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翔
单位: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产、学、研”多指企业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本文所书企业内部“产、学、研”是一种企业自主主导,通过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等,充分利用企业各方面优势,把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竞争和发展能力的、适应企业需要的新时代产业人才,并对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本文通過介绍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玲珑金矿”)内部“产、学、研”实施思路、方法及成果,探究“产、学、研”一体化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产、学、研”整体思路
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目的,以服务生产一线为宗旨,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关键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训机制,合理调配企业各方面资源优势,培训计划以公司生产情况为主导,突出政、校、企合作,推动与山东黄金培训中心战略合作,与国家人社部门紧密联系,与企业内部单位深度融合,构建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师生、师徒关系,实现工具亦是教具,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建立实训基地与生产单位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同时推动企业创新,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实施步骤及具体措施
(一)强化人才保障,健全人才培养和服务机制。
1.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序列队伍建设机制,瞄准世界一流黄金矿山,持续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实施了《专业技能职务聘任管理规定》,涵盖所有技能人才岗位,设置了黄金匠师、首席技师、一级技师、二级技师、一级技工、二级技工、三级技工、学徒工等八个职级10个薪级,根据薪级不同给与50元—4000元/月技能津贴,职工通过设置基本条件、申报、资格审查、考试、评审等步骤最终确定职级,各层级实施动态管理,每1—2年评聘一次,畅通专业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
2.为凸显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关怀,玲珑金矿完善工作机制,实施政策升级,打造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通道,施行了《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实施办法》,公司配备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负责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待遇落实、人文关怀等“一对一”“保姆式”精准服务,并在医疗、住房、子女就业、职称申报等方面设置了精准服务通道,增强高层次人才获得感和归属感。
(二)整合企业优质资源,创新内部“产、学、研”。
1.玲珑金矿加强培训资源整合,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以采矿生产和自动化矿山发展为导向,以优势资源和区域布局为根本,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依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内部机构机修厂,在现有企业内部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和改建扩建,提升培养层次,建立起玲珑金矿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与山东黄金培训中心合作,挂牌成立“山东黄金培训中心—玲珑金矿矿山机电设备实训基地”,借助黄金培训中心这个企业内训“金字招牌”,加快机修厂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建设,在地方上形成别具一格、技术领先、硬件设施到位的专业性实训培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成后,协同做好集团机械、电气维修培训、企业自主评价等合作项目,为社会各界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提升能力、提升技术、提升职称的集“考、评、测、训、学”与一体的优秀平台。在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企业技能人员培训道路,为集团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3.培训以现场教学与生产同步为原则,以提高技能人员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实训基地和生产单位共同制订实训方案和标准,构建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师生、师徒关系,实现工具亦是教具,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同时让生产订单成为创新项目的“出题人”,让实训老师成为创新项目的“领头人”,在实训的过程中小改小革,突破创新,带动参训人员共同研究和思考,有效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改进了扒胎器、抬道器、铲运机维修检验平台等装置。
4.创新培训模式,采取上午理论授课、下午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针对实操作业为满足生产实际要求,改变以前只有实训基地培训的基础模式,施行与生产车间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实现“以干促学,以产代练”。焊接培训通过现场进行矿车加工方式进行,以产代训,实训老师在生产加工中可以直接发现学员在使用工器具及焊接手法上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每一名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现场指导,第一时间解决学员的疑问,在生产加工中实现实训教学,不但提升了学员的技能水平,同时在今后的维修中可以更为直观的掌握各项设备的基础构造,提升维修效率和质量。
5.加强与烟台、招远两级市人社局沟通合作,不断的丰富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使实训基地逐步成为“考、评、测、训、学”于一体的综合行平台。2021年,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烟台市“金蓝领”培训项目培训基地,连续三年承办了招远市钳工和电工两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在地方上带动了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学习热潮,在技术学习上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为地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三、企业内部“产、学、研”一体化带来的成效
1.企业内部培训以现场教学与生产同步为原则,以提高技能人员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实训基地和生产单位共同制订实训方案和标准,构建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师生、师徒关系,实现工具亦是教具,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自2022年以来,公司56人晋升高级技师,68人晋升技师,140晋升高级工,189人晋升中级工,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补贴50余万。
2.在生产或者维修作业中,通过实际操作可以让生产单位的专业技术员工直接的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由实训基地老师进行指正和指导,同时针对以前不会维修的设备通过现场的讲解和操作可以快速的掌握维修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针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在了解故障原因后,在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减少故障率。实训基地先后研发电机车系列、U型钢支护钢梁系列、喷雾降尘装置系列、钢编织网系列、安全支柱系列、锚杆穿带系列、通风防洪系列、提升运输系列新产品8大类多种规格近20种产品,年增产值800余万元,利润200万元
3.实训基地发挥创新工作室、烟台市技师工作站等平台作用,让生产订单成为创新项目的“出题人”,让实训老师成为创新项目的“领头人”,在实训的过程中小改小革,突破创新,带动参训人员共同研究和思考,有效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研发了自制钢编网握边装置、便携式钢编网升降装置、扒胎器、抬道器、铲运机维修检验平台等装置,产生了。
《一种黄金尾矿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方法》等5项发明专利,《黄金尾矿综合处理系统》等23项实用新型专利。
四、结语
企业内部“产、学、研”一体化作为一种企业主导、多方参与、具有显著实践性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培训与生产联系起来,需要将培训与创新联系起来,做到产学结合、学用结合,为企业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