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发展研究

2024-05-07 08:45胡晓岭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胡晓岭

摘要:“互联网+”的应用优化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学英语课堂应当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信息,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明确大学生道德素养培育的重点,践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全面展现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本文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融合路径,旨在明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优化思政建设形式,实现公共基础课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乎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程度,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并发挥育人功能,同时针对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存在的难题,帮助教师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创新英语教学思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高效开展。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同步培养,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一、“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实现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教育的深化改革。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与各个行业的全面融合,也正是在信息革命的支持下,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实现了颠覆与创新。

在“互联网+”理念的支持下,互联网能够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使得各专业与各课程的教学形式更加新颖,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一方面,“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开展网络学习与交流互动,全面开阔大学生思维的,促使大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的[1]。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多种类型的英语学科知识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引导,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对于高校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初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课程思政思想为高校指明了培养人才的方向,区别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得道德教育与各个专业、各个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校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如何为实现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作出贡献,关键在于全面发挥课程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程思政的指引下,各个专业与各个学科能够积极优化思政工作教学体系,通过与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落实思政教育工作,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完善各学科课程设置,保障教学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支持下,教师能够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对人才的有效培养,同时也能够将思想工作贯彻到各个专业乃至全社会,使得思政育人系统更加完善。

二、“互联网+”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内容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要遵循课程教学标准提出的教学重点以外,还要深入挖掘教学处理方案的思政元素,积极探讨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符的德育教育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传统文化理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在设计课程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适当地增加德育教育目标,使得思政教育能够与课程教学全面融合,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思政教育理念。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有效的价值引领、知识的全面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的家国意识[2]。随着德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构建,教师也能够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给予大学生必要的指引,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注意灵活应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创新。

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预习。

其次,教师可以在平台上观看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在平台中表达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地给予学生指导。此外,教师也可联合教学内容与单元主题,鼓励学生自行制作中国传统故事与知识政治的相关主题报告。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报告中深入挖掘德育思想,实现对学生思想的洗礼,促进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通过混合式教学,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元的渠道获取知识、学习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全面内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不同的单元与不同的章节都蕴含着相应的人文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提炼教材中的教育元素,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现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

其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结合教育教学现状,创新教学内容;定期组织开展调查问卷,了解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课程思政教育后,超过83%以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强化,道德素养也随之提升;12%左右的学生思想有所改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剩余5%的学生无明显表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创新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围绕着教学现状,全面优化与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及时发现教育问题,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高效开展,实现教学思想的全面渗透[3]。

最后,教师需要积极搜集相关的教学内容案例,结合教学经验,采取案例分析法开展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师需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总结教学经验,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深化提供支持,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同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全面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三、“互联网+”融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做好课堂衔接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发掘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等现代技术,以英语教学内容为中心,使得英语课堂具有工具特征。同时,大学英语教学要与高校的实际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全面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呈现更加新颖的英语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围绕着英语教学内容展开辩论,使得枯燥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趣。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西方知识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入民族的历史文化,优化教学内容,根据各个模块话题,设置各种文化背景分析课程,组织文化冲突的讨论课程,使得英语课程能够充分地融入课程思政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区别。

其次,教师需要积极优化课堂教学衔接环节,将“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行融合,深入挖掘线下教学资源的同时,注重线上教学环节,优化与创新教育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4]。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当前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深入了解英语学习的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意识。同时,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单元的教育重点,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纲进行统筹与规划,为推动线上线下的教学做好衔接。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块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合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探讨过程中获得更加扎实的英语技能,从而强化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流程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积极完善教学模式。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明确教育教学的任务,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科学地规划与设计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可通过线上教育平台,为学生发布更加明确的教育任务。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围绕着课堂教学单元,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中可能存在的冲突与理念差异,优化教学方法;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德育中,注重训练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逻辑能力,使其可以在各种语言情境中强化对语法的掌握,清晰地规划今后的学业和工作,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

网络教育平台可以预先公布教学内容和教学录像,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教学录像,并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预习的需要,这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在制作网络教学录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员的需要和个性特征,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同时将思政课程融入线上课堂,增强学生的理想信仰。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存储大量的资料,以便有需要的同学在课外多次观看教学资料和教学录像,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以课程为中心,结合合适的德育,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选择翻转教学方法,突破课堂限制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互联网教学,可以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高效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往往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忽略了实时反馈。尤其在开展线上教育时,高校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难以保障整体教学效果,而且教学效果的呈现只能通过期末考试[5]。此种考核方法无法保障教学质量,教师也难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及时性特点,不断优化线上教育反馈,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教育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完善的反馈机制,确保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依赖期末考试成绩。在进行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考核,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线上学习时能够不断思考与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展现线上教学功能。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能够通过线下答疑解决学生线上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线下进行有效答疑,并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疑问、顾虑与思考得到全面展示。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线上即时回答与线下反馈融合的教学机制,这样既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也能够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互辩论培养思辨思维,在看待问题时独立思考,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此外,在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则可以实时解答学生存在的困扰,使得英语教学更加高效。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借助线上线下教学机会,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坚定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从教育教学方向入手,结合互联网技术,深入挖掘教育教学的资源,融合多元化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对教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够得到全面强化,德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最终成长为道德品质与专业技能兼顾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柳福玲,包磊.“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9):209-211.

[2]夏小维,朱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英语教师,2022,22(5):16-19.

[3]宗亚妮.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数据,2021(12):182-183.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