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4-05-07 08:45马静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提升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马静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想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对课业知识做出通俗易懂的讲解,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素质、课堂教学环节、课业教学资料以及相关实践活动来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辅助授课,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弥补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针对性、关联性、范围性与多样性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小学生;教学;提升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受教师的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落实教学工作时,借助不同的信息技术辅助知识的分析、讲解与教导,可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本文将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探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并思考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中的延展运用,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信息技术有着相对多元的表现形式,将其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其优势主要有如下几种体现: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视听感受,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变得更加灵动,学习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从而提升他们的课业学习效果。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加速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让他们的学习过程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独立、自主地学习时,依旧能够保持较为良好的学习状态,取得较为优异的学习成绩。再者,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素材等方面的限制,让小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由,同时还可以将他们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多元。最后,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有效增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活动形式,让教师的教育工作过程变得更加充实、教育工作项目变得更加丰富,进而更加有效地助力小学生的学习与

成长。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一)巧用微课,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下意识地从班级整体的角度出发,以“一体化”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习题的布置。但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学习素质差异,教师仅使用该方法进行授课,不仅难以保障教学的质量,甚至还可能影响全部小学生坚实知识基础的塑造。为了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学习素质,运用微课视频,逐步满足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需要讲解的各个知识要点尽数录制到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当中。在录制之前,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小学生的学习素质高低,将他们细分为三个部分。在录制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视频内容。微课教学视频的第一版块,教师要对课程涉及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并制作思维导图,以最为清晰、条理的方式来梳理课程的重难点。

微课教学视频的第二版块,教师则需要结合先前划分好的层级,有针对性地融入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学习素质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第二板块的视频中加入一些与“法律”相关的科普短片,让该部分小学生以更加官方、更为客观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法律和法规;对于学习素质适中的学生,教师可以某一具体法律为例融入生活案例,让该部分小学生通过生活角度的分析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对于学习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插入一些趣味漫画、图画,让该部分小学生结合动画所描述的内容来理解与之对应的法律知识。

微课教学视频的第三版块,教师需要把重点放在课后巩固,课后作业的内容同样需要紧扣课程主题,并基于学生的学习素质差异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难度的巩固题目。进而在微课视频的有效运用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班级小学生知识学习质量的整体增长。

(二)巧用多媒体,提升教学关联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分为导入、讲解、演练。教师欲提升各环节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可以将视角聚焦于此,并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授课,让小学生在更具视听感知的课堂学习中,逐步优化学习体会,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要紧扣课程主旨提出问题,让小学生们思考“我们的家园是哪里?”。此时,学生会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如“家庭”“省份”“中国”等。当有学生提到“地球”时,教师便需要予以肯定,并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地球”有关的科普短片,让小学生在欣赏中了解课程的主旨所在。

其次,在课堂的讲解环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或知识解析的需要,适时插入相关的图片或短片,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要点。

最后,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设置练习项目,比如,基础巩固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若干与课程紧密相关的题目,让小学生结合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以抢答的方式进行作答;也可以围绕某一道德与法治观点,让小学生以小组互动的方式进行思考,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随堂辩论赛;还可以让小学生自由组队,然后通过情景剧演绎的方式,展现他们对本课程内容“地球”这个“家园”产生的感悟。通过有效运用多媒体,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联性,让小学生对课程各个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细化。

(三)巧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范围

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如仅围绕教材開展授课是无法满足的。为了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网络平台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同时将教学地点转移至线上虚拟平台,将教学素材拓展至整个网络平台,让小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中进行在线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增加知识的丰富性以及知识量的储备。

