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

2024-05-08 19:38康晓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2期
关键词:陈师曾美术教育实践

【摘 要】陈师曾作为我国近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环境下,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并积极投身到美术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独特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文化观念,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坛人才。他的美术教育思想适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对当时及当代的美术教育发展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陈师曾;中国传统艺术;美术教育;实践

【中圖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2—199—0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新旧文化激烈碰撞,随着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国人传统的思想文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一大批有志青年倡导文化救国、思想救国。文化革新的现象也逐渐蔓延到美术界,此时的中国画坛因承袭元明淸文人画而造成了陈陈相因的局面,成为被改良的对象[1]。

在那个中国传统艺术举步维艰、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环境下,陈师曾挽狂澜于既倒,站在中国画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陈师曾以其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学识,遵从艺术发展规律,舍短取长提出了中西美术文化冲突解决的良方,他也为以后传统画派艺术家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典范。纵观陈师曾的一生,他不仅在艺术创作和画学理论方面有所成就,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观点和实践也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陈师曾能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立场上逆流而上,提出西为中用裁长补短,坚持发展和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的呐喊,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能够让我们更加客观深入的认识和剖析其美术教育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陈师曾(1876—1923年)祖籍江西省修水人,名衡恪,字师曾,号朽道人、朽者。早年留日期间与鲁迅、张邦华、沈瓞民等人经常讨论国家时事政治,痛恨无能的官僚政客,也曾以笔为刀撰文揭露日俄等帝国主义的丑陋嘴脸,同时也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积极理性的吸收西方事物,并将其融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这一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爱国情怀和开明思想渗透到他今后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2]。自1921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成立,在蔡元培、陈独秀等人的支持下西画势力在画会或美术学校日益强大,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引起了陈师曾等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画坛力量的关注,为扩大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力,1913年,陈师曾回到北京积极投身到中国美术教育,在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国立北平美术学校等多所美术相关学校任国画教授,他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对美术的热爱,在中国美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陈师曾在诗文、书法、绘画、篆刻方面皆有较高建树,并著有《染苍室印存》《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等多本对后世美术研究有深远影响的文章和书籍。

二、陈师曾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

(一)陈师曾美术教育理论

1909年陈师曾被任命为江西教育司长,此时中国画坛百家争鸣,美术教育处于发展和变革之中,肩负着对中国美术未来发展的责任和不甘落后的民族自尊心,陈师曾一直关心美术教育工作,他积极整理编著绘画理论并将其作为讲义或者教材应用到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可分为画史和画论两部分,这些绘画理论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理念和观点,也能更加深入的对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的认识。

1.画史类

陈师曾在中村不折和小鹿青云所著的《支那绘画史》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改编为《中国绘画史》,并作为他上课的讲义,这本讲义梳理了中国绘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中国绘画发展各门类的代表流派,在叙述中国绘画史的过程中将中西艺术发展相联系,清代意大利人郎世宁将西洋画法融入中国绘画使所绘景物形态逼真凹凸有致[1]。在《中国绘画史》中陈师曾提倡将书法的用笔参入到绘画中,不仅于要注重形似色彩,更要兼有气韵生动,在文中他对当时中国传统文人画受到质疑批评也直抒胸臆,并将其作为教育理念传达给学生,他提倡要坚持以中国绘画为主体,将西方绘画技法巧妙吸收融入中国绘画,借鉴其精华促进中国绘画的长足进步。

1920年,陈师曾发表了《清代花卉之派别》《清代山水之派别》两篇文章,集中论述了他对清代花卉、山水画的观点和绘画思想。在《清代花卉之派别》中论述了不同时期花卉派别的发展,对于花卉宋代的写真和元后期的写意,陈师曾认为两种画法并无有略之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写真善于表现物象的形似,而写意更能展现笔墨之神韵,专于形似,便失了趣味,工于写意则不知绘写何物,只有融写真写意于一体才为真谛妙法。在《清代山水之派别》一文中他也指出一些学者在学习前人大家时往往只追求形式而缺乏神韵,逐使流弊滋生,后人及学生应警钟长鸣,学习绘画时不要仅限于摹写形式,更要抓住神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风格中。对于花卉、山水画陈师曾认为在画山水时应借助山水的景致来创作境界,而创作花卉时应以笔墨意态来创境界,这也正是花卉与山水画易学难精之处,学生在选择学习绘画门类时应有所了解慎重选择。

