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2024-05-07 05:12曹佳璐张德李娜荆会娟
山东医药 2024年13期
关键词:阳性者补体活动度

曹佳璐,张德,李娜,荆会娟

1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聊城 252600;2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密切相关[1]。巨细胞病毒(CMV)和EB 病毒(EBV)是两种常见的疱疹病毒科病毒。近年研究发现,CMV、EBV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2]。CMV、EBV均可激活机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引起免疫炎症反应并产生一系列炎症因子和自身抗体,还能引起机体免疫耐受异常,进而促进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发生。因此,CMV、EBV 感染可能在SLE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有研究发现,SLE 患者CMV、EBV 感染率显著增加,CMV、EBV 感染后可引起机体外周血CD8+细胞比例增加、CD4+与CD8+比值倒置,从而促进SLE 的发生、发展[4]。但目前CMV、EBV 感染与儿童SLE 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CMV、EBV 感染与儿童SLE 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内科收治的SLE 患儿98 例(观察组)。儿童SLE 诊断依据《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指南》[5]。纳入标准:①符合SLE 诊断标准;②年龄<14 岁;③认知功能正常,治疗依从性好;④临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结缔组织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③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合并先天性疾病者;⑥合并结核病者。其中,男48 例、女50 例,年龄3~10(6.69 ±1.33)岁;初发且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43 例,已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正规疗程治疗至少1 年且病情稳定55 例。同期另选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体检健康的儿童100 例(对照组),男53 例、女47 例,年龄4~10(7.03 ± 1.45)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件编号:2023-03-012),所有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实验室检查 观察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1 000 × g 离心10 min,留取上层血清,-80 ℃保存。采用ELISA 法检测CMV-IgM、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采用直接法行Coombs实验,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补体C3,采用CytoFLEX S流式细胞仪检测CD2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EBV DNA。

1.3 SLE 疾病活动度评价 SLE 患儿入院次日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SLEDAI 0~4分表示基本无活动,5~9 分表示轻度活动,10~14 分表示中度活动,≥15分表示重度活动[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 ±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或Pearson 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MV-IgM、EBV DNA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CMV-IgM 阳性率分别为27.55%(27/98)、4.00%(4/100),EBV DNA 阳性率分别为26.53%(26/98)、11.00%(11/100)。观察组CMV-IgM、EBV DNA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20.789、7.857,P均<0.05)。

2.2 SLE患儿初发者与稳定者CMV-IgM、EBV DNA阳性率比较 SLE患儿初发者与稳定者CMV-IgM阳性率分别为13.95%(6/43)、38.18%(21/55),EBV DNA 阳性率分别为44.19%(19/43)、87.27%(48/55)。SLE 患儿初发者CMV-IgM 阳性率低于其稳定者(χ2=7.097,P<0.05),EBV DNA 阳性率高于其稳定者(χ2=12.253,P<0.05)。

2.3 SLE 患儿CMV-IgM 阳性者与阴性者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2。

表1 SLE患儿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ESR、补体C3、SLEDAI比较(± s)

表1 SLE患儿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ESR、补体C3、SLEDAI比较(± s)

?

表2 SLE患儿CMV-IgM阳性者与阴性者ANuA、抗ds-DNA抗体、抗β2-GP1抗体及Coombs实验和CD23阳性率比较[例(%)]

2.4 SLE 患儿EBV DNA 阳性者与阴性者疾病活动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4。

表3 SLE患儿EBV DNA阳性者与阴性者ESR、补体C3、SLEDAI比较(xˉ ± s)

表4 SLE患儿EBV DNA阳性者与阴性者ANuA、抗ds-DNA抗体、抗β2-GP1抗体及CD23阳性比较[例(%)]

2.5 SLE 患儿CMV-IgM、EBV DNA 阳性与疾病活动相关指标的关系 SLE 患儿CMV-IgM 阳性与ESR、SLEDAI以及ANuA、抗ds-DNA 抗体、抗β2-GP1抗体、CD23 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1、0.524、0.519、0.554、0.618、0.573,P均<0.05),与补体C3 呈负相关关系(r=-0.533,P<0.05);SLE 患儿EBV DNA 阳性与ESR、SLEDAI 以及ANuA、抗ds-DNA 抗体、抗β2-GP1 抗体、CD23 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26、0.612、0.591、0.538、0.464、0.587,P均<0.05),与补体C3 呈负相关关系(r=-0.479,P<0.05)。

