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灵,樊盈希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173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1]44。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成为新时代指引人民、教育人民的重要途径,对凝聚社会共识、激发新时代活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内涵为养分,不断提升党的宣传文化工作能力,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来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后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巩固共同理想、营造社会良好氛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因此党自觉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找准武装斗争的切入点、选准农村包围城市的突破口,有序安排理论教育、舆论引导、新闻宣传等工作。在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注重“普及义务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发展社会教育”[2],并提出总任务为“力谋无产阶级经济文化的建设,准备行向共产社会的道路”[2]。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3]。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任务,提及了宣传工作中的八个问题,强调:“我们作(做)宣传工作的同志有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任务。这个宣传是逐步的宣传,要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4]。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局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于维护民族自尊心、有效争取群众、增强自豪感、凝聚奋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政府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支点,引导各项工作良性发展,在围绕大局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自身,壮大力量,为后来的工作积累下了丰富经验。
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宣传模式。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群众“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无产阶级的战术和战略等”,号召“各地党部应尽可能的(地)创办秘密图书馆”[5],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国际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身处农村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必然面对农民阶级较多而工人阶级少的局面,如何在农村环境中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是这一时期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农村,对于无产阶级的理论教育训练,仍是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更能使农民无产阶级化,更减少农民意识”[6]108-109。邓小平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7]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作用来团结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帮助群众在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树立正确的观点。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共产党将群众作为宣传的主要对象,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把群众领上正确的奋斗方向。
中国共产党利用报刊、学生会、画报宣传册、宣传队等资源,通过印刷报道、派遣人员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基层的宣讲中将党的理论知识和政治主张传递给民众,帮助民众了解党的政治理念,号召更多群众加入革命的队伍中去。例如,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等媒介宣传党的理论主张,在赣西南地区出版的刊物《红旗》,代表的就是党对外的政治主张;中央苏区的“火花书报社”[6]168-169翻印相关理论书籍,对传播党的思想主张起了推动作用。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同志通过开展识字运动提高其文化水平以及对理论知识和党指导思想的认识,坚定革命信仰。在工作方法上,党通过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抓住各种机会对群众进行宣传鼓动,增强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对于党员群体,党团选择“加强政治教育”“进行文化运动”等方式加强政治训练,通过报刊、干部培训、文艺汇演、基层宣讲等多种方式,将党的思想理念宣传到人民心中。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干部队伍的政治性、纪律性有着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把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才能锤炼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熟的人才队伍,以夯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础。针对群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毛泽东强调,“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8],形成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在改造客观环境中进而改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实践性活动,在干部进行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党过去的经验总结:一方面将党员干部的宣传工作融入生活,从生活点滴中贴近群众,切实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是建立宣传思想文化的体制机制,例如建立宣传队、进行基层宣讲等,党员干部会经常对群众进行常规教育和特殊教育,如支部会、小组会、活动分子会等,在群众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干部,教育“四有”人民,培养“四有”干部,锤炼出坚实的干部队伍,构建完善成熟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制度。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进路提供指引、规划路线、擘画图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在时代变局与社会观念变革中把准正确方向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9]因此,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现实指南,凝聚民众共识,推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国人民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引,坚定不移弘扬中华文化,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宣传文化工作进程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坚持正确道路与方向提供了政治保证。实践证明,党的领导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紧密联系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容就是对民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为社会建设凝心聚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来源与实践经验都根源于党的指导理论,因此,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才能打开创新驱动文化发展的空间,才能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明确“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0]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宣传文化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理论和政治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武装人民,指导人民实践。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人民、教育人民,帮助人民将指导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提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习近平文化思想就是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高度,以人民性、时代性、全球性的视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擘画新蓝图,以此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文化工作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贯彻落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推进文化教育工作的进程,发挥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作用,把握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深刻变革,帮助人民将理论用于日常生活实践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中华文化构筑起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底色,成为人民群众形成情感认同体的基础,使中国人民在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践行上拥有相同的历史记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2]。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发挥宣传文化工作在凝聚社会共识中的引导作用,赓续中华文脉,树立起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立。
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的文化集体记忆,是中国人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异常激烈的思想意识形态交锋状态下保持正确政治信仰和政治定力、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力思想武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积累,是对中国先民们伟大创新实践的缩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对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概括性表达。在中国发展的进程中诞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成为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继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里,它打破了时空与地域的局囿,增强了中华文化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实现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一个文化自立自信自强的大国形象。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丰富的今天,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发紧密,“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4]。中国的文化既属于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展现的是中国对于世界的责任与大爱,强调“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47。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力量。