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4-05-07 03:33:43
经济导刊 2024年2期

要闻

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们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的明确要求。截至2023年9月末,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111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有中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升至第二位,已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坚持”深刻阐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在对外开放中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环球

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成功的奥秘

德国汽车在国际上曾长期被视为创新和工艺的典范,但问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赶了上来。埃森哲咨询公司德国分公司的汽车行业专家菲利普·库普费尔施密特认为:“这些汽车在质量方面与德国车已不再有区别。”

电动汽车的例子表明,中国在绿色未来技术方面令西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贝塔斯曼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对绿色技术寄予厚望,无论是氢经济、风电、光电,还是在生产中提高能源效率。这项研究评估了过去5年绿色技术领域所谓“世界级专利”的年度申请量。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有关专利申请量从每年1.1万件升至3.7万件,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同期德国有关专利的年申请量保持在近1万件的水平。贝塔斯曼基金会对专利的研究表明,除电动汽车外,中国的创新重点还包括智能工厂,对电池、水泥和水的回收利用,以及铁路技术,中国在这些领域也将席卷全球市场。

除了与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外,中国的政府也发挥了突出作用。不少工程师在中国政府担任要职。这体现在对研发的支持上。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中国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德国的3倍多。此外,中国的技术官员做的规划远比政府频繁更迭国家的政治家要长远,由此为企业塑造了安全的投资环境。中国还以“政府引导基金”这一特殊工具来扶持本土企业的发展。(摘编自德国《商报》网站)

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1%,較2023年10月份的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的增速为3.2%。报告指出,通胀放缓和增长平稳开辟了通往经济软着陆的道路,全球增长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IMF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查斯表示,通过改革来缓解经济活动受到的最大约束,将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此外,各方应采取措施减轻地缘经济割裂的影响,例如消除阻碍不同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贸易壁垒。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也对今年全球经济谨慎乐观,表示今明两年亚洲将继续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大部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德国企业用脚投票“去风险”

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为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创下历史新高。德国企业过去三年(2021年到2023年)在中国的投资额与前六年(2015年至2020年)相当。近日,在华德国企业官方协会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存在所谓“对华去风险”的噪声,但中国“对德国经济的意义依然是独一无二的”。报告数据显示,91%的受访德企计划继续扎根中国市场;78%的受访者预计未来五年其行业将持续增长; 54%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在华投资,其中79%的企业表示,这是保持在华竞争力所必需的。此外,有64%的企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只是暂时的,会在未来一到三年出现反弹。42%的德国企业预计2024年他们所在的行业将呈现积极发展势头,相比2023年调查中21%的数字翻了一番。还有37%的受访企业认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正在增强。46%的公司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以保持竞争力。

人民币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受欢迎的外币

俄罗斯外贸银行(VTB)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人民币占俄罗斯人外币储蓄的25%,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受欢迎的外币。俄罗斯外贸银行称,2023年,个人在俄罗斯外贸银行开立的人民币存款投资组合总额超过126亿元人民币,一年内几乎增长了一倍。俄罗斯专家表示,2024年人民币存款将维持增长,俄罗斯人将逐步把部分外币储蓄兑换成人民币,而随着俄央行关键利率下调,对人民币存款的兴趣可能进一步增加。

俄罗斯人储备人民币快速增加得益于近年来中俄贸易的快速增长。2021年中俄货物贸易额达到146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2022年中俄贸易额进一步增长,达到了1902亿美元。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401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达成2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

中国对亚太地区投资大幅增长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旗下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总额接近200亿美元,增长37%。中国还在该地区承担价值约170亿美元的建设合同(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中国贷款),较2022年增长约14%。这些数字与去年亚洲新兴经济体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下降12%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新的私人投资者参与了能源转型和电池材料生产项目。这凸显中国已攀登至全球关键矿产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供应链的顶端。中国在金属和矿业领域——特别是与绿色转型相关的资源(比如锂和镍等电池材料)——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韩国、越南和孟加拉国。此类投资活动规模高达53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30%。该报告预测,绿色转型的紧迫性增加,以及国内需求疲软促使中国企业寻求海外机会,今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和建设将进一步复苏。

中国电商APP在全球“位居前列”

