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优势利用策略研究

2024-05-07 13:31盖政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

盖政艳

摘要:文旅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提振经济活力,优化旅游体验,获得多重效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文旅融合朝着高品质、深层次方向发展,将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进行深度有机融合是行业研究的热点,公共图书馆应充分整合自身特色资源和优质服务,深度探索文旅融合的最佳路径。文章立足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与服务优势,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发展策略。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资源与服务;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3-0036-0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发展是时代方向。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成立,自此文旅融合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产业融合发展也从量的积累上升为质的飞越[1]。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总结了文旅产业融合数年来的丰硕建设成果,同时提出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升文旅融合的科技支撑水平,并从体制机制、人才队伍、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等层面给予了对应保障措施,力促文旅融合良性发展[2]。《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公共图书馆是文旅融合的主力军,在赋能旅游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还能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深度、有机融合,形成特色文旅品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强化文旅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优势利用研究,能够推动文化高效传播和助力旅游经济向好发展,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新模式。

1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传播传统文化,助推旅游提质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为民众提供高质量文化服务和助推旅游提质增效的重要使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活总结和精神表达,是生态、民俗、传统、礼仪的精髓,包含了民族思维方式、风尚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3]。公共图书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应承担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的重任,在文旅融合中有机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民众在旅游中体验和领悟地方文化内涵及其独特魅力,同时以旅游资源为优质载体向民众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民宿等,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旅游吸引力,多措并举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负时代使命。随着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民众越来越追求精神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发展,传统的“观赏+购物”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需求,民众更倾向于通过参加景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获得优质文化旅游体验。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可通过强化对自身文化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将其融入旅游的“住”“游”“购”“娱”全过程,实现旅游过程与内涵的统一,突出旅游特色,彰显文化亮点,助力旅游产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提升,更好地满足民众对旅游的文化需求。

1.2强化履职能力,推进深度融合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能,提升读者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较固定,内容趣味性和创意性不强,很难吸引民众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履职不充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能够借助优质旅游资源的流动性、传播性和大众性,为优秀文化传播寻找新的载体,同时将当地的传统文化、民族历史等进行整合,丰富旅游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积极发挥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4]。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强化资源和服务输出能够有效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和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借鉴,以更多形式激发旅游资源的活力,助力打造文化新地标,强化文化对旅游的增值赋能,形成文旅互补共融的良好生态,讲好地方故事。随着文旅融合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公共图书馆还要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协助构建文旅产业机制体制,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进程[5]。

2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优势

2.1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主要涵盖馆藏、空间、人才、媒体、技术等方面。在馆藏资源方面,公共圖书馆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拥有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影像等资源,能够为文旅服务提供丰富多元的知识和文化产品,满足游客的知识、学习和娱乐需求。在空间设施方面,公共图书馆有专用阅读空间、多媒体展示空间、文化活动开展空间等,能够为文旅活动开展提供阅读、展览、培训等场地。在人才队伍方面,公共图书馆拥有图书馆学专业人员,他们具备资源采编、文献检索、阅读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为文旅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协助策划和组织相关文化活动,提升文旅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在媒体网络方面,公共图书馆经过长期发展,拥有相对良好的媒体合作渠道和资源,能够通过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宣传渠道有效提升文旅服务的知名度和宣传效果,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文旅活动[6]。在技术应用方面,公共图书馆拥有相对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体系,资源管理、平台服务等技术工具能够为文旅服务提供必要的数字技术支持,协助游客实现3D导航、VR阅读等,优化其文旅体验。

2.2服务优势

对应上述资源,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具有以下服务优势:一是提供线上阅读服务。公共图书馆可将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文旅知识储备、景区文化、周边特色等知识专栏,供游客线上阅读,满足和便利游客的出行文化需求。二是提供学习和文化活动服务。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空间和人才资源,能够组织和举办相应的专题学习活动和文化展出,如文旅知识培训班、书展、摄影展、绘画展等,提升游客的文化欣赏能力,引导游客爱上文化旅游。三是提供线上交流互动平台。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搭建文旅社交平台,使游客能够通过该平台交流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美食、民俗礼仪等,同时通过平台为游客提供专业资源引导和咨询服务,为部分游客提供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优化其文旅体验[7]。此外,随着科研能力的提升,公共图书馆能够为文旅服务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等提供全方位辅助决策等智力服务。