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思想多元多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做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从宏观政策上凝聚思想伟力,提神鼓劲;又要在微观实践中增强实干能力,提质增速。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深刻意义,做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工作部署,“七个着力”成为新时代宣传文化思想工作的新指南、新进路。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人民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提高理论素养,提升能力水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维护者与建设者。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向前迈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善于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宣传思想文化实践的全过程中。为了贯彻落实党的领导作为宣传工作的根本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实现了党的领导体制化和系统化,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已经完善为党中央的全面领导、文化部门的直接领导、地方部门的具体领导上,从而为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体现党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延续,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并全面、科学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党的主张转变为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15]317。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和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阵地意识,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培育出一批有坚定信念和纯洁信仰的干部。同时,帮助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上符合社会公序良俗,尤其是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舆论的正面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培养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通过传统的杂志报纸、电视电台、社区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并利用新兴技术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开放度高、融合性强、动态发展的互联网领域开拓,政府政策应当鼓励支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新疆域,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两个巩固”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应当着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在新形势下,多元文化冲击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极易产生价值错位或价值偏移等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在社会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打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为民众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角度,着力凝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中国社会培养民众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培育文化主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主体,其价值观将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必须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育人,推出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社会建设中,培育人民群众高度的理论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媒体对大众具有教化与舆论引导作用,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的重要手段,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入新时代后对媒体引导和社会舆论导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是思想观念、信息资讯等传播的载体,二者作为工具的属性并不冲突,而是“相得益彰”,促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5]317。作为承担宣传责任的主流媒体应当增强其担当意识,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主流媒体既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又要切实反映民生诉求,更好地凝魂聚气,弘扬社会正能量。在进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应当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新闻传播的规律,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之后发挥独有的经济资源优势和独创性信息优势,针对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推进工作,引导社会正面舆论,着力凝聚社会共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媒体作为对内引导正向舆论、提振现代化建设信心,对外传递民族复兴声音、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主体,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正面宣传思想文化以积极的心态做好舆论监督,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宣传和舆论监督上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借助多样态的媒介技术与场景,综合提升报道的落地效能,为宣传工作建设扫除障碍。探究媒体报道的亮点、问题与提升路径,优化宣传思想文化的格局,为我国开展宣传创造正向的舆论环境,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精神脊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引,是连接中华文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法与实践应用,注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广阔的胸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苍生精神,有“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蕴含了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深厚的民族精神,是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两个结合”的时代实践中赓续中华文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承托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特质,使当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内核,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自立自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对国家发展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精神引领的作用。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双效统一,就是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宣传文化产品成为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宣传载体,双重属性决定了宣传文化产品应当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人民培育美好德行、提升道德修养。在优先考虑社会效益时并不意味着将其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兼顾好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争取实现文化产品在思想性和文化性上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里,要完善好相关体制机制,以刚性约束保障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健全文化产业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规范,并将制度标准贯穿于文化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保障两个效益相统一,以经济效益的物质回报奠定经济基础,以社会效益回馈民众文化修养的提高。以文兴业,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从组织方式、管理形式、推动模式、传播途径等多方面出发,运用现代技术丰富宣传工作手段,彰显政治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中国始终坚持文化的自信自立,以中国文明的弘扬与传承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党的二十大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1]47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仅要塑造中国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更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西方世界,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崛起不是新霸权的确立,而是以善意的姿态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耕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世界。在赓续中华文脉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上,推动世界文明共同繁荣发展,这是维护世界文明稳定与存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根基,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高度的理论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在国际变局的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思想指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将目光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以中华文化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开阔的全球视野。
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心怀人民立场、把握历史趋势、掌握历史主动,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道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推进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文化根基,为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砥砺奋斗提供了精神动力,成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理论,具有强烈的时代号召力与思想伟力。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现实进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地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新时代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途径,以“七个着力”作为现实指南,确保在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心铸魂、汇聚奋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