近年来,中国电商企业明显崛起。截至2024年1月,全球排名前10的电商App中有7个:Shopee(中企出资),Temu,SHEIN,Lazada(中企出资),淘宝网,全球速卖通,小红书。中国电商平台利用国内的低價供应链和丰富产品线抓住需求。2024年跃居第四的Temu是中国拼多多控股推出的,短短一年半已进驻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跨境电商平台在各国的用户正激增。2024年1月,Temu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国成为访客量最多的购物应用程序。在亚马逊的根据地美国,Temu访客量也排在第二位,正在以欧美国家为中心扩大势力范围。全球电商App使用人数排第五的时尚电商网站SHEIN也受益于从中国进口快消类服装,颇受年轻人青睐。从2021年开始,其月度访客量逐渐增加,现已增至当时的2.3倍,在美国、英国、法国、泰国、巴西等国,访客量也进入了前五位。日本和印度正构筑自己的电商网,以亚马逊为首的美国电商也紧追中国企业,阵地争夺战越来越激烈。(摘编自《日本经济新闻》)

中国对中亚出口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额达到894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了27%。中国与包括中亚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总贸易额填补了中国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贸易额大幅下降的部分。

20多年来,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双边和多边外交,其中包括促进整个欧亚地区的贸易。中亚国家的领导人还定期访问北京。欧亚经济一体化正在不断推进。中亚国家领导人积极支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许多其他类似的机制,他们认为这些机制有助于促进贸易;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中东各国多年来一直向中亚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物流和运输走廊的建设。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中吉乌铁路和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铁路等倡议都很受欢迎;贸易和商业活动是相辅相成的。2023年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办了854家新企业,比2022年增加了210%。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建有数十个特别经济区或出口加工区。例如,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最近与中国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促进跨境贸易。2023年11月,中国西北边境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这些项目有助于货物流通;中国与中亚的贸易也受益于建立“全天候支付机制”的总体工作,即一个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运转的货币体系。

智慧外交、欧亚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对可靠的非海上运输路径的需求、强劲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持续的资本投资、无需穿越欧亚大陆北部走廊等因素,这些都促成了中国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出口的显著增长。(摘编自香港《亚洲时报》)

中国软实力快速上升

全球软实力峰会公布的2024年软实力报告显示,中国的软实力快速上升,超越德国,升至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或说服(而非强制)影响国际舞台上各种行为体(国家、企业、社区和公众等)的偏好和行为的能力。此次峰会的组织者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称,全球软实力指数基于对十几万个来自100多个经济体的受访者的调查,评估了193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该指数通过评估影响力、声誉以及治理和文化等8个关键领域的表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戴维·黑格认为,语言障碍和国家的相对封闭是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了解和欣赏有限的主要原因。而且,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而非人们在中国的亲身旅行和真实经历——影响了其国家形象。中国政府正大力推动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相关努力将显著提升中国的全球地位。

该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的“新车间”。在许多领域,如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中国正以低价、高质量的工业产品占领全球市场,世界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竞争。

日本经济未来要过四道关

退出货币宽松。日本是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坚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长期的货币宽松导致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断膨胀,当前约750万亿日元,规模已达1998年的10倍,约为日本GDP的134%,这给日本经济带来市场被扭曲、政府支出不断膨胀、形成大量僵尸企业进而市场竞争效率下降等诸多负面作用。

工资与物价良性循环体系仍不确定。面对持续高涨的物价,加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所接受,这与工资与物价的良性循环正好相反——日本政府希望的模式是,工资上涨提升家庭购买力,从而扩大消费并带动物价适度上涨,进而扩大企业销售与业绩,推动新的投资,企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又带来新的工资上涨。

日本式企业创新依然欠缺企业家精神。一桥大学名誉教授野中郁次郎指出,日本企业失去了抓住本质坚持到底的“野性”,这是日本不再诞生划时代技术以及像美国“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和苹果)那样的创新性企业的根本原因。重新唤起企业家精神,是日本企业当前面临的关键课题。

“小院高墙”成为日本经济的一大风险。近年来的逆全球化趋势对日本经济形成冲击。面对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日本日益陷入美国及其盟友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搭建的“小院高墙”。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对华投资是日本海外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小院高墙”无助于日本经济的良性发展。(摘编自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张玉来文章)

