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促进学科教学组织、方法、模式及体系的创新,使学科教学得到平稳发展,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具体到英语教学,教师要从根本上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互联网+”模式为载体,教师要将各类信息技术发展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教学成效,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以“互联网+”概念为指导,对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整合,使英语课堂综合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教学双重优势,从而更大程度上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教学实践表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既保留了传统面授的直观化交流特点,使教师能够直接感受到学生学习氛围与状态的变化,又继承了各类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实践优势,使英语教学摆脱了时空限制。同时,“互联网+”教学可以是不同教学方式的组合体,提升了英语教学的开放性,为学生听教师授课、自主探究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场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资源的载体进一步丰富,种类、内容、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就目前而言,“互联网+”教学涉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传统纸质教材与现代化的网络资源两大类,其中网络资源的来源与种类都较为丰富。基于“互联网+”开展高校英语教学时,可以将音频、动画、文字、视频、图片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结合,为学生构建形式、内容更为丰富语言情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与应用,以突出“互联网+”教学的实践优势,课堂教学保留教材资源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网络资源的直观性、丰富性、便捷性。多种教学资源相结合的英语课堂构建方式,扩大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事物,结合这些事物探究英语知识的应用方式。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应用,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为其参与教学内容创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改变自己与师生扮演的角色,将学生的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化身引导者、问题解答者、教学评价参与者、教学资源提供者。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带动了学生角色的变化,使其由之前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教学参与者、协调者、管理者、评价者,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到英语教学中。“互联网+”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迸发出更大学习热情,继而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实现思考、应变、管理、合作、思辨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基于“互联网+”教学,改革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能够提升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锻炼语言技能的枯燥感。教师基于“互联网+”教学寻求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得到了“生本”理念的支持,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和学生学习需求,具有高度可行性。同时,各类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诞生、相关教学研究成果的丰富,也为“互联网+”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从教学实践来看,传统学习方式与线上学习各有优势,教师可以以“互联网+”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将不同学习方式进行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互联网+”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符合“生本”理念,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备信息技术与实践经验方面的支撑,是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期待的有效回应。教师要在“互联网+”教学领域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通过将其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发展,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在长期发展中,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往往会形成个性化历史积淀和不同风俗习惯。这些人文元素与人们的认知、思维方式、表达习惯息息相关,对“互联网+”教学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结合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因为地域特色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障碍,如果学生仅仅是掌握语言技能,而不了解该地的人文文化则容易造成不必要误会。教师需要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涉及语言,也涉及文化,并将英语教学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事实上,文化教学内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与“互联网+”教学的结合度仍然较低。涉及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人文文化类教学内容大多数语带过,在制作、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会对其进行详细分析。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可以在信息化语言情境下对英语知识的应用方式建立具体认知,但是难以掌握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为了避免学生说“中式英语”,帮助他们胜任外事交流岗位工作,教师要重视“互联网+”教学与人文文化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为学生培养学科思维,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表达提供良好学习场域。
受到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将学习目标聚焦于成绩,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功利思想,故而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尝试将“互联网+”理念运用到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学生的关注点仍然停留在对单词、语法和释义的记忆上,严重忽视了自身学习优势的发掘,且难以持续保持较高学习动力。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很少在课下主动了解西方语言文化或者阅读英文书籍,即使在故事吸引下阅读英文书籍,也往往会选择译本。究其原因在于,“互联网+”的应用优势未能得到完全发挥,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创生时将注意力放在知识学习上,难以体会到英语的学科魅力。将“互联网+”理念实践到高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注意发掘学生学习优势,使他们体会学习的成就感、英语的语言魅力,继而发自内心地喜欢英语课程,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长期以来,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难点问题,并在各个阶段的英语考试中占据重要分值。为了考入理想学校,学生关注卷面分数的提升,从分数出发探究阅读理解的技巧。这种情况下,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探索是基于理论层面的,难以转化为阅读能力。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尝试通过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技巧,并使学生阅读技巧积累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学生思维方式并未发生改变,他们对阅读技巧掌握仍然是基于理论层面的,难以将其转化为能力,运用到阅读实践上,缺少阅读技巧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教师在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促使其真正实现阅读技巧的提升,补齐自己在阅读方面的短板,比如构建语言环境、设置阅读任务等。这些措施可以丰富学生实践阅读技巧的平台,帮助他们将对阅读技巧的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
1.引入英语原声电影,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与普及使信息传播突破了地理环境、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带来更多可能。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将英语原声电影引入英语课堂,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交流场景了解英语知识及其所承载的文化。通过引入英语原声电影,使“互联网+”教学与文化教学内容相结合,对学生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究英语知识具有有效促进作用。通过观看英语原声电影,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应用环境与西方文化,并逐渐摆脱对中文配音的依赖,学会结合语境、西方文化特色理解人物语言。同时,长期观看英语原声电影还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听、说、读、写的准确性。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是,英文原声电影应服务于教学目标,要在承载丰富语言知识的同时,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内容。结合当代大学生娱乐活动喜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笔者通常会选择一些喜剧或者正剧引入教学。比如,电影《阿甘正传》为观众讲述了智商仅有75的人公阿甘通过奋斗和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将其运用到“互联网+”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西方文化形成具象认识,而且能够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激励他们为个人理想、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播放影片时,笔者结合主人公经历对美国近代历史进行简介,启发学生代入阿甘的角色感知其奋斗精神,让学生站在更高视角理解中美文化的不同、将奋斗精神迁移到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2.丰富跨文化交际案例,提升“互联网+”应用实效
