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李清照吗

2024-05-08 19:55戴建业
博览群书 2024年3期
关键词:认识李清照

戴建业

一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谁不“认识”李清照呀,她不就是那个写“绿肥红瘦”的女词人吗?

由于李清照的词名太盛,人们只把她定格在“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少女,定格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尽头”的深情少妇,更定格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凄凉老妪。可能是觉得没有必要,也可能是没有兴趣,人们不再去了解她的胸襟,她的气度,她的眼界,她的豪情,还有她的学问,她的见识,和她的爱好。

假如李清照是一个多面体,我们只模糊地看到了她的一个侧面,其他所有方面都被我们屏蔽了。

让七尺男儿俯首称臣的天才女性,我国历史上大概要数这两位:唐朝的武则天,宋朝的李清照。

如果武则天是今天某市的市长,如果我研究生刚刚毕业,我玩命也要去考那个城市的公务员,即使自己没有资格报考,以后我也会推荐自己的研究生去为她效命。对她的才智、雄心、意志,甚至对她的狡诈、阴谋、严酷,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倒不是慑服她的权势,而是折服她的气魄和才华。想想看,在一千多年的初唐,一个女人有本事弄得乾坤颠倒,有本事把李唐的江山改成武周的天下,唐高宗李治服不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武周朝那些大臣都服了,你们听听,他们喊“吾皇万岁”有多肉麻!

宋朝的李清照更不用说,我对她的天才一直高山仰止。她一说话就口吐芬芳,一动笔就金句满纸。她现存的词作虽然不多,但有作必佳,无词不妙。我不仅想把她的每首词都背下来,还想把每首词烧成灰吞下去。散文、金石、书法、绘画、博弈,她都是第一流的高手。对她的“才高学博”,宋元人赞叹早就不已。英国人说,和一个十全美女结婚,等于人生重上一次大学。谁要是娶了李清照这样的太太,我打赌他是报考了一个博士生导师,而且你终身都毕不了业。宋代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载,李清照每有新的诗词,“必邀其夫庚和,明诚每苦之也”。娶李清照后,到底是动力大于压力,还是压力大于动力,估计赵明诚也说不清,大概最多就像喝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有苦也有甜。

对武则天的权谋手腕,估计会有人口服心不服,而李清照卓越的天才,那叫你不得不服。

横看成岭侧成峰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出生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人家。“清照”这名字特别富于诗意,显然来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她自号“易安居士”,又来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古代男性常有名、字、号,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李清照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她的一生是“诗意地栖居”,像松间的明月,像石上的清泉,叫“清照”真的太贴切不过了。自号“易安”是表明自己安贫恬淡的情怀。

投胎要真的是一门技术活,李清照可是掌握这门技术绝活。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既以经学为世人所称,又以散文见赏于苏轼,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属于元祐文坛的中坚人物。母亲王氏是“相家女”,富于良好的文化修养。

这样的出身简直是开挂了,她人生的起点,就是别人的天花板。

让人嫉妒的还在后面,让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也就算了,老天又让她天资聪颖。土壤好,苗子好,气候好,还愁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當时大多数人重男轻女,她父母好像没有这种偏见,李清照在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生长。那时女孩无权也无须考取功名,又不必像今天“鸡娃”一样地高考,轻松的氛围养成了她广泛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又成就了她多方面的才能。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她说:“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这里的“诗名”其实主要指词名,古代“诗”也包括词,古人认为词为“诗之馀”。

她杰出的诗词成就,就是放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可诗词只是她诸多才能中的一种。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笔,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已版行于世。”可见,她不只是小词脍炙人口,文章同样在文坛争相传诵。明人也叹服她“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明陈宏绪《寒夜录》卷下)。就文章而言,散体骈体无一不佳,辞赋也十分拿手。

散文杰作《金石录后序》,充分表现了她过人的才气,渊博的学问,以及宏通的见识。元代陶宗仪看到这篇文章后,称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说郛》卷四十六引《瑞桂堂暇录》)。这篇文章意深而情长,让人百读不厌,我读出了她对亡夫的思念,对山河破碎的痛苦,对金石书籍散失的惋惜。