例如,教师完成“多元文化,多样魅力”这一课程的教学后,可以利用当天傍晚的时间,开展线上的在线教学。在网络授课时,教师同样需要对其细节做出精心设计。

首先,在网课的导入阶段,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回顾当天课堂上所讲述的全部知识点,在提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二次塑造一个思维导图,只不过此次的导图只有框架,其中内容需要由小学生进行补全。该环节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网络课堂上,还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其次,在网课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先安排小学生集体观看与课程主旨相关的课外视频,让他们在拓展赏析中了解教材中并未提及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待观看结束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小学生绘制一张知识对比的表格,将课内知识点写进表格左侧,将课外知识点写入表格右侧,由此细化课内、课外两方面知识的掌握。

最后,在网课的练习阶段,教师需要将课内、课外的各个知识要点融合到一起,并创设一些稍有挑战性的题目,随后,再让小学生结合对两部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独立完成作答。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范围,帮助小学生塑造全面的基础知识框架。

(四)巧用微信、云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提升教学的多样性

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存在密切联系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且能够以一种更具高度的形式作用于生活。教师欲培养小学生将课内知识应用到课外生活中的技能,则可以运用微信、云平台等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完成“完善自我,健康成长”这一单元的教学后,可以利用周末的空余时间,安排小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与小学生的家长联动,让家长模拟“吵架”的场景,然后让小学生扮演“调解员”来调和两人之间的矛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小学生们学会宽恕彼此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小学生进行调解时,家长还需要提前放置摄像设备,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使用微信发送给教师。最后,在实践练习环节结束后,再在微信群里与教师一同讨论小学生知识运用中的长处和短板,并商讨出有效的补长

方法。

教师完成“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单元的教学后,同样可以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创设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需要运用云平台技术,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并告知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实践参考视频上传到云平台,并让家长下载,与小学生一起观看和学习。

最后,小学生们根据视频中的任务,完成相应的生活实践,而家长则需要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帮助。实践任务可以做出如下设计:选择任意小朋友搭档,X人协作书写一段关于法律主题的演讲稿,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讲述。在互动型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中,切实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多样性,锻炼小学生知识应用素质的养成。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中的延展运用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环节中,还可以运用到小学生的学习管理中。当教师运用这些技术时,可以适度地进行调整。例如,在管理小学生的家庭学习时,教师可以同时录制两段微课视频,一段是知识讲解视频,另一段是辅助理解视频。小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家长观看第二部分。当小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家长便可以结合“辅助理解视频”为小学生们答疑解惑。在管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时,教师可再次利用微信进行辅助。

例如,开展在线家校座谈活动,与家长沟通小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也可以通过“私聊”的形式,深度剖析个别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行为,然后商讨出有效的调整和纠正方法。进而在不同信息技术的延展运用中,切实实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工作范围与面积的扩大,切实为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到了更加有效的助力效果。

五、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既有利处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所使用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尽可能地规避不利因素,需要正视以下几个事项:

其一,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使用微课、网课等技术作为辅助。虽然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但极易导致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涣散、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的进度。

其二,教师在应用微课时,要严格把控视频本身的质量,确保视频画质清晰、音质清楚,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可以轻松看到、听到教师所欲表达的全部内容。

其三,教师在应用网课时,要细致挑选关联教导的素材,不仅要注意素材本身的清晰程度,还要留意视频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其他风险(部分网络素材可能含有黄、赌、毒、暴力等广告成分)。

其四,在使用社交类的信息软件时,教师也应注意互动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既要提升与家长联动的有效性,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互动,以减轻学生家长在辅助学习上的负担。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便利,但其本身仍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只有正视这些注意事项,规避风险,并正确使用每项技术,才能在根本上实现教学、管理两项工作的提质和增效。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多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既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又实现了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增长、学习素质的发展。这样,在促进小学生身心思智同步成长的同时,又为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现代化教学体系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建业.“互联网+”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活动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22(12):73-75.

[2]顾雅.“互联网+”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课堂构建[J].智力,2022(34):143-146.

[3]沈晓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学苑教育,2022(24):47-48+51.

[4]辛艷.刍议“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宁夏教育,2022(Z2):91-92.

[5]徐广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05):55-56.

猜你喜欢
提升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