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产业的融合研究

2024-05-08 19:56张卓王瑶
中国市场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张卓 王瑶

摘 要:家书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与现实双重文化价值。但随着通讯与互联网技术的逐渐进步发展,书信逐渐落寞,家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服装行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近年来也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压力增大但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服装行业逐步向着更高质量和标准发展,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平台,高附加值的个性化私人定制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从家书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情感价值出发,深入探讨家书文化与国人的情感连接,并结合当代服装设计定制领域的现状,探索家书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产业的融合可能,寻找一条以家书文化为设计内容的服装设计产业化道路,为家书文化在新时代以新方式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服装定制市场;家书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9-0000-00

随着现代通讯手段与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进步,手写的家书逐渐落寞,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家书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彰显浓浓人文情怀,不仅仅是时代的重要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随着网络的发达,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具有内涵的设计师品牌,同质化的产品已没有竞争力,急需有品牌文化、设计内涵、细致化服务的服装品牌来引领市场。为此,我们进行研究,以家书文化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探究其深刻的情感价值,以家国情怀为重要内容,以家书的内容、形式为研究对象,以服装设计产业为载体,分析当下服装产业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索两者间的融合关系及产业化道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设计具有情感内涵的服装品牌,开创服装高级定制的新模式,使专业的设计、高质量的服务、具有内涵的品牌文化三者合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家书为情感纽带设计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以带动服装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从而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推广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1 家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家书是亲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和载体,是一种古老的通讯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方式。家书文化历史悠久,从文字产生开始家书就已经出现。有文物记载的家书最早可以追溯到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两封战国末年的木简家书。家书被西方称为“最温柔的艺术”,无论是久坐屋檐下提笔慢慢谈还是烽烟战火中寥寥数笔情,这都代表了一份浓浓的思念,深深的爱意。铺一方白纸,修一方尺翰,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展现着中国人独特的浪漫情怀。虽然家书文化具有深刻内涵价值,但在今天,随着通讯手段的进步,家书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窘境。

1.1 家书文化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

“家书”,顾名思义,一般用于家人之间的文字交流,是信函、简牍的一种,主要包括书、启、笺、移、牍、简、札、帖等。据清代著名学者姚鼐考证,家书最早起源于周公的《君奭》,其早期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或诸侯国内部上层之间相互往来的文书,后来逐步由公文向私人化转变,从上层社会延伸到平民百姓。

上至军国大事,下到儿女情長,横通天文地理,纵达朝代兴亡。家书从另一有别于历史的角度,从更为细小、情感化的方面多角度的展现了个人史、家族史,丰富了历史事件的情感背景,填补了事件的支脉空隙,让历史更具有温度,更接近于人。这是家书的真实情感之美。

传统的家书注重称谓、格式、语言的规范化,以及行款无误,同时讲究封缄有法,倡导纸墨相宜,追求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所以一定意义上家书文化一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文学系、美学性等。除礼节功能外,更具有人文情怀。同时,家书大多是直抒胸臆的表达内心情感,注重用语言准确传递内心所思所想,写作者文采、书法、和家书纸张包装等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是家书的内容与形式之美。

红笺小字、鸿雁千里,品读一份家书也会让我们看到一些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铁骨铮铮背后的肝肠寸断、万分柔情。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这些千古名诗既是先人的情感流露,心系家国,又是对后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报平安,传递的情感更加弥足珍贵。

1.2 家书蕴含的精神内核与发展现状

家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诸如尺素、雁书、雁帛、雁音、鱼雁、鱼书、鱼笺、鲤素、尺书、尺简、玉札、玉函、瑶函、瑶章、瑶札、朵云、云笺、锦书等,传统形式的家书作为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表现,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伦理价值、社会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等。虽然家书与常规写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作为不同的文体,家书更具有私密性,属于为特定对象而写的,有些家书篇幅短小但能够表达出心绪足以。所以,我国古代有很多以诗词替代家书的情形。它们不受题材限制,自由的表达内心情感,当收信人打开信件,仿佛与写信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内心更为贴近,更具有仪式感。

令人感到忧虑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与人之间但沟通更为便捷,电话、QQ、微信语音通话以及视频通话成为当下人们但主要联系媒介,只需一通视频电话就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但在这个快时代中,我们好像失去了一些温情,传统家书也渐渐走向消亡。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似乎又让我们失去了一些真诚、少了一些仪式感。文化底蕴的丧失,再难见到熟悉的字迹,传统家书时效长,不易于保存携带,难以继续流行。在人类社会迅速进步的背景下,我们也该去寻求一方心灵净土,求一份家书文化的温情,所以急需新的方式使家书文化传承,在现代社会更好的发展。

