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研究

2024-05-07 05:28冯欣然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初中教育三位一体信息技术

冯欣然

摘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思维及信息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科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也能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

关键词:三位一体;初中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评价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教育乃国家发展大计,在初中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学科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有着极大的帮助。信息技术教师需全面做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评价环节。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補缺。因此,教师应重视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中落实对学生的良好评价,从而全面提升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科评价

第一,评价功能。所谓评价功能,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激励以及导向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反馈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个人学习情况的评价,还包括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综合评价,以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积极改正。激励则是夸奖,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以正向的评价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对学生予以夸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导向主要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信息素养。

第二,评价内容。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学习状态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进行严谨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评价,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评价,并进行针对性改正。

第三,评价方式。从传统的角度来讲,评价方式主要由教师进行评价,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点评。然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现阶段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在新时期下,教师需要在评价方式上做出全面的更新,积极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还需主动引导学生对自身和他人进行综合且客观的点评,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他人的长处,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实现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总是采取单一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而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立足三位一体开展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能全面解决传统学科评价问题,确保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科学和完整。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身不足,发现学习时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解决。不仅如此,在课堂评价环节,学生之间也会相互提问、踊跃回答问题,如此一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三位一体的学科评价方式的应用。

三、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现存问题

(一)评价主体单一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科教学要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主观学习能动力,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不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中,教师也应当结合学生整体情况打造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活动,并且基于学生认知和学习需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以此保证学科评价的全面性和人性化。在实践中,有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开展学科评价活动时,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没有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总是以教师主导进行学科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评价话语权,教学评价也更倾向教师的主观感受。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还无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改革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单一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中,评价内容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只有明确了解所评价的具体内容,才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衡量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从而落实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不断形成信息素养。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活动时,多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内容,根据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考试成绩上的排名,衡量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这种单一的评价内容存在一定片面性,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状态、情感态度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时期下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考试成绩以及平时的作业完成度只能证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而无法反映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技术道德品质等。不仅如此,有部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时,会对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而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评价上,教师也通常会显得较为敷衍。这种缺乏全面性的评价内容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功利化倾向,使其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自身信息素养的形成。

(三)评价方式单一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认知正不断形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应当结合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构建高质量的学科评价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中教育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认知以及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和道德品质,从而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来看,中考和高考仍然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这一背景下,也使得部分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时,评价标准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属于结果性评价,只能客观反映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的整体水平,无法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其信息素养的发展。不仅如此,有部分教师经常会采取点名或表扬的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情况。固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但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性,长此以往还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严重阻碍了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的改革。

四、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策略

(一)建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完善评價内容

立足于三位一体评价模式,教师需从评价内容上进行优化和创新。为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以及评价内容的协调统一,确保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思维、信息技术道德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以此确保学科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目标的设计上,可以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道德品质方面入手。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是否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道德品质则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以及信息筛选能力。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新评价方式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中,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评价的整体质量。基于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当从学科评价方法入手,不断优化并创新,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质量。通常来讲,传统的学科评价方式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以及信息技术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在整个过程中,这种学科评价不具备完整性和全面性,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初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侧重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维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方式,有效地将过程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中,减少结果性评价,以此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评价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完整。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知,在这一阶段,学生由于年龄段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多元化特点。例如,在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学生刚从小升初,仍然存在一定稚气,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观察的评价方式,观察每一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当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并克服困难,从而找到学习信心,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初三年级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中,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即将与高中接轨,所以教师在评价方式上要做出调整和创新。比如教师可开展分层评价的方式,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采取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原因是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教师采取统一的评价方式,就无法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点。因此,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正向评价,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遵循人本理念,明确学科评价主体

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对评价主体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教师,应当明确了解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在学科评价活动中,遵循人本理念,明确评价主体,给予学生评价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在传统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中,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很难在学科评价活动中表达个人想法,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力的发展。而基于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应当对评价主体进行相应的调整,可通过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学科评价活动,确保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教师评价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整体表现,找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引导他们主动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作品完成度以及情感态度方面入手,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从学生自评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自己评价自身的学习行为。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中的查漏补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自评的过程中,通常从方法、态度,以及兴趣三个方面入手。采取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在学习时的不足,也有利于教师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从而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应主动分享学习成果,对他人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点评,与同学共同合作,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中,教师需全面应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科评价的有效性,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从而及时改正问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活动有了更高的重视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将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应用到学科评价活动中,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上进行优化并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让学生参与到自评和互评环节,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弥补缺陷,从而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耿瑞金.基于三位一体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评价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1):11.

[2]郑红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学科应用中的方法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1(20):122.

[3]张丙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2):63-65.

[4]肖晓波.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4):82-84.

[5]车丽.互助互学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综合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2(11):60-62.

[6]肖广德,魏雄鹰,黄荣怀.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7(1):33-37

猜你喜欢
初中教育三位一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