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科学技术局,山东威海 264200)
积极心理学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注重关注人的优点,挖掘人的内在品质,激发人向上的欲望,并促进个体更快、更好地发展。家庭教育在我国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空间,也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分析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积极心理学就是从整体出发,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掌握的相对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意志品质,研究人的精神品质,并寻找积极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疾病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出发,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研究病态、焦虑、狂躁等消极的心理症状,而很少涉及正面的心理影响,很少涉及勇气、健康等方面的研究问题。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平凡大众,主要是普罗众生,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积极的、欣赏性的、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社会群众,了解不同社会群众的内在品质,了解不同社会群众的行为动机和专业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家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社会群众的心理问题,来分析社会群众的心理现象,并对心理现象做出崭新的解释,以此来激发每一个人自身所具备的积极品质,调动积极力量,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社会群众都能够顺利地走向自己理想的精神世界。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从个人主观体验上进行分析,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于个人的积极方面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和分析个人自身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快乐感等,注重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结合能够调动的资源,探讨构建自身乐观主义世界的方法,并提高群众对生活的忠诚度。其次,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能够让群众更好地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和积极的心理特征,去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看待问题,激发人们自身的勇气和活力,能够更好地提高社会群众的审美体验。最后,积极心理学还包括一个人的积极方面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作为公民的社会公德、美德、利他行为、对待他人的宽容度以及家庭的责任感等。因此,积极心理学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丰富,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群众的专业素质,提高社会群众的积极性。家庭教育是近几年我国探讨的热点话题,家庭教育也是心理学界主要研究的热点之一。如何在一个家庭氛围内科学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就可以有效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孩子的个人品质,明确孩子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为孩子的健康发展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更好地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从主观层面出发,让孩子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充满快乐,真正实现孩子自身的发展目标[1]。
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父母的教育,都会对子女的长远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也是影响子女未来社会化的核心因素。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以后的处事方法,也会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对子女产生不同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子女的交往方式。一是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旨在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和生活中善于交往,让孩子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在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给予肯定的态度,注重接纳孩子提出的任何意见和要求,并与孩子共同讨论,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释有关行为的发生规律,并明确社会定义等,让孩子能够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更加独立自主的人。二是专断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会批判孩子的意见和要求,也会采取惩罚或训斥的手段,做出一定的消极反应,让孩子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但家长却很少听取孩子的想法。由于这种交流模式,孩子在未来的交往中就会缺乏主动性,并且情绪相对暴躁,甚至也会出现一定的抑郁情绪,不善于交际,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三是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父母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接受度和容忍度过低,没有适度进行控制和管教,导致孩子在未来接触社会时,情绪冲动,相对任性,做事缺乏责任心,并且态度专横,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四是忽视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也十分常见,大多数的父母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而较少关注孩子的变化和孩子的成长过程,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就会导致孩子不会被他人所接纳,自尊心较弱,做事也不会被他人考虑,甚至易怒,不顺从,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做事情相对冲动,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以上是常见的四种家庭教育模式,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教育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处事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性格、脾气等,会对孩子以后的人格发展和处事方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十分注意选择正确的教育模式,要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切实为孩子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因此,家长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大多数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培养,也忽视了孩子道德的提升,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忽视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并且,家长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也就是孩子的分数,讨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并没有讨论孩子自身的想法,也没有讨论孩子的道德素养。因此,在社会上普遍兴起家教热和辅导热,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不仅需要完成学校内部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且需要完成家长后续安排的练习题,甚至还需要完成辅导机构的作业,导致学生每天过于疲劳,没有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渐成为了一个为分数而奔波的机器,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和时间,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并且,由于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减少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计算习题、用于背书学习,而没有参加文体活动,没有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导致孩子除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之外,缺少社会经验,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独立生活的能力几乎没有,身体素质相对较低,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脱离了父母的束缚,就会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影响了孩子的长期发展[2]。
大多数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过高,在家庭教育时,经常采用批评的教育方式,批评多于赞赏,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影响了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并且,父母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子女身上的缺点,而忽视了子女身上的优势。父母往往觉得自己在家庭教育时处于最高的领导位置,社会经验丰富,自己所提出的意见和观点都是正确的,认为孩子的想法都是幼稚的、天真的,于是对孩子的要求和意见都加以批评或抵触,导致孩子自己的想法始终得不到认可,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创造性,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如果长期存在批判教育,也会导致孩子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那么在后期教育过程中,就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违背父母的行为,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就业[3]。
