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角下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4-05-09 16:55吕雪飞王志刚初艳明易群松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历史学师范院校文科

吕雪飞,王志刚,初艳明,易群松

(1.白城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吉林白城 137000;2.白城市第十四中学,吉林白城 13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1]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题为《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主题报告中指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2]

一、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教育部对新文科的发展要求,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造和创新。构建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新使命、新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赋予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新的历史使命是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熟知“四史”,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对祖国有政治认同,有家国情怀,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人才。这个新使命、新要求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全面深化了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为人师表、“史家三长”、以史明鉴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国家赋予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的新使命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

(二)以新时代的新知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新文科涵盖了人文社科的各大学科,融合式发展是新文科提出的发展模式。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要以融合性发展迎接新时代、新知识给传统学科带来的挑战。以历史教学为基本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以唯物主义史学为基础,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多维立体式的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新时代、新知识、新技术随时调整体系运行模式,做到实践教学课程“一课多型”“一课多用”“双师双能”,继而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培养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理论和方法,持续学习,了解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动态,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较好地开展历史教学实践和历史教育研究,能够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德育为先的理念,具备较强的班级组织能力,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开展良好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较好地将历史学课程思政因素结合到学校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实现课程育人的基础教育人才的目的。

(三)以新教育技术改造原有实践教学体系

新文科理念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成果与文科专业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以往,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技术有多媒体课件制作、远程视频直播等。目前,虚拟仿真技术逐渐打开传统文科专业的大门,成为新兴的与人文社科结合最广泛的科技成果。另外,国家建设和扶持了多个网络平台,如中国大学慕课、超星等,把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个“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推广至全国。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应该以诸如此类的新兴教育和科技成果与历史学相结合,探索出线上+线下、虚拟+现实密切相连的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

(四)以学生为中心夯实实践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是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的基本理念。结合历史学科特征,传承优秀文化突出“四史”社会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认同、高尚的师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良好的从教意愿和教育情怀的人才是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培养目标。只有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原则,才能达到培养具有较高历史学素养,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的“四有”新人的目的。

二、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

(一)以新文科建设标准重塑实践教学目标

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尽快了解中等学校历史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特点。了解实施历史素质教育、开展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状况及其对教师的要求。从而进一步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良好的从教意愿和教育情怀。应涵盖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第一,使学生在交叉学科教学的帮助下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第二,在培训学生课程设计、板书、课后辅导等基本内容的同时,深入引进现代科技成果,以虚拟仿真平台、开发在线课程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应变能力等,以适应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第三,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较强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教育人才。第四,培养学生以发展性、创新性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历史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对相关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能在历史和现实中考察特定的社会现象,形成合理的见解。以开放和包容的眼光理解社会生活,并了解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五,使学生学会反思,反思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历史专业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体系和与之相关的人文社科、科学技术体系,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结合自身就业、职业愿景设计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可操作性规划。具有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和要求,能够积极利用闲余时间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学习与研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保障专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培育实践教师队伍

新文科建设理念的精髓是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为一体的文科发展理念。新文科理念制定的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需要专职的教师队伍进行支持。建设新文科视野下的实践教师队伍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师德杠杆。培养师德过硬的学生,要有师德过硬的教师。实践教师队伍要构建合理的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考评体系。例如,以“三全育人”量化考核的方式,学院依托基层党组织,对教师的师风师德表现进行考查监督,并反馈意见。第二,科学规范设置岗位,促进教学实践工作开展。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部分。按照不同部分的需要,将教师队伍按照不同要求分配岗位。例如,设置历史教学基本功训练导师,专门负责板书设计、教案设计、讲课教态、语言规范等内容。专人专岗加上导师制的施行,可以让教师专注某一方面的实践教学工作,容易将工作做精。第三,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以虚拟仿真、慕课为代表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影响学生的教学理念,教会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第四,学院从学科建设中拨款对教师进行“双师”型人才培训。经过职业培训,使教师在原有的理论教学素质基础上,还具备了实践教学的素质。例如,具有历史教师资格的教师,同时有心理咨询师证能够做心理辅导。第五,对教师进行创新性思维培训。培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翻转课堂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洞察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结合人文社科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对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

(三)以新文科发展理念为内核建设专业实践课程

按照新文科发展理念,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分为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几大模块。