2 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的服装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服装原料及印染;中游服装设计生产;下游服装销售。目前,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实现了自产自销。上游企业主要有:华孚时尚、百隆东方、江苏阳光、上海三毛、嘉欣丝绸、万事利、金鹰股份、富春染织、浔兴股份等。中、下游企业有海澜之家、森马服饰、雅戈尔、太平鸟、美邦服饰等。第三方销售平台主要是淘宝、京东、唯品会、亚马逊以及其他电商平台。位于服装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必须要在需求投入和盈利上形成良性循环壁垒,注重成本的控制能力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出才能持续获得动力。对于中下游企业来说,需要利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结合实现盈利。所以,使得具有高附加值且拥有品牌内涵但私人定制服装受到了企业但青睐。

我国的服装行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在内部竞争激烈,外部成本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进入了一个竞争与整合的白热化时期。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智能化服装生产体系更加完善,生产技术高速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行业边际大幅度优化。人们的思想不断的开放,消费理念发生转变,尤其是年輕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具有深刻品牌内涵的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服装文化成为了一种全民性文化。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稳步增长,服装私人定制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景广阔。

3 当代人的精神寄托与私人定制的流行

3.1 当代人所追寻的精神寄托

随着时代的发展,距离早已不是人与人之间不可跨越的沟壑。除了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便利的交通也将人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高铁、飞机的速度更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快节奏下,互联网带来的情感远不如实物带来的踏实,人们也开始追寻慢下来的事物以填补精神生活,寻求一份精神寄托。忽然收到朋友的一封手写信件,我们一定会万分欣喜;一件具有特殊含义的定制首饰穿戴在身,我们就拥有了一份情怀与信念;父母为远行的子女亲手织的一条围巾胜过所有贵重的礼物,成为了浓浓爱意的载体......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价值与审美,追求小众化产品以满足内心情感的表达,追寻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当代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也追求更多具有内涵和故事的品牌、商品。

3.2 私人定制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的追求不只是能够蔽体保温,开始追求更高质量、更具有时尚性、个性化、合体化的量身定制。随着“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服装私人定制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服装类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又比较快,所以服装市场目前的需求量也较为庞大。2021年,中国服装协会联合服装定制平台“衣邦人”共同发起“9.9定制周”倡议。在年第一届“9.9定制周”中,衣邦人凭借行业领先优势,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互联网媒体曝光量达到了3.03亿人次,品牌销售成交额同比增长128%;也推动了整体服装定制行业的积极性。在此次服装行业定制周内,实现了近5000万元的零售成交额,而且参与的零售企业定单量同比增长121%,供应链企业定单量同比增长39%。展现出服装定制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公众对于服装定制消费的潜力。服装行业是一个需求量较大的行业,人们对于个性化品牌化差别化的追求日益明显。在生活水平与质量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今社会,开创个性化定制市场,顺应市场趋势,前景广阔。利用服装私人定制市场的广阔前景,融合家书文化思想内涵,成为了传承家书文化的关键途径和有效方式,也为服装产业但转型升级提供了内容。

4 家书文化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产业中的表现

4.1 家书文化与家风传统

为了更好地将家书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融合,我们注重对核心思想内涵的提取和探究,同时也深入探讨研究了家书背后所蕴含的优良家风传统。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诫子书》中,表达了希望儿子能够修身养性、治学做人,传承优良的美德,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表达在此书中。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所写的《告诸子及弟侄》这篇家书中,也体现出来对自家家族后代的教导,传承家风家训,督促后代在各方面要尽善尽美。由此可见,家书背后的家风更是一个家族前辈用沧桑历尽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导自家儿女、子孙后代。

4.2 思想内涵的提取与重组

基于对家书文化以及家书传统的调研,我们在进行项目时更加侧重核心内容与教导意义而非字面意思。我们在进行项目时,面对委托定制的客户,会请客户提供一封书信,在认真阅读后与客户反复沟通书信内容再设计的表达形式。其中一套服装衬衫定制产品是一对中年夫妻用来送给儿子儿媳的礼物。书信内容主要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教导孩子做人做事要诚信为本,祝愿他们幸福美满。服装款式方面,我们与客户反复沟通修改,从衣衫长度廓形等到袖口领口的小细节都尊重客户意见,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审美指导和建议,组合成客户喜欢并具有美感的基本样衣。根据内容我们提取主要思想内涵,进行设计元素的匹配重组,整体风格确定为国风,主体纹样采用祥云纹,寓意高升、吉祥、如意,纽扣部分采用中国传统盘扣中的双喜扣表达喜上加喜,夫妻携手并进。同时,在贴近心脏的胸口位置我们设计了口袋,口袋内侧用刺绣的方式绣了一段父母对子女的嘱托,这不仅仅是一份对子女殷切嘱托的实物载体,也更是是一份具有父母浓浓爱意的礼物,传达着背后深刻的人文情怀,中国人独特的浪漫。