这里还得和大家掉一下书袋,《金石录》是一部什么书呢?李清照在“后序”一开头就做了交代: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匜、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字德甫,她在文章中称其字,而不直呼其名,表示对死去丈夫的尊重和怀念。《金石录》收录不少古今的金石刻词,并作了识读、校勘和按语。“金”可不是金银铜铁的“金”,指古代青铜器一类的东西,“石”指古代的碑碣石鼓。古人常在金石上刻文字,或以歌功颂德,或以告示垂戒,文字学家可据此研究文字演变,历史学家可据此考证史实。撰写《金石录》需要坚实的学术功底,它涉及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其实,这本书写作过程中,李清照不只是作为助手帮忙,实际上一直是与丈夫合著。明田艺蘅在《诗女史》中说:“德甫(赵明诚字)著《金石录》,其妻与之同志,乃共相考究而成,由是名重一时。”这本书是他们夫妻“共相考究而成”。她记性比丈夫更好,知识面也可能比丈夫更广: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所谓“余性偶强记”,不过是比丈夫更博学的一种谦逊说法。大学念书时,石声淮教授教我秦汉文学,他是钱锺书先生的妹夫。记得上《史记》的时候,我们随便问他哪一名言,哪一个相关的人事,他和李清照一样都能指出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这让同学们个个佩服不已。而李清照不只是一部书,对“堆积书史”都能滚瓜烂熟,那简直叫我们惊为天人了。

前人称“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明人禁不住高叫“大奇大奇”(张丑《清河书画舫》)。现在李清照的绘画作品全佚,明代张丑评她的画作说:“古来闺秀工丹青者,例乏丰姿,若李易安、管道升(元代女画家)之竹石,无忝于士气也。”(同上)

要知道她还能玩能赌能喝,那更要叫奇之又奇了。

她比一般男性更爱也更能喝酒,你们看看她的词就知道,到处都是“沉醉”“残酒”“小酌”“金尊绿蚁”“酒醒”“酒阑”“尊前醉”“香消酒未消”“随意杯盘”“三杯两盏淡酒”一类词语。从这类词中,不难想象她的酒兴与酒量,更不难想象她饮酒时的豪气。

另外,她还是位大玩家,是博弈的行家里手。她在《打马图经序》中说:“慧则通,通即无所不至;专则精,精即无所不妙。”人只要聪慧,学任何东西都能豁然贯通,一豁然贯通就无所不懂;只要用心专一,就会有精深的造诣,造诣精深自然就能曲尽其妙。她十分不屑地说,今天的人不光学不好圣人之道,连棋艺游戏也仅得一点皮毛。她承认自己喜欢博彩游戏,几乎凡赌都爱,而且屡赌都赢,差不多打遍天下无敌手。她在序文中罗列了一二十种博弈游戏,或“近世无传”,或“鄙俚不经见”,或过于“质鲁”简单,无须智力而只凭运气,或过于繁琐会玩者太少,很难遇到劲敌。只有“打马简要”,“特为闺房雅戏”,可惜又“苦无文采”。

打马棋是一种争先的棋艺,“马”或“马钱”,其实就是外圆内方的棋子,一面是马的名字,一面是马的形状。它以掷骰子来决定棋子的行动,规则和玩法接近飞行棋。打马棋有四种不同的玩法:关西马、依经马、宣和马、易安马。易安马又叫“命辞打马”,是李清照在依经马基础上改进的,并写了《打马图经命词》十三则,详细阐述了易安打马的和玩法和规则,所以她十分自豪地说,这种打马棋“始自易安居士也”。

玩打马游戏,创打马游戏,写打马序文,制打马命词,作《打马赋》,明清那些古板的文人,既没有这兴趣,也没有这聪明。明代陶宗仪由衷赞叹说:“韵事奇人,两垂不朽。”“韵事”指打马棋,“奇人”则属李清照。

诗中伟丈夫

李清照虽仅留下寥寥19首诗歌,另外还有14则佚句,但诗中的李清照,与词中的李清照,给人的印象判若两人——词中只见大家闺秀的灵襟秀气,诗中则表现出大丈夫的慷慨豪情;词境多为闺阁亭台,词情也多为相思伤逝,诗中的天地却异常广阔,从民族兴衰到抗金呐喊,从推崇雄杰到历史咏叹,具有深切的现实关怀和深广的历史视野,诗情或深沉或悲壮,诗境又阔大又雄放,表现缠绵柔婉的诗歌反而较少。

譬如,早期的代表作《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就为她赢得一片掌声。《大唐中兴颂》由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还有人说颜真卿直接书于浯溪石壁。文章以庄重典雅的颂体,歌颂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大唐的“中兴盛世”。由于它是书法史上的珍品,使得文和书都极为有名。北宋张耒(文潜)写了《读中兴碑》。该诗不过抒发一下兴亡的感慨,赞美两句平叛的英雄,称道一番中兴碑的文章与摩崖。李清照这两首诗是张耒《读中兴碑》的和诗,她写作时的年龄还不到20岁,张耒是她的父辈,和她的父亲同属苏门。

说到安史之乱的原因,张耒原诗只有寥寥两句,而且把脏水全泼到一个女人身上:“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元结《大唐中兴颂》既是颂体,更是只有颂而没有怨。李清照的和诗则比他们深刻得多:“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祸乱之根在唐玄宗本人,是他昏庸腐败骄奢淫逸酿成国家大难。