除上述著作陈师曾在1920年又发表了文章《中国人物画之变迁》,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从三代两汉到魏晋六朝,从高古游丝描到钉头鼠尾描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叙述,陈师曾不赞成当时的画坛人物画只注重描绘曼丽容颜取悦观赏者这种做法,称其丧失了美术的真谛。

2.画论类

1921年,陈师曾在《绘学杂志》上发表了《文人画之价值》,后来又进一步进行了深化整理,整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史、内涵定义、进步所在,是对当时中国画坛上欲将批判文人画为突破口,以此进行中国画颠覆性革命的激进派进行的一次有理有据的正面回击。《文人画之价值》中肯定了中国文人画内容的进步所在,并在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得要了体现应用。在美术教育中他认为工笔和写意是相辅相成的,先学工笔重其表现对象之严谨形态结构,再攻写意即可避免乱涂胡抹,若两者不可兼具亦成形体在而失气魄;不然若先学写意再学工笔,则易出现绘画笔墨大胆有力而无正确之形体。如此,绘画中必工笔与写意兼顾,才能达到入乎法中,出乎法外之境界。追求画面的不似之似才是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陈师曾中国美术教育思想理念的体现。

在他撰写的《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一文中最能体现陈师曾的美术教育理念,他认为不论中西美术学校都应该开设图画科,图画科属于美育的范畴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达到美育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其次,开设图画科还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不断的观察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绘画创作时敏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3]。文章中也论述了绘画的三种方法:范本临画、实物写生、记忆画练习。范本临画的目的是为了领会继承融合传统的绘画技法,实物写生则是打破固化僵,跳出古人的范围,而记忆画练习是为了促进习画者将前两者融会贯通,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个人绘画风格。文中陈师曾又详细介绍了范本临画的摸法和分段临摹法。

(二)陈师曾美术教育实践

1909年夏,陈师曾自季由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到我国美术教育实践中,面对当时中国画坛的不同声音和反对文人画浪潮,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对中国绘画的热爱激发其以中国画坛守护者的身份审时度势,深入剖析中西绘画利弊,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学养为人所称道。为了能更好的发展中国绘画,在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陈师曾进入多所美术专门学校和社团,用自己精辟的绘画理论、创作技巧、绘画作品感染和影响众多学子,同时也把自己的美术教育理念润物无声的浸润到教学实践中。

陈师曾回国后被聘为江西教育司长,自此开启了美术教育事业,1910年又参与建立了南通师范学校,并在学校专门从事博物学教学,供职期间,陈师曾在《太平洋画报》上发表了《跨下之英雄》《柴门不正对江开》等多幅作品,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产生较大的影响[4],丰子恺、蒋兆和、叶浅予等人在绘画技法和理念上也受到陳师曾的美术思想的影响。1913年,陈师曾被任命为教育部编纂,同时也是长沙第一师范美术教员,在图书编辑的过程中,陈师曾的知识面和绘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这些知识也被应用到教学之中,使学生的绘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受益良多。

1913年下半年陈师曾又被北京地区的高校先后聘请为教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又加入了宣南画社、西山画会,汇聚守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相互学习交流,扩大影响吸纳更多学习者发展提高中国画坛力量,对推动中国美术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在不断的实践中,陈师曾认为中西绘画教学应分门分科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定期开展讲座、评画、户外写生等内容。

