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洁
(临沂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山东 临沂 276002)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肛周疾病,以肛周疼痛、破溃为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排便不畅、发热、失眠等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为严重[1]。因此,患者发病后需及时接受治疗。临床认为,外科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可清除病灶,排出脓液[2]。当前,此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中。但临床研究发现,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普遍存在创面愈合速度慢、疼痛等问题,会对整体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需着重解决[3]。我国传统医学在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次研究探讨分析了腕踝针联合葫芦灸在肛周脓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接收的84 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模组、干预组,各42 例。常模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5 例(83.33%)、7 例(16.67%),年龄22 ~50(35.29±3.28)岁。干预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3 例(78.57%)、9 例(21.43%),年龄23 ~49(35.46±3.1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与肛周脓肿诊断标准相符,在本院择期行手术治疗;(2)首次发病;(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4)无肛门直肠手术史。
排除标准:(1)合并溃疡性结肠炎;(2)已形成肛瘘;(3)合并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4)存在多发性脓肿;(5)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异常;(6)入组前3 个月内曾接受过重大手术;(7)合并痔疮。
1.2.1 常模组 采用术后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心理护理。当患者完成肛周脓肿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放松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而加速康复进程。另外,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书以及与亲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以缓解疼痛及不适。护理人员叮嘱家属在术后康复进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照护,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与康复,尽早恢复健康。(2)用药指导。术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告知其谨遵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切勿停止服药或过量服药,以免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教会家属正确的换药技巧,定时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确保敷料清洁、干燥。换药时保持动作轻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此外,在换药前,可让患者保持30 min 的坐浴,这样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针对伤口较深的患者,使用50 mL 甲硝唑注射液对伤口进行冲洗,同时在凡士林纱条上涂抹一些去腐生肌的药物,缓慢填塞至伤口深处。患者排便后,指导患者使用1 ∶5000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达到抗菌消炎、加速切口愈合的目的。若发现创面渗液,先用清水清洗,随后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先进行物理降温,如使用热毛巾擦拭身体,将降温贴贴在额头。若效果不佳,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则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退热药。(3)疼痛护理。肛周
脓肿手术后,麻醉药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些能够缓解疼痛的方法,比如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若患者疼痛难以忍受,需遵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药物,但不可用药时间过长。(4)康复训练。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开展盆底肌训练,以提高肌力,确保排便通畅。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自右沿结肠的解剖方向向左按摩,以加速肠道蠕动。也可以让患者服用20 mL 石蜡油,以软化大便,促进排便。若患者多日未排便,需要给予灌肠操作,灌肠液以温盐水为宜。若患者排便次数过多,也应加以干预,避免影响创面愈合,或出现创面水肿、出血等问题。指导患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一般在早饭后排便,这是由于该时段胃结肠反射较强,能够提高排便的通畅率。(5)饮食指导。术后4 h内禁饮禁食,之后可让患者进食一些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在患者排便后,指导其多食用瘦肉、鱼肉、虾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充足,以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还可让患者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食物,如冬瓜排骨汤。嘱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防影响创面愈合。