张耒把平叛之功归于郭子仪,“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元结把它归于唐肃宗,“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这有点像灾难过后开表彰大会,他们都把丧事当成喜事办,李清照认为先不应忙着表彰“国老”,而是应找出致祸的元凶:“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元结在“颂”中肉麻地说,“宗庙再安,二圣重欢”,李清照揭露了唐玄宗遭软禁的真相,“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朝政又重回后宫与宦官勾结,朝廷大臣又只能说“好在”,只能报“春荠长安作斤卖”——今年春天时时有祥瑞,长安无处不富饶,春天的荠菜论斤卖。

张耒原诗对元结和颜真卿推崇备至,把“二子”说成是“天遣”下来的风骚传人:“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可李清照对元结撰中兴颂,颜真卿书丹摩崖全不以为然:“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能一针见血地点出祸乱的根源,敢指责颂圣传统的“真陋”,谁能相信这是出自一个20岁的姑娘之手?

明人称“二诗奇气横溢”,近人陈衍称它们“诗笔雄俊”。这两首诗以纵横捭阖的笔法,强劲有力的语言,表现跌宕起伏的历史,如第一首一开头就说,“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首句的气势如飘风骤雨,次句的盛衰变化触目惊心。近人陈衍评李清照的诗说,“虽起杜、韩为之,无以过也”。二首的笔力的确逼近杜甫、韩愈。

和诗通常为原诗所限,诗情诗艺都很难超越原诗,可李清照这两首和作,眼光比原诗高远,感慨比原诗深沉,艺术也比原诗高明,让我们见识了“雏凤清于老凤声”。

再看看她的名作《乌江》(又名《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具体写作时间难以确定。靖康之变不久,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突然爆发叛乱,惊恐中的赵明诚哪有心思平乱,“缒城宵遁”还怕来不及。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因此罢守建康。据《金石录后序》載,他们夫妇很快“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这年四五月间舟过乌江,有感于项羽乌江自刎,李清照写下了这首五绝,表现了她对刚烈雄风的呼唤,对南宋君臣弃国偷生的鄙夷,甚至包括对丈夫懦夫行径的不满。

全诗一起笔就直抒胸臆,提出一个人应有的“活法”,真个字字掷地有声:活就要做人中之杰,死也要做鬼中之雄!“人杰”指人中豪杰,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鬼雄”语出自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谁才符合她心目中“人杰”“鬼雄”的标准呢?于是就引出三四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推翻秦朝暴政时,一声号令而天下响应,几年时间成就霸王大业,不愧人中豪杰;楚汉相争失败后,面对四面楚歌的时候,乌江亭长为他准备好的船只,而且当时整个乌江只有一条船,他完全可以东渡乌江逃命,可他十分动情地对亭长说:几年以前,江东八千子弟跟着我渡江而西,今天只我一个人生还,即使江东父老愿意尊我为王,我有什么脸去见江东父老?即使他们不会埋怨指责我,我项羽能无愧于心吗?把跨下的骏马送给亭长,和他心爱的虞姬告别后,从容地自刎于乌江。

项羽用他自己的生命,守住了一个人应有尊严,应有的高贵,和应有的羞耻,也守住我们男人的脸面,男人的气派。

项羽才是李清照心中“人”的典范:活就要活得天摇地动,死也要死得壮怀激烈。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或“无颜见江东父老”“何颜见江东父老”,今天仍是大家常用的口头语,项羽仍是我们民族耻感的标杆。

再看看宋高宗为代表的统治集团,他们见敌不战而逃,不要国,不要地,不要脸,只要命,满朝文武“更无一个是男儿”!难怪李清照喟叹:“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从这首诗纸面的慷慨血性,不难感受纸背的鄙视和失望。

她的另两首七绝也出手不凡——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夜发严滩(又名《钓台》)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气象宏敞”(明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六),“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几个男儿笔下有如此壮阔的境界?《夜发严滩》纯以议论为诗,可贵之处在于它的骏爽超绝。二诗堪称李清照的大手笔。

女儿身,男儿心

幸好她的名作《渔家傲》没有佚失,否则还真不知道李清照是个什么样子,大家还以为她只会细腻婉约。读读这首《渔家傲》就知道,她要是真的豪放起来,就没有苏东坡、辛弃疾什么事了。还是先看原作——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梁启超认为此词“绝似苏、辛派,不类《潄玉集》中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乙卷引)。其实,它不只是易安词中的“另类”,甚至是整个宋词中的“另类”。