许多父母往往以社会期待以及自我期待的框架,去束缚自己的活动去改造子女,让子女从事自己的安排,而不允许子女违背自己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也被称为硬性塑造,就是家长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设计安排孩子的一生,而没有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想法和意见,也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够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孩子自身的想法,会导致许多孩子出现反感和厌恶情绪。即使有很多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从事相关活动,但由于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往往也很难获得突出的表现,难以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此外,许多家长溺爱孩子,而没有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没有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个人能力,在处理事情或者是买东西时,只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而没有让孩子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代替孩子做一切决定,让孩子始终生活在家长的羽翼下。这种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也会造成现在部分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根本不会自我保护,自我生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几乎没有,严重影响了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永远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意见和要求,而没有结合孩子自身的身体发展规律。判断孩子的意见或建议,家长通常会采取否定的批判方式,普遍都是消极的影响,认为孩子是天真的、是错误的。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会具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孩子当时的成长和感受会被忽略,导致许多孩子会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讨厌与父母沟通和交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在积极心理学中获得一定的启示,要积极改变家庭教育模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更好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4]。
孩子在生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也会提出一定的意见和要求,那么家长在分析孩子的意见时,就要给出一定的回复,要给出一定的积极肯定,肯定孩子在生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点点成就,让孩子能够获得家长更多的关注。家长在面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或提出的要求时,不论孩子做了什么,或者是做的效果如何,至少在完成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孩子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并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至少孩子切实联系了社会实际,开展了实践活动,而不是只是看、只是说,没有去实际行动。这说明孩子在执行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因此,家长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够单一地以事情的结果分析孩子的好坏,而应该分析孩子在完成事件中的努力程度,为孩子的努力程度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帮助孩子解决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孩子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加强家长和孩子的黏性,进一步提升孩子和家长的亲密关系。许多孩子在做事或者学习的过程中,渴望的并不只是家长的帮助和理解,而是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因此,家长要在空闲时间里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并学习积极心理学,从积极心理学中获得正面影响,要积极鼓励并赞扬孩子,让孩子在完成事物或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然后,家长再进行下一步的谈话和分析,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为孩子提供后续的工作和实践机会,让孩子下次处理类似问题或者在经历类似事件时就会有更强大的信心去主动尝试,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孩子自身的独立能力。
家长与孩子不同,家长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而孩子天性活泼好动,社会经验相对较少,在做错事后,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和理解。但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后,通常会给予一定的批评。而会给予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本身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自尊心越来越强,甚至可能引发孩子的抵触心理,造成孩子叛逆。因此,父母在对待孩子犯的错误或者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要在肯定某些优点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指导,并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目前处理事情的现状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能够充分地从全盘考虑事件的发展状态。家长要充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关注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一切,用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包容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能够以后更加积极面对未知的挫折,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5]。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可能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考虑,替孩子做一切的决定,对孩子过于保护,导致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相对较差,自我自理能力几乎没有。因此,这类孩子在遇见困难或挫折时,往往会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独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家长要在积极心理学中获得相应的启示,要积极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要明白挫折和困难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要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在适当的时候,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能够独立去处理并思考一些事情。如果某些事情过于棘手,那么家长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而不应该全面代替孩子做出意见,要让孩子独立去完成事务。并且,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就是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去见世面、受挫折,让孩子在碰壁后产生一定的保护心理,才能够提高孩子的自身本领。因此,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困难,要让孩子明确在成长的过程中遇见困难是必然的,要让孩子能够在应对挫折时拥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此外,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让孩子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势和遇到的挫折,在对待问题时都能饱含热情、充满信心,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各种事件,转变传统看待问题的视角,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自我处理事情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个人的主观体验,更关注个人的积极品质和主观能力。因此,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也要从积极心理学中获得明确的启示,要充分地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而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应该形成稳定舒适的亲子关系,在处理任何事务时,都能够充分地询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能够具有独立判断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愿望和理想,那么孩子就有自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家长在处理问题时,就需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要充分尊重孩子,要与孩子进行心对心的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6]。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内心品质,更关注积极方面的正面影响。因此,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能够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帮助。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也要从积极心理学中获得相应的启发,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关注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