多数大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较晚,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大都流于表面。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需要,融入人文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广泛学习,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理解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教学模式,丰富跨文化交际案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要对西方文化有关内容的引进引起重视,并结合相关案例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与分析。呈现案例的方式可有电子图片、资讯以及微课等,相比于传统方式,它们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其次,在“互联网+”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案例时,教师要注意案例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以充分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比如,讲解中西方利益观念差异时,教师可以将北京冬运会开幕式作为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在翻译解说内容、观看精彩表演的过程中理解中西方之间关于集体利益的认知差异。开幕式中整齐划一的动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艺术化呈现,展现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思想观念。相对而言,西方则更加强调个体利益,通常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很少会主动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时间和精力,或者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北京冬运会开幕式片段,让学生用英语对其进行解说,既可以提升教学直观性,使学生体验将英语知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喜悦,又能够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理解英语,帮助他们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1.明确阅读目标,提升阅读兴趣
通常来说,英语文本的阅读目标有两种,其一是获取信息,其二是满足个人兴趣。在以“互联网+”理论为指导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提升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目标感,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人文文化教学融入“互联网+”模式,帮助学生为提升阅读技巧作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推荐一些对个人发展有益的书籍,促使学生以自我提升为目标开展阅读。学生阅读目标感的强化,有助于阅读兴趣、阅读技巧探究兴趣的提升,而且阅读本身能够为学生内化阅读技巧提供实践载体。因此,笔者结合学生阅读技巧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运用学习通向其定向推荐英文文章和英文原著,引导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阅读,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笔者在学生开展阅读之前,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帮助他们准确理解书籍内容。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不仅增加了阅读量、提高了阅读水平,还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习英语知识的主动性。
2.融入课堂讨论,提升参与主动性
英语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交流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强调理论性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通常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度,提升“互联网+”教学的应用实效,教师要注意融入并优化课堂讨论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将讨论环节融入“互联网+”模式,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讨论的习惯,从而扩展学生实践空间,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力。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或者相关网络事件转化成微课,组织学生围绕微课内容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习分析、探讨的方式,促使其完成学习任务。相比于让学生直接结合微课理解、记忆新知识,这种融入了学生讨论环节的“互联网+”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技术优势,对学生思维启发作用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从记忆、划重点、记笔记的被动学习状态解脱出来,主动参与到“看”“听”“说”“思”等实践中,促进了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在英语知识学习中的充分发挥。其次,教师要注意语调亲切、语言真诚、态度宽容、表情温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敢说、敢想,更加充分地参与对微课内容的讨论,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保证“互联网+”教学的应用效果。
1.优化语言环境创建方式,促进阅读教学
基于“互联网+”理念推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时,教师要重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优化语言环境创设方式促进阅读教学。通过操作灵活、形式直观的信息技术构建语言环境,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阅读技巧的积累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将阅读材料和阅读技巧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其中,视频、图文、语音等是较为常用的信息化知识呈现方式,有效改善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对阅读技巧进行积累和内化。当生动的画面被呈现到屏幕上,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以对学生思维起到良好激发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讲解阅读技巧,指导学生结合微课自主阅读课文。录制微课时,要使用英语对阅读技巧进行讲解,为学生创建英语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如此,将听、读训练结合到一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体验。此外,vr虚拟教学、智慧课堂也是当前常用的英语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它们改善阅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巧。
2.融入合作学习,加快阅读知识积累
基于“互联网+”理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自主探究中掌握阅读技巧。当前,融入合作学习是比较常用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法指导学生围绕课件内容展开讨论。例如,教学“The Road to Success”时,笔者通过电子课件呈现史料,让学生运用英语、围绕史料进行合作学习。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电子课件,组织学生结合学习过的历史知识、积累的生活经验,探究何为个人的成功、何为国家的成功,以及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其次,教师提出讨论主题,促使学生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探究成功之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分享阅读成果、观念以及阅读技巧,共同克服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他们快速积累阅读知识,并进行内化。再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成功之路”线上主题演讲活动,促使学生将读、听、写、说的过程结合起来,进一步为学生创建语言环境。“听”是另一种形式的“读”,可以促使将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进行内化。
总而言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高校英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服务方式,将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到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教学的应用特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当前教学现状,将“互联网+”有效应用到教学改革工作中,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将成为重要教研领域,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总结构建“互联网+”教学模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策略,进而持续推进英语教学事业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