3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优势利用策略

3.1挖掘资源价值,搭建服务体系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挖掘资源价值,逐步搭建服务于文旅融合场景的信息服务体系。资源价值的挖掘既包含现有的有形资源,还包含文旅融合场景中衍生的无形资源,如地方文化、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作为信息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应在文旅服务过程中逐步完善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并提升信息服务的便利性,将导航、学习、阅读、交流等功能纳入其中,强化数字技术应用,搭建智能服务平台,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各类信息。基于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应充分揭示供求关系,同时注重信息的展现形式,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充分激发游客的文化感知和历史记忆,使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够深入游客内心并产生共鸣。

3.2利用多维空间,营造文旅氛围

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由实体空间逐步拓展至虚拟空间,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文旅服务。公共图书馆可根据游客的文旅需求,根据不同景区布局和景点文化特征设计专门的阅读空间和文旅路线,采用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的方式优化游客体验。对于旅行过程中的空间设施,如休息间、咖啡厅等,公共图书馆可根据文旅需求对其进行改造,使之具备阅读功能,同时增设上网、打印、讨论、文创产品展览等功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虚拟空间利用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利用新媒体优势,根据现代游客群体的需求特征与使用习惯开发线上服务功能,强化数字馆藏资源的利用,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虚拟空间服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景点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空间的延伸,图书馆可与其他文旅单位合作对景点的部分建筑进行文化布局重塑,为景區历史文化配备对应的阅读和展示服务,使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观赏和了解地方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通过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赋予景点更大的吸引力。

3.3强化跨界融合,形成文旅品牌

文旅融合是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公共图书馆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只有将自身的资源与服务优势与其他文旅单位结合互补才能更好促进文旅事业整体向前发展[8]。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基层调研,在充分了解游客群体需求的基础上主动求变,打破现有服务边界,将更多有利于文旅产业发展的社会主体纳入其中,强强联合,强化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景区特色活动共办、特色民俗服务供给、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在满足游客群体需求的前提下,共同强化资源和服务价值深度挖掘,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以合作共赢的心态接纳社会主体开展合作实践,不断探索跨界融合新模式,寻找最佳融合点,同时在跨界协作过程中打造文旅精品服务,逐步积累并形成特色文旅品牌,提升文旅服务质效和社会影响力。宣传是打造文旅品牌的重要一环,通过向大众宣传公共图书馆特色文旅服务,能够最大限度改变民众对旅游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群体参与文化消费,加入文旅活动。短视频平台是进行文旅服务宣传最有效的渠道之一,其受众面极广且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示文旅活动的“住”“游”“购”“娱”全过程,支持游客与主播的即时交流互动,引发讨论话题,吸引更多的民众了解文化旅游。

4结语

文旅融合发展是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的深度有机融合,并最终发展成新业态的过程。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有责任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将更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文旅服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读者服务的创新性发展,同步助力旅游经济提质增效。今后,公共图书馆应在资源价值挖掘和多维空间利用方面发力,根据游客群体需求搭建对应的信息服务体系,营造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同时通过跨界融合进一步激发自身资源和服务赋能活力,探索文旅服务新模式,积累精品服务环节,形成特色文旅品牌,提高文旅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严贝妮,李迎归.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进展与瞻望[J].图书馆,2023(7):50-57.

[2]陈赢.“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活动品牌建设研究:以“走读广西”为例[J].图书馆界,2021(4):83-86.

[3]王自洋,陈一诗,肖雨滋.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利用策略研究[J].图书馆,2021(6):80-86.

[4]孔令怡,刘士莹.基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市丰台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3(6):17-21.

[5]朱芸.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22(5):37-42.

[6]李少惠,袁硕.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影响: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J].图书馆建设,2023(2):66-78.

[7]张娆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功能拓展的路径研究:以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7):42-46.

[8]武霞.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以铁岭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3(6):25-27.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