3 讨论

SLE 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20%在儿童期发病,典型症状包括对称性颊部蝶形红斑及不同程度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等[7]。儿童SLE 机体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以淋巴细胞异常凋亡、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以及多种自身抗体异常表达为主要特征[8]。SLE 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密切相关[1]。普遍认为,SLE 的发生与多种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如CMV、EBV、疱疹病毒等。有研究报道,CMV、EBV 感染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免疫、影响细胞因子分泌等途径参与SLE 的发生和发展[9]。但现阶段儿童SLE 的发生与CMV、EBV 感染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探索。

CMV 是一种双链DNA 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CMV 能够攻击多种靶细胞,如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等[10]。近年研究发现,CMV 感染可引起机体外周血CD8+细胞比例增加、CD4+与CD8+比值倒置,从而在SLE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4]。但目前CMV 感染与儿童SLE 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MV-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儿童SLE 中CMV 感染率较高,并且SLE 患儿初发者CMV-IgM 阳性率低于其稳定者,这可能与初发SLE 患儿体内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激活,病原体可能处于活动感染期有关。究其原因,SLE 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细胞异常凋亡及其亚群失调有关,而CMV 感染亦可引起机体类似的免疫学改变。因此,CMV 感染可能与SLE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李咏等[11]研究发现,SLE 患儿新发者CM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稳定者。但也有研究认为,SLE与CMV感染并无直接关系[12]。目前,SLE患儿易感染CMV还是CMV感染可促进SLE病情进展尚无定论。本研究结果还发现,SLE 患儿CMV-IgM 阳性者ESR、SLEDAI 及ANuA、抗ds-DNA 抗体、抗β2-GP1抗体、Coombs 实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阴性者,而补体C3 显著低于其阴性者。进一步研究发现,SLE患儿CMV-IgM 阳性与ESR、SLEDAI 及ANuA、抗ds-DNA抗体、抗β2-GP1抗体、CD23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补体C3 呈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CMV 感染可能与儿童SLE 疾病活动度有关。SLE 患儿初发者CMV-IgM 阳性率低于其稳定者,这可能与初发SLE 患儿体内免疫系统尚未被完全激活,免疫球蛋白介导的抗体反应低下有关;也可能与稳定期SLE患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下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SLE 患儿感染CMV 后,不仅可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还可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使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减少而降低其免疫防御功能,进而加速SLE 病情进展。此外,CMV 感染还能启动患儿体内NF-κB 信号通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靶细胞凋亡程序,使众多细胞内成分暴露,产生各种抗体,从而损害免疫系统功能,加速SLE的发生、发展[13]。

EBV 是一种双链线性DNA 病毒,亦属于疱疹病毒科。EBV 感染在儿童期极为常见,表现为活动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两种状态[14]。近年研究发现,EBV 感染可引起机体外周血CD8+细胞比例增加、CD4+与CD8+比值倒置,从而在SLE 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4]。但目前EBV 感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EBV DNA 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儿童SLE 中EBV 感染率较高;SLE 患儿初发者EBV DNA阳性率高于其稳定者,说明SLE 患儿体内存在EBV活动性感染,可能是由于SLE 患儿体内处于潜伏性感染的EBV 被激活有关,再者初发SLE 患儿体内免疫系统尚未被完全激活,免疫球蛋白介导的抗体反应低下,亦可导致EBV 活动明显。EBV 感染极易引起淋巴瘤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可导致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15]。有研究报道,SLE患者血清EBV 抗体滴度显著升高[16],表明SLE 患者EBV 活动性感染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SLE 患儿EBV DNA 阳性者ESR、SLEDAI 及ANuA、抗ds-DNA抗体、抗β2-GP1 抗体、CD23 阳性率均高于其阴性者,而补体C3 低于其阴性者;进一步研究发现,SLE患儿EBV DNA 阳性与ESR、SLEDAI 以及ANuA、抗ds-DNA抗体、抗β2-GP1抗体、CD23阳性均呈正相关关系,与补体C3 均呈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EBV感染可能与儿童SLE 疾病活动度有关。SLE 患儿EBV 感染后可通过多种途径活化体内B 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异常凋亡、细胞内成分暴露,进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加重SLE 病情。此外,由于EBV 可在SLE 患儿体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机体体液免疫虽可防止外源性病原微生物入侵,但无法清除体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EBV。因此,SLE 患儿发病后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进而感染EBV,加重SLE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CMV、EBV感染与儿童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监测病毒感染并制定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措施,从而更好地控制SLE病情。

猜你喜欢
阳性者补体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WONCA 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2 型糖尿病肥胖成人生活方式改变及活动度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固体生物材料的补体激活作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