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汉字特点 感受汉语魅力

2024-05-08 13:34程霞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形声字生字识字

程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统编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奠定语文基础。

一、把握汉字特点,体会文化内涵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综合运用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教师可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1.象形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中结合具体的事物更利于学生识记汉字。现代汉字中仍有很多文字保留象形字的特征,如“人、山、日、月、雨”等,这些字的字形都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再进行识记,便于字形记忆。例如,“山”字教学时,先出示山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峰的特点——高低不同、形状多为三角形、群山连绵,再出示甲骨文“山”字,进行对比记忆。

2.归类识字法

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结构规律,音、形、义之间往往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不同分类找到规律可使学生的识字效率进一步提高。

(1)形声字归类

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后可举一反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更多形声字。例如进行“蜘蛛”一词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两字共同点,找出虫字旁,强调虫字旁的字大多与昆虫有关。再将虫字旁去掉,让学生读剩下字的读音,读音仍和原来相同,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规律。可创编口诀“左边虫,右边知,蜘蜘蜘,蜘蛛的蜘;左边虫,右边朱,蛛蛛蛛,蜘蛛的蛛”,强化记忆的同时拓展其他同类型字,如“蜻、蜓、蚂、蚁”等。还可以声旁为根进行拓展组字训练——两个字在读音相同的情况下形旁不同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青”可拓展“清、情、晴”等,使学生牢记形声字“声旁表字音,形旁表字义”的特点,形成学习迁移,掌握更多同类型的字。

(2)部首归类

不同的部首有不同的含義,在教学时可先把相同部首的生字一同出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讲述其含义,再进一步延伸。如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生字教学中,可先出示生字卡片“烧、烤、炒、爆、炖、炸”,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结论“这些字都有‘火,都跟火有关系”。接着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火”的字,进行交流。学生会想到“烟、炮、炉”等,因为它们也和火相关。同理,这一课中带有“艹”的字也可进行分类识记。这个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拓宽了识字面,让他们对汉字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加减识字法

在生字教学中利用学过的字拆分部首、加笔画、减笔画等方式,使熟字变成生字。如:“晴”字添上一笔就是“睛”,兔字减去一点变成“免”,元字加上围墙囗就变成了“园”,进而想到校园、花园、果园、公园等。这种方式能使学生更轻松地识记生字、区别记忆。

4.故事识字法

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字形。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就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这个字是“闻”……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又能拓展其发散性思维。

5.语境识字法

引导学生将识字和词句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汉字。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展示台”中设计了诸如课程表、时间、方向、天气状况、游戏娱乐、火车票等贴近生活的语境,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汉字,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进行汉字的实践运用,提高记忆效率。

二、积累梳理语言,品味汉语魅力

1.诵读积累经典,提升文化素养

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读出音韵和节奏,感受其韵味和意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师生吟诵“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一幅幅田园风景画如在眼前;吟诵“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仿佛置身有趣的乡村场景。同时,学生可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丰富语言积累,激活语言文字的生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成语、谚语、名言警句的诵读,不仅能够积累语言素材,还能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先贤的思想情怀。例如,从魏征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司马光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和《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可明白勤俭节约的美德。从气象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中,可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时俱进,关注积累新鲜词语,如“共享经济”“绿色发展”等,理解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2.根据主题梳理,组织记忆材料

引导学生分主题梳理积累古诗文、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对联等语言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条理地组织和记忆。

如谚语可以分为气象、道理、农业、健康、学习等方面内容,古诗文可以按照诗人、朝代、主题进行整理,成语和警句可以分为情感表达、人生哲理、学习求知、自然风景、励志奋斗等类别。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积累和梳理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会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猜你喜欢
形声字生字识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读儿歌识生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