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高中思政“金课”实践探索

2024-05-08 11:33罗燕芬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金课筷子思政

罗燕芬

“金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思政“金课”就是思政教师要用心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把蕴含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进而引导学生真懂、真信、真用,以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从而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的课。如何打造这样的思政“金课”?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理论指导下,笔者开展了实践探索,以高中思政必修四模块中《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打造高中思政“金课”的实践探索。

一、为“金课”的实施做好顶层设计

张云平老师在其论述的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理论中指出,“要关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要素”,并提供了新结构教学评框架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范式,为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遵循,为“金课”的打造奠定了基础。笔者在新结构教学评教学设计范式的指导下,进行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包括单元课时安排、教学评活动一致性的单元规划、形成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等。通过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在把握整体单元各框知识及其联系的基础上形成本框的教学设计,并运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设计本框的学业标准,包括学习进阶中习得性学习、应用性学习、拓展性学习三个维度的学习方式及其表现标准、学生水平测评建议等。在此基础上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围绕议题:“从筷子文化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通过“识筷子,晰内涵”“辩思想,明态度”“悟筷子,析价值”三个环节及两个角色体验活动开展教学,以期达到新结构教学评理论提到的使“学习结果的质量要素之间相互联系、链接,相互呼应、契合、共同构成了新结构学习结果的质量体系”的效果。

二、“金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与思考

1.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透”课堂。在教授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时,通过设计“识筷子,晰内涵”环节,以讲筷子的故事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将中华文明的厚重展现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如下:展示一双标准尺寸的筷子,并提出问题:你知道筷子起源于什么时候?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寓意是什么?筷子使用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内核?随后向学生讲述筷子起源的故事并指出: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铜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筷子。小小的筷子蕴含着深刻中华文化寓意: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蕴含着古人朴素的宇宙观;筷子成双成对象征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合一的和合思想;握筷子的五根手指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上面的一根代表天,下面一根代表地,中间的手指代表人,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蕴含人有七情六欲,与动物不同,人讲文明。夹菜时不能乱翻食物,寓意要知礼节;开吃先让长辈动筷,体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由此学生类比总结出:一双筷子不仅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的尚和合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中孝老爱亲美德,还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中的社会和谐。思考:诚然,一个善于讲故事的老师定比只说教的老师更有趣,对学生会更具吸引力。但要讲好故事需要我们积厚自己的知识储备,避免出现往浅里讲“没味道”,往深里讲“没底气”的尴尬。讲好故事还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把生活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让道理讲得更透彻、更生动、更令学生信服。

2.用跨学科思维“讲深”课堂。为了达到课标要求,笔者尝试用跨学科思维,构建了“辩思想,明态度”环节:即借用语文的古诗词并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如下:展现古诗词“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韩非子·喻老;“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諸葛亮;“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并与学生一道分析诗词内涵,指出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提倡要节俭、要安贫乐道有其重要意义。同时提出观点:有人认为当今我国综合国力已排世界第二,人民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生活,节俭思想已不合时宜。继而形成辩题“正方:现代社会提倡节俭的思想已不合时宜;反方:现代社会提倡节俭的思想合时宜。”全班学生分为正反双方开展辩论。最后老师点评归纳: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时代实际,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秉持科学、客观、敬畏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辩证地对其进行“瘦身”,同时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我们既要传承,也要加以提炼、整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求符合现代人们需要的共同价值,进而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辩证看问题。思考:作为思政教师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顺势的反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融通不同学科资源,把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思维方法与本学科进行衔接、补充或融合,让学科知识在相应的情境中运用,对自己熟悉的本学科的教法实行某种程度的拓展或“打破”,定能深化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让学科教学更加豁然开朗。

三、用角色体验法“讲活”课堂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角色体验:假如你是一名中山文化大使,你会向国内外人民推荐哪些中山的特色文化 ?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进行角色体验,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在分享中山的历史人文资源,特别是分享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敢为人先”的中山精神时自豪感由然而生。在课堂的“结尾环节”,设计角色体验活动:近年来,国家送出的国礼多种多样,假如你是国家典礼局的人员,现需要选择一份国礼送出,你会选择什么?请你根据国礼蕴含的思想理念为所选国礼写一份介绍词,字数不超过250字。通过学生的角色代入,领悟角色的责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创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类似的角色体验活动,同样可以打开联结社会的大门,回应社会关切,使“小课堂”与“大社会”同频共振,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触动,提升他们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活”起来。老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其中一项评价指标,如活动中学生呈现角色内容的合理性、表达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或可以把学生的各种角色“作品”(演讲者、辩论者、分享心得和体会等)成绩纳入学科总分,体现多元评价,打破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金课筷子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说『筷子』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筷子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竹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