经济

中国增长结构正向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正在中国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2023年增长5.2%,很多机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将达到5.5%。更主要的是,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而不是产出的扩张。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数字经济正由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所驱动。

人工智能的一个特征是,它与构成物联网的多种物体相关联,因此其内容始终具有确定的特征。2023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超过23亿,比2022年增长30%。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的首要任务是改造20个主要行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汽车、金融、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在人工智能的引导和驱动下,物联网将这些“物体”逐一转化为新业务来源。这些业务正日益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结构化“集群”,甚至是空间上的“集群”。

中国以双重身份参与世界竞争,它既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又是一个与全球体系完全融合的巨大市场。正是在这个双重体系中,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现代化”进程,即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摘编自阿根廷《号角报》,作者为豪尔赫·卡斯特罗)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支持标准

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较高,对优化供给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民间投资引导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明确了专项设立目标,即对民间投资工作成效明显地区进行奖励,用于支持相关项目建设,提高項目盈利能力,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引导拓宽民营资本投资渠道;明确了支持范围,包括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有民营资本参与的具有公益属性的经营性项目;明确了支持标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单个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安排到单个项目的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对单个项目的支持比例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投资60%,避免项目小而散。

关于拟支持的项目类型,《办法》指出,在促进民间投资工作中发现,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民间投资占比不高,需要加大力度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办法》规定可申请本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市政、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项目包括医疗、教育、养老、体育、旅游公共服务等。此外,《办法》表示,对符合要求的PPP项目建设,本专项资金也可支持。通过专项资金引导,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推进实施。

中国低空经济前景可观

2月,全球首条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跨城跨湾航线完成首次演示飞行,将中国深圳至珠海两地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虽然这种航空器要到2026年才会开始正常运营,而且该行业仍将由用于工业用途的无人机主导,但这次演示飞行象征着中国正在推动创建一种全新的低空经济。中国低空经济2023年创造了约700亿美元的收入。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780亿美元。低空经济涉及在1000米以下高度运行的各种有人和无人民用航空器。该行业的潜在应用很多,包括“最后一公里”货物运输(从当地配送中心到最终目的地)、农业、医疗急救和客运服务等。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在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用机械取代劳动力是中国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将推动中国在无人机和eVTOL的发展方面取得全球领先优势。

中国对低空经济非常重视,在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的目标是确保其在全球低空经济中的领先地位。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中国民用航空局计划与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推动建设通用机场和eVTOL临时起降点,进一步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增长。在全球无人机市场,中国目前确实处于领先地位。亚太地区以占全球39.6%的份额领跑国际市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制造能力和中国政府的推动。(摘编自西班牙《机密报》)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了大规模设备更新以及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问题。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大规模回收循环利用,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对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更多惠及消费者。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要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打通堵点卡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广州“制衣村”折射中国经济转型

位于广州市中山大学南校区附近的康乐村,是规模较大的“制衣村”,近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了上万家小型制衣工厂。附近的轻纺城一共有4000多家店铺,主营纺织面料和辅料的批发,是亚洲最大的纺织品批发市场。在这里工作的制衣工人懂技术、肯吃苦、善應变,通常会在24小时之内完成小额订单。这种惊人的出货速度也助推了供应链上的“小单快反”模式,即小批量订单投放市场,反馈良好的马上追加订单。当然,这要靠周边完备的配套供应链、网购平台,以及通往全国、全球运输线的支持。很多年来,正是这一完备的生产体系支撑着中国制造的主要产品——纺织品走向世界。

当地政府正在重点治理改造“制衣村”的生态环境。按照计划,这一片城中村整个生产体系将转移到广州以北70多公里的清远,那里已经建起了新的生产基地。政府采取了确保底薪的补贴政策。园区同时开设培训课程,招募“零基础”但有意愿进入制衣行业的工人学习制衣手艺,计划3年内培训20万裁缝技术人才。

一家小厂的迁移不仅意味着一个家庭的迁移,将涉及生产链、供应链、运输链等,需要重建一个体系。广州制衣业正在发生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国经济升级改造的难度。在很多中小产品的生产领域,中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高质量发展不只是芯片等领域的突破,更是这些中端、低端产品生产的升级换代,而且还要保持住中国服装在全球市场上的应变能力。

