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4-05-07 01:39张淑蓉刘超凡陈俊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血液

张淑蓉,王 芳,刘超凡,冯 月,王 琪,陈俊竹

(1.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广安市中医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静脉留置针因其可留置在患者血管内且不易刺破血管壁、避免反复穿刺、防止药液外渗等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普及率达99%以上[1]。留置针的使用减轻了护理工作者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留置针的使用也给患者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血栓性堵管是导致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发生率为7.60%~71.00%[2]。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肿瘤患者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此外,浅静脉血栓也有发展为严重深静脉血栓的风险[3]。有学者探讨了普通患者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但国内尚未发现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章。因此,本文以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间在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203例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已经病理学确诊肿瘤患者;(2)病情稳定者;(3)依从性较高者;(4)近两周内未重复穿刺此部位者;(5)穿刺部位皮肤完整者;(6)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注药物者;(7)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正在进行化学治疗者;(2)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4)临床资料不全面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抽血化验结果以最近一次为准,时间不超过一周。留置针拔出后,立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病人穿刺点上方浅静脉有无血栓形成。根据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将被试者分为血栓组(n=129)和无血栓组(n=74),整理收集到的患者资料,并分析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在203例肿瘤患者中,有129例患者静脉留置针处发生了浅静脉血栓,患病率为63.5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平均输液量、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年龄、BMI、穿刺前血管直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饮酒史、文化程度、白细胞、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的发生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具体赋值情况见表2。

表2 变量赋值表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634)、合并高血压(OR=3.669)、合并高脂血症(OR=2.314)、穿刺前血管直径(OR=0.064)、BMI(OR=1.258)、纤维蛋白原(OR=1.992)、血小板计数(OR=1.015)为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3.55%,高于吴淑蝶等[4]研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血栓性堵管的发生率,可能是因为肿瘤患者因为长期接受放化疗等治疗,血管受损严重,穿刺难度加大,可能存在反复穿刺,加重了其静脉留置针处浅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生长、浸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血液瘀滞引起静脉留置针处发生堵管[5]。此外,与吴淑蝶的研究不同的是,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浅静脉血栓形成,检出率较高。

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成为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会导致血液黏稠、高凝状态进而导致微血栓的形成[6];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包括血管收缩能力降低、血栓溶解系统失衡等,这些改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7];糖尿病会造成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进而导致脂质在血管内沉积、血管内皮受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8]。以往研究显示[9],高血压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相关性,可能是持续高血压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高凝,同时会导致机体促凝活性细胞因子过量释放,进而造成血流瘀滞[10],这增加了其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高脂血症往往通过多种途径促进静脉血栓形成[11],可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增加等,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易导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

较小的血管直径、高纤维蛋白原计数、高血小板计数、高BMI值是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处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直径越大,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就越小,进而降低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是纤维蛋白的前体,参与血栓的形成,较高的纤维蛋白原代表血液高凝状态且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12]。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受损血管壁上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同时纤维蛋白原会造成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因此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越高,越容易形成血栓[13]。多项研究均表明[14-17],BMI与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相关性,肥胖会导致多种生理和代谢改变,尤其是脂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导致静脉瘀滞,此外肥胖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浅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肿瘤患者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治疗时,我们根据其发生浅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告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按时服药,进食低糖、低盐、低脂食物,多吃牛肉、鱼肉、新鲜蔬菜、水果,并在自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降低血栓发生率,如进行穿刺血管热敷,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从而促进血管的扩张及血液流动,减少血栓形成及溶血发生[18];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使用肝素封管,保持留置针内正压,防止血液逆流,从而减少堵管和血栓形成[19];二红散[20]外敷达到活血化瘀,预防血栓形成等。在选择血管穿刺时,尽量选择前臂较粗血管,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小号留置针穿刺,以减少静脉留置针浅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而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小板血栓血液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神奇血液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