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院校“1+3+X”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与评价

2024-05-07 08:50欧阳雅婷
黑龙江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医药体系院校

王 政,欧阳雅婷,王 静,熊 书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教师是立教之本,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能力是关键。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被设为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任务,这也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1]。为更好地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与评价至关重要。当前,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中的“两难两无”痛点是制约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健康中国”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构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医药类高职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对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基于此,在分析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1+3+X”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以期为医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1 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 医药类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健康中国”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维护全民健康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之对应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医药卫生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也迎来新挑战。在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其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方向与目标,“新医科”融入专业教育实践的力度明显不足,职称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有限[2]。医药类高职院校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医药类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2 促进医药类“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能力的提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显示,全国6所医药类“双高”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不理想,仅1所院校排进前30%,有4所院校排名集中在后30%。在重庆市10所“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中,2所市内医药类高职院校排名位居后50%[3]。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动力明显不足,需进一步深化与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全面发展相匹配的教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与改革,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发展,实现“双师”队伍建设,赋能医药类高职院校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详见图1、图2。

图1 医药类“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Fig.1 Medical “doubl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index

图2 重庆市“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Fig.2 “Doubl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teaching development index of Chongqing City

1.3 解决医药类“双高”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痛点

医药类“双高”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两难两无”痛点,即教师能力标准难以支撑其全面发展,教师评价结果难以发挥示范激励作用,评价无明确导向、无医学特色,严重制约着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的高质量、可持续创新发展。针对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2 “1+3+X”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探索

2.1 “1+3+X”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模型)的构建

针对教师评价“两难两无”痛点,参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学发展指数评价维度及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教师发展指数模式、职业院校新型“双师型”教师标准等,设计“1+3+X”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

“1”即明确一个导向:引导并督促全体教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构建“思想引领+选树榜样+自我约束+考核评价+全面监督”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3”即三大教师能力模块:聚焦专业技术能力考核、教学业绩考核、教科研能力考核、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社会服务能力考核等,结合当前医学专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将“双高计划”、提质培优等国家重大改革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课程建设及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重点教学内涵项目、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等融入三大教师能力模块(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设置关键性能力评价观测点。详见表1。

表1 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能力要素及测评表Tab.1 Teachers’ ability factors and evaluation form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X”即医学特色创新能力发展模块:在医学专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大背景下,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成长观,将育人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学生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为中心,将强化医德高尚、关爱病人、敬畏生命的职业操守及构建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等有机融入教师三大能力模块,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4],对教师自觉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创新开展医疗服务等进行增值评价,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师能力要素体系与评价方案,为培养五育并举的医学人才保驾护航。

2.2 “1+3+X”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实施成效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高职高专医药卫生大类的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与市级双高建设单位,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实践:以中药学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探索实践医药类高职院校“1+3+X”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在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下,按照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两类,新进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领军人才“五层次”,制定中药学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标准评价体系,对每项能力进行细化分解,设置分级能力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传统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形成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在该评价体系下, 中药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教师成长进步较快,评价实践有效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团队教师能力建设优秀,团队建设成果创新度高,第三方绩效评价优秀。创新团队重视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的总结凝练,校内示范引领效果显著,并向全国职业院校、行业推广应用。近两年,团队在师生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及个人荣誉,提升了学生专业学习效果与“双创”能力,团队建设改革创新经验引领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成效明显,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创新团队建设立项1个,建成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8个。部分成果详见表2。

表2 教师能力“星级评价”实践中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取得的成绩Tab.2 Results of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 teacher ability “star evaluation” practice

3 医药类高职院校“1+3+X”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反思

3.1 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①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公平、公正与激励导向的总原则,具体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在健康中国与新医科背景下,医药专业职业教育要服务全民健康,教师个人能力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是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医药专业职业教育是服务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在培养医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与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4]。为使教师潜心育人,投入医学教育事业,须通过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来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②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构建还应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将教师创新成果的培养、产出与转化成效纳入能力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考核评价,以此引导、激励教师提升创新水平,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医学特色的“1+3+X”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引导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成长观,建立起与学生发展相适应、教师成才相统一、学校相协同的教师评价涵养机制,助力医学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3.2 推广应用情况及预期效果

进一步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校范围内各类别、各层次教师中推广使用教师能力评价体系,预期效果为:①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反哺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持续发力。②引领激励培育更多五星级教师及项目成果。③培育各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真正实现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支撑学校事业发展,赋能学校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依托“全国中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华中医药学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合体”“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教集团”等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分享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研究成果,扩大改革成效的影响力,指导帮扶同类高职医学院校推广应用,以期为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与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4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教师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是提升高职医学院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制订与完善指标体系必须回应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现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等重点问题,这对学校教师发展、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药类高职院校教师能力评价标准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常改促优、常优促全,不断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特色与现实情况,才能逐渐构建起“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医学院校特色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医药体系院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