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 秦志华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作者简介:郑宏,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结核病的诊治与预防。
通信作者:袁瑛,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结核病的诊治与预防。E-mail:x1986zq@163.com
【摘要】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
(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患者中年龄≥ 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 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关键词】肺结核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抗结核药物 ; 肝损伤 ;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24.06.0109.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35
肺結核是临床较常见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其发病率较高。肺结核早期治疗可取得满意预后,疾病发展可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增加肺部继发感染、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气胸等,如未及时进行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健康[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患者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患病后患者肝脏部位存在炎症,且合并肺结核会增加治疗难度,并进一步影响患者健康[2]。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提供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等,虽然药物能够准确针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药物性肝损伤情况,故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早发现、早干预来降低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确保患者健康及治疗有效性[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纳入标准:⑴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4]中关于肺结核的相关诊断,经HBsAg检测结果呈现阳性;⑵药物性肝损伤的判定标准:单次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或血清总胆红素(TBiL)>2×ULN为肝损伤[5];⑶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正常,可自主表述自身意愿及控制活动;⑷病历资料完整无遗漏缺失。排除标准:⑴合并严重神经功能损伤或精神疾病;⑵经检查确诊恶性肿瘤疾病,且肿瘤组织存在扩散表现;⑶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⑷合并前列腺疾病的男性。本研究经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实施。
1.2 检测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500 r/min,10 min),取上层血清备用,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172220142,型号:URIT-8036)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及TBiL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单因素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治疗情况(初次药物治疗、复次药物治疗和耐多药结核治疗)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单因素分析 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
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
HBV-DNA水平过高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影响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变量赋值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效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感染科及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由肺部感染结核杆菌导致。肺结核疾病形成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咳血等症状,疾病进展下可出现低热、乏力等症状,且由于疾病可通过患者咳嗽或打喷嚏进行传播,对其家庭及公共卫生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针对肺结核患者需要尽快隔离并给予相应治疗[6]。肺结核患者合并HBsAg阳性患者除了有肺结核症状以外,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病理损害,缺乏有效干预情况下则会诱发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7]。目前临床针对肺结核患者多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药物作用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抑制和灭杀。而在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治疗周期较长,药物或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情况,可增加治疗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效果[8]。
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过高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 40岁的患者,其各项身体机能及状态均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身体机能、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明显较青壮年弱,在处于疾病状态下,各代谢脏器压力骤增,从而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相对较高[9]。临床在制定化疗方案时需要非常谨慎,选择那些肝毒性较小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也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一旦出现轻微异常则及时处理;另外,应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多吃清淡的蔬菜和水果,增强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已经累及各个器官,各个功能受到影响,且用药时间较长,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更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应定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的检测,并培养健康的运动习惯、调节饮食方案、控制体质量,及时纠正血脂异常,应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肝损伤较小的降血糖药物进行干预[10]。既往患脂肪肝或者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損伤,可影响肝脏血流灌注,降低肝药酶活性,导致药物清除率较低,容易增高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风险。AST、ALT是肝细胞中的一种酶,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ST、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AST、ALT水平上升;TBiL是肝损伤的主要实验室指标之一,TBiL的升高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坏死或者肝细胞破坏,以及肝细胞外胆红素的排泄障碍。因此临床对该类人群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检查患者肝功能情况,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应在密切监测下选择对肝脏损伤较小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及时发现AST、ALT、TBiL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及时停用对肝脏损害较大的药物[11]。
HBV-DNA ≥ 1×103 IU/mL表明乙肝病毒(HBV)处于复制状态,持续复制的HBV可促进肝脏炎症环境的形成,且慢性病毒感染可增加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标志物水平,上调刺激分子的表达并触发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常规检查HBV-DNA载量,当HBV-DNA ≥ 1×103 IU/mL时,应加用抗HBV的药物来预防HBV-DNA载量过高,同时避免使用对肝损伤较大的药品,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综上,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有肝脏病史、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及时做出相应处理以规避药物肝损伤风险,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健康提供保障。但本研究中此类患者样本量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嘉丽娜·阿不都外力, 古力米热·依明, 周勇, 等. 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分布及6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 2021, 26(6): 825-830.
肖琴美, 邱强. 抗结核方案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 2022, 28(16): 88-90.
莫炳东, 唐彩霞, 张鹏, 等. 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J]. 广西医学, 2022, 44(24): 2872-2875.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8): 709-71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11): 1752-1769.
郑轶玲, 段冉, 李静. 超声造影在胸膜下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 评《胸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29(6): 282.
宋红焕, 李国莉, 邵燕, 等. 扩大GeneXpert MTB检测范围对病原学阳性及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率的影响[J]. 江苏预防医学, 2023, 34(3): 275-277.
李任, 苏庆全, 黎运. 62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 抗感染药学, 2021, 18(5): 724-726.
迟旭, 漆沄, 陈娟, 等. 初次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 48(1): 67-70.
张洋婷, 卢学昭, 李晓娜, 等.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22, 44(1): 64-70.
刘双平, 伍伟平, 曾庆铨. 药物性肝损伤致病相关因素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 27(7): 8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