2023年中国电力消费增速攀升

2023年,中国电力消费增速攀升,新兴产业用电量保持增长势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人均用电量达到6539千瓦时,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3%,超过制造业整体增长水平3.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2023年第一产业用电量12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第二产业用电量6.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呈现明显回升态势;第三产业用电量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恢复快速增长势头。新兴产业中,光伏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76.8%,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8.8%,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8.1%,展现出极强的增长态势。

2023年,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持续推进。工业部门电气化率达到27.6%,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高速增长,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已建成并网超4500万千瓦,第二批、第三批已核准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中国风电装机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大国重器:国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重型燃气轮机是能源领域的核心设备,可在高温、高应力、高腐蚀环境下长时间运行,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广泛应用于地面发电和电网调峰,具备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此次下线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其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燃气轮机基础学科进步、产业技术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辐射作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观点

“多极化”:2024年中国外交关键词

2024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多极化”。注意到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中国领导层为确保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正谋求提高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重视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传统,而在与美国的竞争愈演愈烈之际,这一传统的重要性也在增大。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到了两个关键词。首先是“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在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发生动摇的今天,中国表现出在制定新规则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意愿。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意在令反对欧美高高在上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共鸣。另一个关键词是“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国家侧重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这种不拘泥于政治体制的包容性务实合作吸引各国。基于这样的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年初访问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等国时呼吁,有必要建立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生的真正的多边主义。(摘编自日本《每日新闻》,作者 河津启介)

彼得·沃克:美国低估了中国的效率和韧性

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在阐明国家优先发展事项、确定在哪些领域实现领先和调动资源等方面尤为独特。这不仅包括私营企业,还包括国有企业、学术界和其他领域的专家。政府通过税收减免等支持举措,鼓励目标行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中国主要优势之一是利用产业政策的能力。这使其能够迅速调动资源,比其他国家走得更快。中国拥有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其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的高科技领域,深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熏陶的学生功不可没。中国目前拥有的STEM学生数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衰退的看法只是一厢情愿,这种预言中的“崩溃”从未发生,这是因为美国基本上低估了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低估了中国人民的职业道德(远强于美国),也低估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韧性。(彼得·沃克,美国著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荣休董事)

世贸组织困境折射全球格局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多边协议框架长期以来一直是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支柱。然而,近年来双边和区域协议(RTA)数量激增,标志着全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RTA的激增可以归因于几个趋势。首先,许多国家寻求解决世贸组织不处理的问题,如性别、环境、劳工等问题。其次,世貿组织谈判的复杂性使达成区域或双边协议变得更快、更容易。世贸组织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运作,需要所有成员的同意。就新的多边协议进行成功的谈判是罕见的,即使取得成功,也是一个缓慢且痛苦的过程。再次,国家和全球政治的转变。多边主义的政治主张已被日益关注经济民族主义、安全和保护主义所取代。各国正在纷纷寻求与邻国和最亲密的盟友结盟。

RTA的兴起反映了一种新现实,同时它助推了全球秩序分裂为地缘政治集团。这种由彼此重叠的协议构成的复杂网络可能造成混乱和效率低下,导致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并抑制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能力。经济大国专注于在这些集团内部实现利益,它们有可能加剧南北分歧,排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或将其边缘化,阻碍它们充分参与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世贸组织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如果它想生存下去,就需要作出调整。

世贸组织必须持续发展它表现得最好的职能,同时接受它运作其中的新现实。在日益分化的世界中,世贸组织仍将占全球贸易98%的国家聚集在一起,让小岛国家等最小经济体与美国、欧盟和中国等最大经济体坐在同一张桌子前。在充当谈判场所的同时,世贸组织的优势在于为实现透明度和对话提供了框架。在一些关键的贸易领域,只有多边或世贸组织的办法才可能有效或者高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数字贸易,其标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因为区域标准可能导致相互竞争的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性。世贸组织仍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它通过利用这些优势,并在应对这些动荡的过程中重申其核心目标,该组织可以继续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有意义的作用,促进所有成员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摘编自阿联酋《国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