1.2.2 干预组 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腕踝针联合葫芦灸,具体如下:(1)腕踝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针刺下6 区(靠跟腱外缘),必要时搭配下1 区(靠跟腱内缘)。针刺方向朝上,刺入皮下浅表层(约1.4 寸),如进针后患者产生麻、酸、胀、重等感觉,则说明针体深入筋膜下层,进针深度过深,应及时调整。留针时间为30 min,若患者术后痛感较强,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1次/d,持续干预7 d。(2)葫芦灸。在葫芦灸器中置入5壮艾炷(长3 ~4 cm)并点燃,指导患者取俯卧位,铺巾保暖。对葫芦灸器的高度、方向进行调整,使创面可以感受艾烟与艾灸的热力。用毛巾对葫芦灸器进行包裹,以固定葫芦灸器,减少热量散失,温度以患者体感温热为宜。20 ~30 min/次,1 次/d,持续干预7 d。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创面分泌物情况。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10 分,评分越低表示痛感越轻;使用本院自制的肉芽组织评分标准评估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分值0 ~3 分,评分越低表示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越佳;使用本院自制的创面分泌物评分量表评估创面分泌物情况,总分3 分,评分越低表示分泌物越少。(2)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3)使用中医证候量化表评估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包含2 个维度(发热、恶寒),各维度总分均为3 分,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
数据由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常模组相比,干预组VAS 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肉芽组织及创面分泌物情况对比(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肉芽组织及创面分泌物情况对比(分,±s)
组别 VAS 评分 肉芽组织评分 创面分泌物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42) 6.47±1.25 1.39±0.28 2.40±0.51 0.97±0.21 2.53±0.31 1.09±0.23常模组(n=42) 6.52±1.31 2.25±0.37 2.37±0.45 1.46±0.25 2.44±0.35 1.70±0.27 t 值 0.179 12.012 0.286 9.726 1.248 11.146 P 值 0.858 <0.001 0.776 <0.001 0.216 <0.001
与常模组相比,干预组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更短(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及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创面愈合及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对比(d,±s)
组别 腐肉完全脱落时间 创面愈合时间干预组(n=42) 4.05±0.73 22.91±2.27常模组(n=42) 5.26±1.02 26.83±2.70 t 值 6.252 7.202 P 值 <0.001 <0.001
干预前,两组发热、恶寒积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与常模组相比,干预组发热、恶寒积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组别 发热 恶寒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42) 1.47±0.39 0.64±0.23 1.39±0.28 0.45±0.19常模组(n=42) 1.52±0.44 1.07±0.31 1.43±0.30 0.87±0.24 t 值 0.551 7.219 0.632 8.892 P 值 0.583 <0.001 0.529 <0.001
临床研究发现,肛周脓肿会出现反复细菌定植,难以自愈,仅采取抗感染治疗难以促进疾病转归[4]。手术为肛周脓肿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术式为一次性根治术。该手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利于患者恢复等优势,可充分消除病灶,排出脓液,促进疾病转归[5]。但临床实践发现,患者术后创面较大、创口较深,易出现创面疼痛、水肿等症状。同时,创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还会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加之术后局部血运不佳,会对创面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患者预后。肛周脓肿术后干预的关键在于控制局部感染、促进创面愈合[6]。传统医学中,肛周脓肿属于“痈疽”范畴,外感风热、燥火湿邪造成热毒于肛周瘀滞,进而发病。手术可将脓液排出,但无法将局部湿热消除,致使湿热凝滞入气血,造成局部经络不通,对术后创面愈合产生不良影响。中医认为针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应以消肿活血、清热解毒、止痛为治疗重点。
肛周脓肿术后可分为3 个阶段,即炎症期、纤维增生期、上皮覆盖期。炎症期多表现为创面肿胀、红肿、疼痛,以热毒壅盛为主,治疗方面重在控制感染、减轻创面肿胀及疼痛;纤维增生期的临床特点是伤口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增生,治疗重点为清热、生肌、敛疮;上皮覆盖期创面已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治疗当以收敛伤口、生肌、促进创面愈合为主。葫芦灸的治疗机制是,通过温热效应调节全身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拔毒祛邪,从而缓解疼痛,减轻创面水肿、渗出,促进创面愈合[7]。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葫芦灸可促使局部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局部炎症,缓解创面水肿[8]。研究指出,在创面修复的初期及中期,艾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能抑制瘢痕形成[9]。
腕踝针是在针刺、传统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特色疗法。当前,腕踝针已被部分医疗机构应用于内外科术后疼痛干预中[10]。本研究中,术后给予肛周脓肿患者腕踝针干预,通过对神经末梢进行刺激,可对肛神经的躯体感觉纤维产生作用,引起肛门括约肌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腕踝针通过对相应刺激点进行刺激,可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促进炎性物质吸收及镇痛物质释放,进而达到缓解或消除局部症状的目的[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常模组相比,干预组VAS 评分、肉芽组织评分、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更低(P<0.05),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更短(P<0.05);干预后,与常模组相比,干预组发热、恶寒积分均更低(P<0.05)。可见,在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腕踝针联合葫芦灸效果理想,可缓解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