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穿越被雾氤氲包围的村落,跨越根莲桥,一所秀美的乡村学校映入眼帘:红墙黛瓦,清幽静谧,一栋栋教学楼错落有致,点缀其间的翠绿树木仿佛静静诉说着学校的成长故事。这是丰城市家喻户晓的晓春学校,也是丰城市唯一一所公办民助性质学校。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丰城市鼎鼎有名的陈小庆老师。
初见陈小庆,和蔼可亲,举止儒雅,说话声音有些沙哑。从教34年,她依然葆有热情、充满期待。
扎根乡村的“金牌班主任”
1989年7月,陈小庆从高安师范学校毕业,先后来到丰城市桥东中心小学、秀市中心小学、秀市初级中学、孺子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一干就是30年。陈小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学生成人成才,用爱心和温暖点亮希望之光,引领学生成就自我。
2016年7月,陈小庆所教的孺子学校毕业班学生的中考成绩突出,不仅包揽了丰城市前三名,而且7A(全市前200名)共有39人。对于已获得丰城市五一劳动奖章、丰城市优秀教师等殊荣的陈小庆而言,这份优异的成绩单无疑是对她教育事业的又一高度肯定。
2016年8月,陈小庆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去晓春学校支教,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就在大家纳闷时,陈小庆已经来到晓春学校。
晓春学校的捐建者是从丰城市桥东镇更新村南山脚下走出的企业家徐良喜。为了回报家乡,2006年,他出资3000多万元,在村旁建设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晓春学校”。2008年9月1日,似有哈佛大学建筑风格的晓春学校落成。2013年起,为了提升晓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徐良喜每年向晓春学校提供30万元奖学金。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学校开设了“欧亚达宏志班”(以下简称“宏志班”),面向全市招收家庭困难的学生并予以全额资助,陈小庆就是首届宏志班的班主任。
2016年9月开学,全班语文考试摸底只有一位同学及格,最低17分……不只是这样的分数,而且超过8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其中27名学生面临着复杂的家庭情况(有交通事故、父母离异、病痛困扰、智力智障等)。
面对困难和挑战,陈小庆毫不退缩,她运用丰富的带班经验,结合乡村学生的特性,致力于提升班级士气。她坚持每天早起带着班上学生一起跑操、喊口号,提振精气神;她对班级进行远景规划,通过系列主题班会,从讲故事入手,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做到严慈相济;注重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锻造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各科老师密切联系,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加强交流和沟通,传递爱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自信,他们变得能吃苦、讲礼仪、爱阅读、愿学习,整体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眼里的“老班”
“‘老班’,‘老班’!我们明天运动会要比赛了,您快来看我们练习。”一名学生兴高采烈地朝记者一行跑过来说道。“老班”是宏志班的学生对陈小庆的特别称呼,从首届宏志班一直“传承”下来。
提及首届宏志班,陈小庆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首届宏志班的学生来自全市23个乡(镇)的困难家庭,从小就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艰辛。她回忆起刚刚接触这些学生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低声说:“你可能没法想象,开学的时候有些学生连一双完好的鞋子都没有。”从那以后,陈小庆不光在学习上带领学生进步,在生活上对学生也是处处关心、全情呵护。她坦言道:“每次我回城,都是大包小包往学校带,吃的、穿的、用的,有朋友给的,也有我‘讨’来的。”那时,只要觉得对学生有用的,她都厚着脸皮“讨要”。久而久之,朋友们、同事们都习以为常,纷纷伸出援手,热心帮助宏志班的学生。
王燕(化名)刚到晓春学校时,面色蜡黄,身体瘦弱,连续咳嗽不止,药物与注射均未能见效。陈小庆与扶贫干部一起把她送到丰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在医院与学校间来回奔波。恰逢中秋节,毕业的学生前来探望陈小庆,她带着学生一同前往医院,陪伴王燕,鼓励王燕。然而,不知情的护士责怪陈小庆是不负责的家长,她也只是沉默,不辩解。王燕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多么希望陈老师就是自己的妈妈。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陈小庆一次次不求回报地付出,只盼这些学生能愈发阳光、积极,怀揣理想,奋力拼搏。
“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他们有进步,我就觉得都值得。”一次,陈小庆晚上有急事要赶回城,看着学生依依不舍的眼神,临走前她叮嘱学生要认真早读,她第二天一早就能赶回来。第二天早上,陈小庆刚过根莲桥,就听到了校园里传来的读书声,声音整齐又洪亮,响彻南山的各个角落。她瞬间就听出来了,这是她的宏志班,是她的学生在兑现跟她的约定。陈小庆再也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中考,首届宏志班向全市人民递交了一份“高颜值”答卷,学生们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而陈小庆,她选择继续留下来带第四届宏志班。
从7个人到一群人
寒假伊始,晓春学校的宏志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是上一届宏志班的毕业生晏家行,2023年顺利考入江西省海军航空实验班。这天他是专程来看陈小庆的,一见面就说:“‘老班’,今年我是第一个来看您的吧?他们都还没有放假呢。”在陈小庆的安排下,晏家行给宏志班的学弟、学妹讲“海航班”的故事,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希望他们也能像自己一样可以拥有深蓝色的梦。
陈小庆经常邀请丰城市公安局、市红十字会、市文联等单位到学校开展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合力。陈小庆还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山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向博物馆、非遗馆等历史人文圣地,开拓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选择支教意味着肩负责任与承受艰辛,这也意味着必须有所取舍。幸赖学校的曾书记和同事始终给予我坚定的支持与协助。”陈小庆感慨道。每当暑期来临,陈小庆就会被邀请去作讲座,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带班的经验、专业知识分享给到场的教师。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纷纷主动投身支教事业,如同陈小庆一般,他们来到晓春学校,全校教师总数79人,而支教老师队伍已经从最初的7人扩大到30人,他们中一些人已成为学校骨干教师,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不断改变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局面而默默奉献。晓春学校教导主任胡志平,是从小港中学来支教的,不知不觉已经5年了,说起陈小庆,他腼腆地说:“她是我的‘引路人’,有她这样的‘战友’,你会觉得很安心。”
陈小庆用一束光,照亮山间希望;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爱和坚毅,书写着南山脚下教育“扶智+扶志”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