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对图书馆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4-05-08 14:55欧裕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欧裕南

[摘 要]文章以福建省漳州市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财政拨款、文献外借量、专业技术人员、智慧图书馆建设等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展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对漳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评估标准;图书馆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6.062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6-0195-03

0     引 言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以下简称“评估”)是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经费、设施、业务活动和读者服务进行评价和测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等级评定,反映一定时期内图书馆在本地区、全国同行中的建设水平和历史时期内图书馆的发展水平[1]。1994年至2017年,我国相继开展了六次评估,有效促进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2022年5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展第七次评估。

1     漳州市政府的迎评工作概述

2018年以来,漳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全市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市、县两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前,漳州市有独立建制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除市级馆漳州市图书馆外,县级图书馆有10个,分别为龙海区图书馆、长泰区图书馆、漳浦县图书馆、诏安县图书馆、云霄县图书馆、南靖县图书馆、华安县图书馆、平和县图书馆、东山县图书馆、龙文区图书馆。

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七次评估定级工作是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下称《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实施以来首次开展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既是为了全面检验各级公共图书馆对《公共图书馆法》的贯彻落实情况,也是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次总结。此次评估的核心目标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效能提升。漳州市政府对此次评估定级工作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坚持以评估促进本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组织、积极动员、科学部署了本地区公共图书馆评估,全市11家公共图书馆都参加了此次评估,参评率达100%。此次评估采用参评馆在评估平台上填报数据、上传佐证材料,专家在线审核资料打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2023年12月评估定级结果公布,显示漳州市共有8家图书馆上榜,其中一级馆有2个,二级馆有3个,三级馆有3个,上等级率为73%。与第六次评估结果相比,一级馆、二级馆、三级馆各增加1个,上等级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此次评估结果客观地反映出4年来漳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已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评估定级工作对漳州市公共图书馆的推动作用

2.1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漳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龙文区馆、长泰区馆、云霄县馆、诏安县馆、东山县馆、平和县馆新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馆舍面积大幅度增加。截至2021年,漳州市公共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达9.48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的图书馆面积按50%计算),比2017年的3.33万平方米提高了近3倍。目前,在建新馆建筑面积有5.23万平方米,分别为漳州市图书馆新馆面积2.29万平方米,龙海区馆新馆面积1.35万平方米,华安县馆新馆面积0.33万平方米,漳浦县馆新馆面积1.26万平方米。对照本次评估等级必备条件,漳州市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91万平方米,达到东部地区地级市一级馆1.6万平方米的标准;在各县级馆中,建筑面积达到一级馆0.6万平方米标准的有6家图书馆,达到二级馆0.55万平方米标准的有2家图书馆。

经过本轮新馆建设高潮后,漳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面积最高将达到12万平方米。服务设施的改善,将为漳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与平台。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以往圖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一些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较为滞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现如今评估定级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从整体上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财政经费的投入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2]。2018年至2021年间,漳州市、县二级财政拨付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总额为8 179.06万元,各年度财政拨款总额分别为1 888.06万元、1 911.43万元、2 376.31万元、2 003.26万元,平均年财政拨款为

2 044.77万元,比第六次评估时的1 500万元提高了36个百分点,财政投入力度呈逐年递增态势。对照本次评估等级必备条件,漳州市图书馆平均年财政拨款总额为613.53万元,达到东部地区地级市二级馆600万元的标准;评估期内各县级馆平均年财政拨款总额为1 431.23万元,其中年财政拨款总额达到一级馆160万元标准的有3家图书馆,达到二级馆140万元标准的有3家图书馆。

2.3   社会服务效益显现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并多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共识逐步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营造持续深入。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在阅读推广中扮演引领角色,结合无门槛、开放性、免费服务等特点,将自身建设成服务全体社会公众的学习平台,助力公众成长发展和“书香中国”建设[3]。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漳州市图书馆明确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优化免费开放服务内容,实现“零门槛”的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以读书会、公益阅读点、乡村分馆形式扩大了服务范围,总分馆逐渐形成,错时延时开放取得较好成效。随着服务条件的改善,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效益也显著增强,年文献外借量增多。按此次评估细则要求统计,全市公共图书馆平均年度文献外借量达到236.82万册次,比2017年的141.71万册次提高了67%。对照本次评估等级必备条件,市图书馆平均年文献外借量为43.97万册次,达到东部地区地级市一级馆40万册次的标准;各县级馆中,平均年文献外借量达到一、二级馆13万册次标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有5家。

公共图书馆是提供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现如今通过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引导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2.4   服务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打造专业化的队伍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4]。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市公共图书服务队伍明显壮大,从业人员数量及专业技术人才显著增多,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有所增加,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已达1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73人,占70%,拥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的29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100人,占比达95%以上。与2017年相比,从业人员增加了23人,提高了28%;专业技术人才增加了10人,提高了16%;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增加了2人;具有中级职称人员增加了1人,提高了4%。对照本次评估标准,漳州市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70%,达到东部地区地级市二级馆标准;各县级馆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一级馆标准的有4家图书馆,达到二级馆标准的有3家图书馆。

另外,全市公共图书馆通过加强馆员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馆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活动,激励馆员认真研究业务、积极撰写学术论文等措施,使得图书馆从业人员在思想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养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

2.5   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迅速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服务、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5]。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漳州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图书从传统手工借阅到自动化管理的第一次转型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等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年建设,漳州市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从自动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的第二次转型发展,向智慧图书馆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图书自动化管理方面,11家图书馆均已应用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图书智能化建设方面,有8家图书馆应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利用各种自助终端实现读者办证、借还图书自助服务管理。图书馆大数据智慧墙、各种数字阅读体验区等各种智慧场景的应用,提升了读者在图书馆的智慧化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各行各业都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果能够引进较为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和发展特点引进相应的数字技术,最终不断提升智慧圖书馆的建设水平,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3     未来展望

在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推动下,漳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总体基础业务工作明显进步,读者服务效益显现,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免费服务、权益平等原则。在未来发展中,漳州市公共图书馆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

(1)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有些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特别是数字资源建设经费未能切实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未能形成长效机制,且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影响,财政经费缩减,未能随着事业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对此,市县两级政府应将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严格纳入财政预算中,落实免费开放补助资金预算。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市县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规定的“每服务人口10 000~25 000人应配备1名工作人员”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保证按照服务规范要求的时长开放,无法开展错时延时服务。图书馆缺编或人员借调现象较为严重。对此,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和招聘志愿者方式缓解馆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好的人才加入图书馆队伍,同时要加强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3)提高数字化、智慧化水平。近年来,全市公共图书馆全力加强数字化项目建设,加大智慧场景应用力度,但跟一线、二线城市的图书馆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且在宣传和线上展示、展览方面存在不足。对此,图书馆应加强与所在地高新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展示数字化智慧设施,打造元宇宙体验场景,提高智慧服务水平。

(4)缩小地区公共文化发展差异。漳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县区图书馆存在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差异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区图书馆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甚至超过市级图书馆,而一些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明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匮乏、服务供给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市县图书馆可在人大和政协两会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议案,强调政府主导作用,围绕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令其满意的、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石慧.评估定级工作与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6):31-37.

[2]胡娟.中国文化立法的一座丰碑:柯平教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5-11.

[3]张诗阳.一中心四平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中心图书馆发展定位与职能使命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5):124-130.

[4]陈岘筠.新时代赋能图书馆员专业化成长路径探索[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9):58-61,81.

[5]王世伟.略论智慧图书馆的五大关系[J].图书馆杂志,2017(4):4-10.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近十年重庆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研究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