力,爱国青年们只有把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才能与之进行抗争。在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时,党的创始人就计划吸引“有革命性之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2]4。但由于当时许多地方团组织内部成分复杂,在信仰、观点和主张等方面并不一致,再加上经费、人事变动等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地方团组织一度陷入了暂时停顿的局面。与此同时,革命形势的发展也迫切要求青年团统一内部思想和信仰。1921年11月,中共中央局安排张太雷、施存统等人负责整顿和恢复各地青年团组织的工作,以便尽快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青年团组织。他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明确主张团员们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以“使分子不至于复杂”[3]125。由此,共青团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团组织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
1922年5月5日,在党的直接领导和组织下,团组织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演讲,表示希望青年们“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鼓励青年以科学的理论分析社会形势,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团组织的指导地位。此外,会议还通过了一系列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涉及青年工作生活、教育、政治宣传等方面的重要文件。这表明此时青年团在思想和组织上已经实现了完全统一。
正式成立后的青年团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分析革命形势和阶级矛盾,尤其关注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的利益。在经济方面,青年团要求改善青年无产阶级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提高工资待遇,反对剥削和压迫;在政治方面,带领青年工农争取选举、集会和罢工等权利;在教育方面,开展争取普遍的义务教育和免除学费等活动。青年团通过政治动员唤醒青年们的斗争意志,组织领导一系列革命运动,对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积极培养革命青年骨干,广泛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青年们自发进行革命意识的觉醒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先进的革命理论激发广大青年的革命意识和革命动力。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青年团明确“以共产主义的原则和国民革命的理论教育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群众是本团最重大的责任”[3]368,并于1923年10月20日出版《中国青年》创刊号。此刊注重根据青年群众特点开展通俗宣传,深度剖析社会形势以振作青年群众的革命精神。此外,共青团在瑞金筹办列宁团校,加强对团干部的培养,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注重加强团员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年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加广阔,但是旧社会遗留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仍旧在毒害广大青年。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和传播共产主义的人生观。1953年6月通过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明确指出,“青年团要协助党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团员青年要积极履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政策,并向青年群众作宣传”的光荣义务。共青团将道德教育融合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中,坚持正面教育的方针,同时注意照顾青年的特点,鼓舞广大青年积极地献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1998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4]597。一方面,共青团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青年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举办学习邓小平理论读书班、基层干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不断掀起学习理论的热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的广泛传播。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把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使“经常性地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5],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从而获得广大青年的理性认同。同时,要引导青年坚守理想信念高地,勇于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6]6共青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教育青年、团结青年,不断强化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
作为社会组织,共青团既具有“组织”一般意义上的规定性,又具有作为“党的青年组织”的特殊内涵。相较于普通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既具有凝聚相同志趣青年的价值表达,维护组织成员利益的功能,还具有较前者更“先进”的属性。一方面,共青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共青团致力于汇聚青年的磅礴力量,为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承担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光荣使命。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实践证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近代以来的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必然的选择。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6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1925年的五卅运动、1926年的“三·一八”事件和北伐战争,以及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武装起义等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1927年5月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决定的争取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的决议……并提出了党所要求的战斗决策,继续领导一切革命青年为中国革命努力奋斗”。可见,共青团下定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懈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53年6月通过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指出,青年团要按照“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指引的方向,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共青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力量,鼓励团员青年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工农业生产,带领广大青年走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前列。
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浪潮,在新局面下沿着党的路线奋勇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共青团为了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战略转移,从以参加政治运动为主,转到以参加生产建设为主,进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此后,共青团开展了“争当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和“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等一系列响应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加彰显。根据2015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是广大青年依法、有序、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载体,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新时代的共青团更加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战斗力,创新活动开展形式,有效组织和带领广大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
从党团关系看,共青团的政治定位是党的最可靠的助手和后备军,这就保证了团组织应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它是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并和党所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密切配合的缘故”[8]29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踊跃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带领广大青年参加革命运动。共青团早期组织于1920年9月创设上海外国语学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团结青年,培养中国革命的后备力量。为了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共青团先后创办《先驱》《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号》《中国青年》等刊物。此外,共青团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加革命武装,投身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伟大斗争,为实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浴血奋战,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积极执行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广泛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共青团一方面要求各级团组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积极学习和宣传,另一方面组织和带领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根据1953年6月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重要讲话,共青团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时开创了一系列“照顾青年的特点”的建设活动形式,如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造林突击队、农村青年生产队等,更好地发挥了青年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积极适应时代形势,投身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一方面,共青团勇于解放思想,开展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并在这一总的口号下创设“一团两户”“两户一体”等具体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建设热情,推动了生产力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共青团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青年文明号”等一系列具有时代和青春色彩的活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青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团结青年在各条战线上奋勇争先。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场上,共青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在科技攻关最前线,共青团带领先进青年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国家重大项目攻关方面奋发有为,积极发挥生力军作用。