此词的写作时间有两说:夏承焘、于中航等人将它系于屏居山东莱州期间,属于早期的作品;大部分学者将它系于建炎四年(1130年),因有人诬告赵明诚“馈璧北朝”,说他暗送宝物古玩给金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里通外国。为了表明对国家的忠诚,李清照追随宋高宗避难行踪,从海道到温州、越州(绍兴),历尽大海风涛颠簸之苦。把它系于建炎四年的理由是:没有这次海上逃难的经历,词中就不会出现大海、乘舟、帝所等意象。这个理由牵强可笑,难道庄子不到大海就不会写“北冥有鱼”?不能展翅“九万里”笔下就不会有鲲鹏?这种说法把文学创作等同于新闻报道。

我倒是倾向于夏承焘等人的意见,它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不过,说它一定写于莱州未免胶柱鼓瑟,它可能写于莱州,也可能写于“帝所”汴京,或写于南渡前山东某个地方。如果写于国破家亡之后,行将就木之年,气势不可能如此豪迈,词境不可能如此宏大,想象不可能如此奇幻,一个寡居老妇不会有这样勃发的生命激情。

头两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上来就把我们带进一个辽远无垠的苍茫境界,苍天、云涛、晓雾、银河、千帆等阔大意象,织成一幅令人惊异的壮美景象。茫茫的苍天“接”翻卷的云涛,翻卷的云涛又“连”迷蒙的晨雾,它们构成一种莽苍宏伟的奇观。狂风大作中的银河波涛汹涌,银河中的千帆颠簸起伏,像是千万条银蛇凶猛地翻转舞动。每个意象本来就极其庞大,又连续用“接”“连”“转”“舞”四个有力的动词,把这些意象组成一个既宏大辽阔又猛烈强劲的境界。这种宏阔,这种气象,这种力度,套用杜甫的诗句来说,“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不仅在唐宋一般词人那儿完全绝迹,即使最豪放的苏辛词中也难与媲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好,“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也好,不只境界有大小之分,气度也有凡仙之别。

由于有前两句仙境景象的铺垫,“仿佛梦魂归帝所”才入情入理。眼前的“天接云涛”“星河欲转”,使词人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的梦魂仿佛来到了天上玉皇的宫殿,更神奇的是,还仿佛听到了天帝慈爱的诏问:“殷勤问我归何处?”“ 归何处”包含两层意思:明面上是你打算到哪里去?纸背的意思是你人生的归宿在哪里?

下片换片不换意,上片结尾是天帝的问话,下片开头就是词人的回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先用第一人称“我”,回应上片的“问我”,再用回报的“报”字,好像“我”在直接与天帝对话,一问一答显得特别逼真。“路长嗟日暮”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日暮途远”,或用庾信《哀江南赋序》“日暮途远”典。这一句是禀告人生的志向,追求的艰辛,它使人想起《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联系下句“学诗谩有惊人句”,“路长嗟日暮”的语意,可能更近于王安石“强学文章力已穷”(王安石《奉酬永叔见赠》),写自己在创作上竭尽全力,像杜甫那样“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李清照晚年在《分得知字韵》中说:“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项斯是唐朝诗人,未成名时以诗谒前辈杨敬之,杨敬之欣赏他的才华,表扬项斯说“几度见诗诗尽好”,并承诺以后“到处逢人说项斯”。李清照同样自负才华,也希望有人为她逢人說项。

禀报了自己的志向与归宿,再回禀天帝自己打算“归何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好像在两者之间横插一杠,实际上它上承“天接云涛”,下启“风且住”。大鹏正迎风展翅,搏击九万里长空。这句暗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词中的大鹏是词人的化身,“学诗谩有惊人句”实写其自信,“九万里风鹏正举”虚写其雄心。在九万里长空中,大鹏穿过云涛晓雾,掠过星河千帆,谁见过这么壮阔的境界?

结尾处,突然以命令的语气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之所以喝令“风休住”,不只是大鹏驭风才能搏击云天,而且还要风把蓬舟送到蓬莱仙境。“蓬舟”指像飘蓬一样疾驰的船。“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片天帝不是“问我归何处”吗?我想归去的地方就是蓬莱仙境!

这首词境界之雄阔,气势之恢弘,激情之奔放,力度之强劲,想象之奇特,不仅唐宋词中绝无仅有,即使唐宋诗中也十分罕见。现在我们应纠正一下梁启超的评语,就词风的豪放而言,此词不是“绝似苏辛派”,而是“冠绝”苏辛派。

李清照的激情、胸襟、气度、雄心、志向、才华、想象和生命力,在这首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虽为女儿身,但有颗男儿心,不对,她比我们男儿更有雄心。

可惜,为她那“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限,她的激情气势,她的胸襟豪气,在她的词中只是偶尔露峥嵘,《潄玉集》中仍然表现大家闺秀的细腻、婉约、优雅、灵气,一直被许为“婉约正宗”。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文学研究所所长。2023年3月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猜你喜欢
认识李清照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