1.实训

实训是对学生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针对计算机应用、信息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进行训练。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简单编程、简单办公软件应用、简单课件制作、信息采集整理和汇总的能力。在基本技能训练中还需要训练学生的外语阅读和书写、语言交流能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能力,劳动实践和体育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训练是针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素养的能力培养。内容包括历史专业课程案例分析能力培养、史料阅读分析整理能力培养、历史基本理论分析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综合技能训练是针对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师范技能训练、教师综合素质和历史学科能力训练等内容。

2.实习

实习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实习和理论课程共同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实习包括课程实习、模拟实习、教育实习、创新创业实习。课程实习是指与理论课程配套的课程实践部分。例如历史学科教学论这门课程,由32学时的理论课程和16 学时的实践课程构成。模拟实习是指在校内进行的与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相关的讲课、说课等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是指学生在第7学期开展的到基础教育相关单位的实习活动。一般为期16 周。创新创业实习是围绕师范院校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展开的实习活动。实习是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起到连接课内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可对“学生是否明确教育实习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寻求提升方法,进而增强教育实习能力和职业责任感?是否掌握班级管理办法,针对某些情况能运用恰当方式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班级活动?”[3]等一系列问题作考察和检验,从而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其内容包括历史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活动等。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可以在校内组织大学生参加历史观培养和历史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竞赛,并且参加校外相关部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最终检验。教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教研室、学院、学校三级审查管理确定学生毕业论文是否达到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标准。

以上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有三个特征。第一,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的比重较大。如实训模块基础技能中的计算机基础、实习模块课程实习中的校内仿真模拟实习、毕业论文中的线上论文指导都是依赖于网站、线上平台和信息通信虚拟仿真技术而设立的较为新兴的教育实习实践途径。第二,结合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特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从而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如,实训模块中的教师综合素质与历史学科能力指导、社会实践模块中的历史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都根据高校思政工作要求,结合历史学专业特征作主题鲜明的实践内容设计。第三,寻求跨学科智力支撑,打造多维立体式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如,实训模块中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需要聘请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教育学基础、教育技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团委辅导员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中小学为主。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直到第七学期,需要完成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个实习任务。其中,教育实习共16 周,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根据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也就是成为一名中小学历史教师的能力训练。作为师范院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教学实习模式,使学生获得就业岗位能力。

第一,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教育实习定点合作单位。定点实习单位与学院正式签约,保障每年提供在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总数80%的实习岗位名额。与线上线下教育机构合作,建立灵活多样的历史教育实习岗位,并确保其能够提供在校历史学专业学生总数20%的接收名额。实现以上两方面就完成了“全覆盖”这个目标。第二,以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为主体、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全方位的实习实训模式。主要是满足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对历史教学过程完整体验的要求。在一个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锻炼教学技能、使用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输出、课堂演示、课后辅导)各个方面教学能力进行指导训练。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讲课、说课教案各10 个,实际讲课不低于45学时。第三,学院对学生实习实训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学院允许学生选择实习模式:选择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统一安排在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学院和实习基地共同指派教师一对一进行指导,并负责该学生的所有实习工作;选择分散实习的学生需要提供自主实习单位的资质证明、实习协议、安全承诺书、实习过程记录,并经学院及学校教务处两级审核。

(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明确的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遵循战略性、融合性、创新性、产出导向几个原则。战略性体现在学生通过实习实训等教学实践活动,对服务国家、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深刻的认识。融合性体现在学生通过实践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合为岗位能力。创新性体现在教师以新思维、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新途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经过实践培训后延展创新思路。产出导向是指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历史教育教学事业发展需要,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一线找到合适的位置,具有职业要求具有岗位就业能力。[4]

根据以上要求,需要制定两级制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第一,“院级”考核,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历史学专业所在院系针对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师的教学方法、内容、成果、思政育人等进行量化考核。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根据量化考核得分通过线上教务系统为教师作评价;另外,学生通过线上教学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师风师德等方面进行无记名自主评价。第二,班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实习实践采取一对一方式,一名教师负责一名学生或几名学生。本学院教师和实习单位教师共同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教案完成情况、出席率、试讲效果等10个部分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得出学生实践成绩。

三、结语

“新文科具有立体的内涵、多元的要义,与之相应,从新文科的时代要义出发,彰显新文科建设的时代使命,力促与新时代、中国化、世界性相契合的新文科形态出现,是当代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方向。”[5]新文科理念指导下的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体现新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体现服务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构建国家、民族价值观的基本任务。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新的师范学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开辟文科发展的新视野、新领域,强调学以致用和产出导向的新教育教学评价模式。

猜你喜欢
历史学师范院校文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孙文科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历史学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