青年是共青团的根系所在。做好青年服务工作不仅体现着共青团组织的青年属性,而且是获取青年理性认同、有效引领凝聚青年的重要前提。坚持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是共青团保持先进性的价值旨归。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9]79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共青团以“服务青年”为工作生命线,也为共青团的工作提供了价值遵循。此外,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革命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力量,发动青年首先要关心青年,在青年的生活和工作上给予切实帮助,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邓小平指出,“共青团要关心青年的利益,照顾青年的要求,反映青年的意见,不能解决的要解释,但是绝不要批评”[10]114。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青团“要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11]。可以看出,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一方面是党的根本宗旨在青年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共青团工作的价值旨归,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代表和维护青年权益。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是与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整个历史相伴随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态[12]。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广大青年的多样化需求逐渐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为青年服务,既是团结青年、满足青年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发挥团组织职能的必然要求。1992年1月,共青团开始实施“中国青年科技行动”,主要内容是引导青年增强科技意识,激励青年学习科技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科技素质。1993年12月,共青团召开十三届二中全会并审议通过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要求全团把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培养广大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帮助青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过程中,共青团开展了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实施大学生跨世纪素质发展计划等主干项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3年7月,共青团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认为,把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并把竭诚服务青年的原则写进团章。这一时期,共青团将服务青年与服务工作大局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广大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帮助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成长成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不断深化对中国青年运动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共青团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服务青年,是扎根青年、团结青年的重要抓手,也是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必然要求。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对青年工作进行战略安排。《规划》系统论述了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等十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和重点项目,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共青团以实施《规划》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维护青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其一,深度参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筑牢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制度保障。共青团参与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协调推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教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其二,提供促进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共青团广泛开展实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志愿服务计划等,为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提供丰富资源,促进其社会化能力的提升。
从20世纪80年代起,党领导和推动共青团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体制改革。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背景下,1988年5月共青团十二大把体制改革提上日程,主要围绕职能部门设置、组织人事制度、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机构改革。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强调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此次机构改革的重点,并且在中央一级率先进行机构调整和精简。此后,共青团中央也进行机构改革,撤销“研究室”,为了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增设“权益部”和“实业发展部”。第三阶段,21世纪初的机构改革。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1个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共青团机构改革和组织创新。第四阶段,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共青团也随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5年7月,党的历史上首次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强调群团组织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此后,共青团开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深前所未有,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整合机构优化职能,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其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机关队伍的活力和动力;其三,重构基层组织形态,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其四,发挥网络载体功能,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新格局。
党的领导推动了共青团不断改革,是共青团保持先进性的不竭动力。首先,改革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改革”是解决事物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改革”意味着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对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环节、内容和要素等进行变革和调整,以达到解决矛盾、促进发展的目的。共青团改革,是团组织破解阻碍自身发展桎梏、克服影响履行使命和职能的消极因素、促使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现实过程。
其次,党领导的改革保证了共青团的先进性。共青团组织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体,共青团的先进性既体现在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上,更体现在共青团员的先进性上。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的历次改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共青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发挥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的职能作用,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有为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共青团不断克服和消解影响履行使命和职能发挥的窒碍,创造和变革出新的组织要素,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高度的实践自觉,创造出强大的现实推进力。
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百年来共青团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在新征程上能够继续保持奋勇争先斗志的关键所在。新征程上,共青团必须进一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同时,要立足改革发展实践,坚持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地团结组织动员青年在强国建设、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