5 家书文化在服装私人定制领域的产业化道路

上述对于家书文化的研究以及家书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融合的案例只是我们的初步探索,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具有情感内核的私人定制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能够融入消费者个人的想法与理念,培养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家书文化在与服装设计融合时也具有多样的可能性,无论是父母对晚辈的家书、还是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又或是情侣恋人之间的信物,符合大多数群体的需求,也使其具有更大的消费人群与市场。通过设计使更多的人把“家书”穿在身上,间接的传递了家书文化,也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家书文化为设计内容的服装私人定制具有客观的经济价值,其在实施产业化道路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1)打造品牌效应。中国服装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批发零售阶段到品牌化集中化发展,高端的服饰品牌不断地崛起,在服装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风当道、文化自信的趋势下,时尚新颖有品质并且独一无二的新国货很容易引起当代人的好感,家书定制行业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理念氛围。在创立品牌的同时,积极营造文化氛围,拍摄品牌故事,树立品牌形象,获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利用社交媒体宣传直播,拓展品牌的销售渠道,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输出文化理念,将成为私人定制产业化道路中的关键一环。

(2)降低生产升本。随着人工智能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供应链的柔性化变革开始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有望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定制周期。大数据、智能量体、智能制造、3D展示、CAD智能制版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服装设计中量体、个性定制等难以规模化的制衣环节,使服装定制从一个小众的辅助性消费方式慢慢朝着大众日常消费方式转变,让更多人消费得起私人定制服装。例如目前有些企业采用C2M模式,消费者可以在企业平台中输入自己的数据,进行线上定制,通过平台选择所需的版型、工艺、細节等,并且产生效果图,即使与企业设计师进行沟通,将消费者与企业通过互联网产生链接,实现个性化定制。

(3)寻求政策帮扶。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有利的政策支持下,各地产业园区也有许多扶持服装定制产业的相应政策出台,如2021年中国服装协会授予大连市“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基地”,针对“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基地”,一是计划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大品牌,扶持小企业,促进大连定制产业发展;二是功能定位上立足大连,成为全球服装定制加工中心;三是由大杨集团牵头、构建服装定制产业联盟;四是开发服装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全产业链信息交互协作,推进定制产业升级发展。同时,家书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各地部门合力推动下我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法规政策不断建立健全。此时,宣传优良家书文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4)建立健全品牌服务机制。良好的沟通、优质的品牌形象,贴心的售后服务是一个服装企业的基本要求。服装私人定制企业可以确立明确的私人定制服务化标准。打造专业的团队量体裁衣,利用互联网智能数据生成人体数据,高效精准的实现个性化定制,实现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通过一对一客服进行售前、售中、售后的沟通、回访,注重客户满意度调查,根据客户要求可提供附加服务。与客户细致沟通交流,确定服装细节,做到质量保证。

6 结论

面对着不断深化的百年变局和变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超预期、不确定因素叠加,对中国服装行业整体运行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大变革、大调整中也必然蕴含着大转折、大机遇,更需要能够捕捉广泛的价值信息,打开多元的市场价值增量,探寻产业发展的春天。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融合发展,重塑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对于服装产业而言,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即时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加强研发设计,推广智能化定制设计平台和技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大规模化的私人定制;改进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物流、客户服务等各环节智能模块化单元的集成应用,加快建立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服装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对于具体的产品设计内容,我们着重研究了家书文化的符号语言,打造家书文化的设计品牌。我们去追寻那些慢下来的美好,去反思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利与弊,寻找家书文化逐渐没落的原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家书在表达情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人历来重感情,无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还是互帮互助的邻里乡亲,无论是高山流水般的友情还是相濡以沫的爱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都弥足珍贵。家书不应该成为尘封的话题,我们不否认科技进步的便捷,但也在极力寻求一份属于当代国人的精神家园。

这次的项目研究,让家书所蕴含的思想力量和美学韵味与现代服装设计产业更好的融合,从他们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探究,找到了他们融合的关键点,着眼于未来服装定制市场,把握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通过现代制造技术提升私人定制服装产品的效率、质量,降低成本,利用互联网与消费者及时沟通,灵活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大规模的私人定制产业成为可能,有利于为家书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为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指引,开创一条以家书文化为内容的服装设计产业化道路。面对未来服装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中国服装产业不断创新和调整自身战略,创立品牌文化,构建独有的品牌内涵体系,提高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推动服装产业更好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余东骁,赵野军.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级服装定制的现状分析[J]山东纺织科技,2019,60(4),32-33

[2]高小慧,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J]寻根 2015(6),4-8

[3]崔志胜,中国传统家书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探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6(2),138-145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悠悠家风 千年传承——家书文化在定制领域的探索应用”(项目编号:20221006515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卓(2001—),女,汉族,内蒙古锡林浩特人,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王瑶(2000—),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指导教师:王坤(专业技术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试论彝族“跳菜”的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