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4-05-09 15:27朱佳玲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铭铭木板共情

朱佳玲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幼儿自身能力也在不断被挖掘。但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应只停留在观念的转变上,还要体现在思维的革新上。设计思维能够引导幼儿基于积木区的现有资源,分析在积木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迁移生活经验,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共情:三步走,发展共情能力

游戏后的分享环节一般以教师主导提问为主,幼儿被动地参与分析,此种方式容易使幼儿出现思维定式。于是,我们借助设计思维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创新。

第一步:观察。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共情,观察是发展共情能力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将“在积木区玩会遇到什么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游戏,这样的观察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幼儿提出了以下相关问题:

材料不够怎么办?

今天搭什么?

嘉嘉为什么要推倒我的积木呢?

我想和桐桐一起搭积木,她不愿意怎么办?

……

第二步:沉浸式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如:天天和宸辰搭建好的天安门被阿姨不小心弄倒了,但是,淇淇搭的天安门却没有被弄倒,经过观察分析,天天和宸辰发现是因为自己搭建天安门的时候把过道堵住了,而淇淇搭建的天安门没有堵住过道。于是,宸辰和天天将天安门挪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这样就不用担心被人绊倒了。

第三步:访谈。共情的第三个方法是访谈。我们借助小组讨论与全班分享本组幼儿在积木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从幼儿的讨论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与幼儿进行梳理和探讨,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幼儿共情能力的发展。

定义:借助游戏情境,发展协商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发生冲突时自己协商。因此,我们借助游戏进行任务分解,将解决方案可视化,帮助幼儿学会协商与沟通。

方法一:运用生活经验。参观小学后,幼儿决定搭建一所小学,他们先对搭建小学需要使用的积木数量、积木类型等进行计划。宸辰说:“长木板没有那么多。”明明说:“没有长木板,拿两块短木板拼在一起就好了呀。”

在游戏过程中,明明结合生活经验,想到了两块短木板可以拼成一块长木板,并得到了同伴的认同,使问题得到解决。

方法二:主动寻求帮助。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商量搭建一个幼儿园。制订游戏计划时,安安问天天:“要搭建什么?”成成说:“要搭建跑道、升旗台……”

方法三:巧用身边资源。安安在标注材料时,问:“我们没有小国旗,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呢?”淇淇喊道:“可以用这个。”说着,淇淇走到美工区拿出一根树枝和一张红纸,用剪刀将红纸剪成国旗的样子,然后用胶水将旗面粘贴在树枝上。“你看,这样不就行了。”淇淇开心地说。

当安安想不到可以建构的材料时,主动向同伴寻求帮助,并得到了同伴的帮助。当材料不够时,幼儿能够对现有材料进行整合。

教师可以将游戏过程拍摄下来,待游戏结束后给幼儿观看,让幼儿发现同伴在协商过程中的一些好方法,并运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展现协商方法,引导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尝试自己解决。

构想:借助头脑风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维的第三步是构想。前面,幼儿已经明确了在积木游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要引导幼儿通过头脑风暴产生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并将答案进行汇总。

桐桐:“我每次和允允到積木区玩,都不知道可以搭建什么。”安安:“我们可以把放在一旁的图片拿出来看看。”铭铭:“可以和好朋友商量一起搭一个作品,搭一个自己和好朋友都喜欢的。”淇淇:“如果墙上有其他小朋友搭建好的作品的图片,我们可以照着搭。”……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打破了“教师为主”的思维方式,给予同伴更多新的解决问题的视角。

原型: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探究能力

在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要将幼儿的想法逐渐转变成现实。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快速试错呢?在此,我们通过小组分别验证的方法快速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第一小组针对建筑容易坍塌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并进行尝试(见下表)。

[方法 优点 缺点 ①第一层积木可以多摆放一些,起到稳定的作用。 建筑稳定 短木板都被用完了,其他地方要用短木板就没办法了 ②尝试运用矮一点的积木间隔摆放,然后在上面铺上长木条。 建筑稳定且节省材料 无 ③搭建时尽量靠近窗户。 建筑稳定 妨碍阿姨开关窗户 ]

针对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幼儿通过再次尝试,发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间隔距离、建筑作品与建筑作品之间的距离对保存作品有影响,幼儿对距离进行调整、测量,最终得到了较为适宜的距离。

幼儿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多种解决办法进行验证,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测试:反复验证,创新解决方法

设计思维的最后一步是测试。验证了每一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后,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就可以采用最佳方案去解决。测试是为了再次优化方案,对方案进行重新审视。

例如,区域游戏一开始,瞳瞳就拿着游戏计划将搭建所需的积木全部运到一处,然后开始搭建。铭铭急匆匆地跑到积木柜旁,发现积木柜里已经没有长条积木了。瞳瞳向铭铭招手,喊道:“积木在这里!在这里!”铭铭来到瞳瞳身边一起搭建。他们刚搭建了一个围墙,发现没有地方搭建剩余的建筑了。铭铭抱怨:“积木太多了,放不下。我们搭一个拿一个。”瞳瞳说:“我怕一会儿文文来拿我们需要的积木,所以把积木都拿过来了。”

面对幼儿之间出现的合作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再次将问题罗列,引导幼儿发现个别和集体遇到问题的区别,并再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分类、优化。

设计思维更多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与创新。在积木区游戏中,幼儿运用设计思维逐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随着思维的转变而不断提升。在这个以“变”为主题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创新,从而更有勇气面对挑战,因为“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  何欣容

猜你喜欢
铭铭木板共情
强大的复姓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宝贝,你要表达需求
谁来和我做朋友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