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2024-05-07 05:28杨秋红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岗课赛证融通

杨秋红

摘要:“岗课赛证”融通是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有利于构建高水准、科学化的教师教学队伍,同时可以将课程融为一体,真正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基准,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融合技能比赛的标准,“岗课赛证”模式优化和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在职业技能层面的提升,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本文首先对“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内涵与作用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通过客观分析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常见问题,重点论述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与方法。希望这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岗课赛证”;融通;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岗课赛证”融通提议最早出现在2021年,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它是在以往课程证书融合和赛事课程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思路。这一创新性的举措更加体现了职业院校在授课、人才培养和教学情景选择等多方面的多样化特点。同时,它在学习评价方面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色和趋势。

一、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所谓“岗”,就是指职业岗位资格的条件和基本要求。它涵盖了具体的职责和要求、知识能力的掌握、相应的经历和经验等方面。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注重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的人才。

所谓“课”,是指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要想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依据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和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之相一致的具体且系统的课程内容。同时,还需要及时针对教学标准进行更新与完善,将全新的技术、工艺等通过实际案例的方式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中。

所谓“赛”,则是指高职院校、省级和国家级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将教学成果面向社会和大众展示的重要机会,也是实现教学成果交流的关键平台。职业技能比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并完善了学科专业建设。通过职业技能比赛的开展,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同时,通过竞赛的激励和评估,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所谓“证”,则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注重评价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通过考级制度和证书的方式,可以更客观、有效地反映出职业教育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实际效果。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证明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同时,证书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依据,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评估和选择人才。

(二)作用

“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愈发紧密,高职院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此过程中,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环节,要将“岗课赛证”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互聯网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严重滞后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提高产教融合程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落实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集训和在班级内、平行班级之间进行比赛,将课堂转变为竞赛场,课程转变为赛程。学生了解比赛规则,更熟悉比赛内容,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课程置换方面,教师通过相应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获得相关的技能证书。这样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考证负担。学生通过参与比赛和获得相关证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加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同时,教师的变革和引导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二、现阶段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且缺乏系统性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看出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整体设置缺乏合理性,系统性方面也相对不足。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关联性不强。其次,理论内容较多,实践内容较少,并且课程标准滞后,不能与当前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以三年为一个完整教学周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这导致了计算机教学的技术革新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要求。同时,人才的岗位技能也相对不足。

(二)专业课程标准表明对职业岗位能力不足

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来看,主要问题是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敢为能力并没有充分体现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如果只是通过基础学习后想要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通过率通常不会超过半数,因此需要再次进行培训。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后,就会进入毕业就业环节,但此时大多数学生仍然无法满足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近90%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前都需要接受岗前培训,才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这也就使得近年来我国应运而生了大量知名的IT培训机构。

与此同时,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之间存在“两张皮”的情况。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和专业技能比赛的标准还不够完全融合。这主要由于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科研教育工作,对竞赛内容和岗位要求了解不足,因此无法将相关内容更好地引入教学过程中。

(三)课程考核方式机械且相对单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式机械、单一,主要表现在期末考试仍然以选择试卷的方式进行,理论内容过多,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专业技能。这种考核方式长期使用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课程体系重构方面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行业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需要通过深入调研行业企业信息和岗位需求,确定课程体系建设方向。

①结合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及职业发展路径等分析,明确课程目标。以某企业物联网应用工程师岗位能力需求为例,对该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以职业发展路径为依据,将所需知识和技能按职业等级标准进行分类。

②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科学设计课程结构。以某企业物联网应用工程师岗位能力需求为例,对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确定“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以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方法模块和管理模块。能力模块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素质模块包括专业基础、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方法模块包括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等;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管理与组织等。通过课程结构的合理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③融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习领域为载体”的原则进行整合,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

④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优势。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纳入了教学标准或教学大纲中。“1+X”证书制度是通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并联合培养学生技能人才的一种全新模式,而在“1+X”证书制度下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优势。

(二)竞赛、资源等融通方面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将“岗课赛证”融通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一方面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校企资源的双向互通,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等方式,将“岗课赛证”融合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开发等方面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是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工程师进课堂、校企合作课程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产教融合项目共建等项目,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促进课程体系的更新优化。三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与工作任务,通过构建多个仿真环境来实现“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目标。四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以双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具有丰富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案例教学法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实际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再将小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进行学习和训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采用“一课一练”或“一课多练”方法,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考核方面

1.制定完善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标准

在进行教学考核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依据全新的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要求。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对现有的授课计划、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进行全面修订,以更好地执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并提高学生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的通过率。

2.课程考核体系优化

为了确保课程竞赛的效果和顺利进行,需要从以下两方面進行课程考核体系的优化:首先,在进度层面上,应根据课程考核知识项目的内容进行逐步分解,并在每个教学单元之后安排小组内的知识竞赛环节。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周,需要专门安排时间进行比赛内容的集中训练,同时设置合理的考试时间,以保证完成课程的竞赛目标。其次,需要优化分组机制。在课内竞赛训练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比赛要求,将全班学生分组,每组人数约为4至6人,并指派一位小组长。作为授课教师,您只需对小组长进行管理,而小组长则负责领导和组织小组内的成员。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确实使得我国教育工作的开展向着全新的方向迈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这一典型的实践类专业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紧跟时代变化的眼光被更加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强调对人才的实践性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宽口径、强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未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岗课赛证”的提出,表明我国正在努力推广全新的育人模式,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更加注重创新和完善,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优化和体系建设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高职计算机岗课赛证融通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