1918年,陈师曾成为中国画学研究会成员,陈师曾发挥自己的教学专长,贯彻实施带教评议制度,组织画会进行中国古代传统真迹临摹教学等实践工作。1920至1926年先后四次举办了中日绘画联展,不仅提高了中国画坛传统派的影,也为两国绘画交流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的动力和支持。

陈师曾的美术思想和教育理念无不渗透与各种性质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工作中陈师曾治学严谨,对学习者谆谆善诱、悉心指导,学生多受益良多。著名美术史论家及画家俞剑华回忆陈师曾对其的教育教学,盛赞先生人品的高尚,艺事的精纯。很多学生在提高陈师曾时也常说先生是最受欢迎的教员,跟随先生学习在绘画造诣上深受启发,所得所学受益终身。

三、陈师曾美术教育思想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一)坚持本国之画为主体,融会众家之长

陈师曾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提出“以本国之画为主体,舍我之短,采人之长”的观点,也为现代中国画坛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他认为应该坚持中国画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该看到他画的长处。对于中西绘画的发展史及特点陈师曾有着深刻的体会,从他编纂的《中国绘画史》《欧洲画界最近之状况》两本书中就能看出,他对西方绘画并不陌生,认识也相当可观成熟,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国民特性,中国画经历千年的积淀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5]。因此,陈师曾认为改良中国画应弥补不足,拓宽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题材,善于吸收他画的优点丰富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在数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将这种思想和实践引入到美术教育中,不仅对中国画的现代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传统画的发展和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言传身教,示范式教学

陈师曾在教学实践中常以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旁边观看,揣摩体会老师的构思、用笔、布局、着色等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如陈师曾示范石涛的作品时,就对学生指明石涛在作画时的笔法与他人不同,刚开始临摹石涛作品时首要注意石涛作品中山石、云水、草树的用笔线条,体会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临摹一段时间后待熟练掌握用笔后,就不要太过于拘泥用笔,但是要掌握“不是一味秀润而是刚柔并济”。因此陈师曾示范的石涛作品中既有石涛画的特点又融入有他自己的本色,这个体现了他的美术教育思想中不能一味承袭传统缺少创新,既要吸纳前人的特色技法,又要蕴含有自己的绘画特征。随着美术示范式教学的深入进行,教师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形象的可操作的表达,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法、提升审美素养,又能拉近师生关系、用老师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精神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勤思善观,学师能变

陈师曾认为自然之物皆有变化,要仔细观察所画对象的特征构造,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其形态特征。陈师曾所画竹子、梅花、菊花、鸡冠花以及瓜果蔬菜,不仅形态正确特征明显,而且用笔简练,色彩纯净,一方面观察揣摩所绘对象的特点变化,一方面继承传统融会贯通加以运用。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引导他们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捕捉不同的表现气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总结,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养成写生练习的习惯,多到自然之中绘画实践[6]。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能将所学知识巧妙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要有创新意识,不管学习多少技法和理论,最后都要融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力求自成一家。

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对近代中国画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齐白石、刘开渠、俞剑华、王雪涛等艺术家都直接或间接受到陈师曾美术思想的影响,严谨的治学作风、深厚的学识、开明的思想让一批有一批的学生铭记深刻,他的美术教育理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指引,对当前的美术教育发展模式,弘扬创新中国画都起着促进的作用,并使得后人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卢玉茹.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南昌大学大学,2022.

[2]王梓.知识迁移与民初陈师曾对“图案画”的引介和再创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3(3).

[3]武晓舟.固本求新—陈师曾与他的绘画人生[J].艺术研究,2021(10).

[4]朱剑.身份焦虑与区隔意识—试论陈师曾文人画观诞生的心理动因[J].荣宝斋,2017(6).

[5]孔鑫鑫.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5.

[6]陈池瑜.陈师曾中国画进步论之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作者简介:康晓红(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教师,助理级,研究方向为对幼师美术创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陈师曾美术教育实践
陈师曾艺术理论及艺术风格
图示与观念:陈师曾《读画图》再分析
陈师曾 纳凉图扇 荣宝斋藏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