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玉,高广明
(五邑大学,广东江门 529000)
在新时代,高校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高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也在改革和创新。但由于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高校存在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过于功利的情况,高校培养党员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化,导致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水平总体不高。因此,在新时代下,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以及责任心,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
党建顾名思义就是党的建设,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在高校中开展党建工作,就是将党的相关思想进行渗透,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以及责任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1]。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红色文化资源则是指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红色文化的诸多资源,包括历史遗产、文艺作品、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活动、传统习俗、基于红色文化的主题研究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以其独特而具体的方式传达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代表着我国文明发展道路上的一种精神,社会和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共同谱写全新的文化并创造精彩历史。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而言,要实现红色精神的永续传承。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党建不仅仅是一种环境、一个地方,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因此,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的建设,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调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热情,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悟历史。目前,高校党员出现了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如部分党员作风不严、思想懈怠。高校通过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保证党建的成效[2]。
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遗址遗迹是激励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党建工作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文化精粹,是激发大学生共同理想的核心力量,其中蕴含的历史故事和精神足以引领当代大学生把党的理想和信念传承下去。因此,把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党建工作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还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可以引领学生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进程。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可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勤劳节俭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增强其自身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在心中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有助于帮助高校学生锤炼党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对历史事迹和可贵精神的介绍,可以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文明修养教育等,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培养优良作风,不断增强对党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决心。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中培养、教育、发展党员,是确保党员队伍质量、保证党新鲜血液的纯洁性、扩大党的新生力量的重要有效途径。高校党员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目前,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缺乏完整性,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时,内容缺乏新意,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尚未凸显。例如,学生在参观或者是听红色报告会时,缺乏对红色文化整体性的了解,抱着随意的态度去聆听,这必然会影响红色文化资源渗透的效果。因此,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时,教师还应该深入研究党建的相关理论知识,找到党建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契合点,继而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3]。
首先,在大部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方式主要以党课、理论学习、革命传统教育等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方式。其次,在高校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过于形式化,缺乏情感渗透,而学生对党的历史、思想等内容的理解和接受需要通过情感来产生共鸣和认同。再次,现代技术的发展给互动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部分高校还未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教育平台等媒介开展互动式学习。最后,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方式缺乏深度。党的历史、思想等内容是非常丰富和深刻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建设力度不强[4]。在部分高校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处于起步状态,进程缓慢,导致学生对学习红色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部分高校尝试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红色文化,但并没有真正收到好的效果。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一种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在学习中寻找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通读史书、观看纪录片和红色文化专题片、参观纪念馆、游览红色景点等方式,积极学习红色文化,发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以此引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党建实践活动,以实践的方式来学习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赓续红色精神,如参加系列讲座、观看红色演出、参与党建专题讨论、参与红色文化研究等,在过程中感受革命先烈顽强斗争、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使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中,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论了解。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让他们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意义,用红色文化温润学生心灵,唤起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红色文化、党建协同育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代新人。因此,我们要把红色文化和党建协同作用融入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建红色文化育人基地,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倾情为社会服务,并以自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完成红色文化育人目标,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弘扬、红色血脉的赓续与传承作出努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氛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的管理者要以红色文化的精神为指导,以红色精神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红色精神的真谛,从而更加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推出系列红色文化专题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如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和红色文化墙等,使红色文化育人氛围遍布校园各处,让红色基因“润物细无声”,代代永相传。
高校“党建+对话机制”,是一种以对话交流为核心的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旨在建立高校学生和党组织之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党的工作与建设中去。在建立深度沟通和交流模式的策略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开放式平台。建立一个公开、透明、互动的平台,为学生和党组织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便利。二是引导对话内容。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和党组织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让学生和党组织之间形成互动、共建、共享的氛围。综上所述,建立深度沟通和交流模式的策略需要建立开放式平台、引导对话内容两方面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和党组织之间的深度沟通和交流,进一步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为丰富党建理论内容,一是选好红色党课内容。红色党课内容应该注重党史党建知识、革命历史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时期需求选取不同的红色党课内容,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以案例为主的讲解方式、以互动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实地考察为主的教学方式等,可以引导党员走上讲台,相互交流生活中的学习心得,用身边人的实际案例讲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更加生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史文化。三是悟透红色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把学到的党建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去[5]。
高校“党建+优秀党员”是一种新的党建工作模式,它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党员的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党建工作,提高学生的党性观念和道德水平。一是制定计划和方案。同时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为实施“党建+优秀党员”模式提供指导和保障。二是搜集优秀党员事迹。如阅读党史、拜访优秀党员、观看相关纪录片等,确保选取的优秀党员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三是制作宣传材料。将优秀党员的事迹制作成短视频、宣传教育片、纪录片等。通过实施“党建+优秀党员”模式,传递榜样力量,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党建工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高校“党建+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益的党建工作模式,它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武装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和思想,增强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6]。教师在实施“党建+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实践计划。教师要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制定和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计划和方案,明确实践的内容和目标,为实施“党建+实践活动”提供保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锤炼学生的思想、行动和作风。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和红色文化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党的理论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新媒体发布党建工作的通知,包含红色实践活动信息、红色新闻报道、红色理论文章等内容,让学生和教职工了解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红色党建宣传氛围。其次,教师要制作多媒体宣传素材,通过制作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宣传素材,宣传红色文化和党建理念,让学生真正读懂学通悟透红色文化。最后,教师要加强网络互动,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如微博、论坛、直播等,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以此促进党建工作良性发展。总之,教师实施“党建+新媒体宣传”模式,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化和党建理念,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
总之,通过“党建+”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研究,可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石。同时,也可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党的理论和文化在高校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并通过加强和落实“党建+对话机制”“党建+红色党课”“党建+优秀党员”“党建+实践活动”以及“党建+新媒体宣传”等具体路径,努力营造出浓厚的红色党建育人氛围,不断扎实红色文化育人成效,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