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024-05-06 09:31:26李科明
畜禽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平养黄鸡净膛

李科明

贵州省兴义市捧乍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5

0 引言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家禽养殖业占据了我国养殖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家禽生产稳步增长,禽肉禽蛋产量增加,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然而集约化养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饲养密度过高,较小的空间不但会影响鸡的正常活动,还会增加鸡舍饲养环境污染的风险,降低鸡的机体状况和生产性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贵州黄鸡是贵州地方特色品种的蛋肉兼用型鸡种。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肉鸡的健康养殖,本试验以贵州黄鸡为试验对象,探究了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贵州黄鸡的科学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设计

试验于贵州兴义市的某养鸡场进行,挑选120只4周龄贵州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鸡,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设置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用铁丝网将鸡舍分隔成不同大小:试验Ⅰ~Ⅲ组为地面平养组,试验Ⅰ组饲养面积为10 m2,饲养密度为0.34 m2/只;试验Ⅱ组饲养面积为20 m2,饲养密度为0.67 m2/只;试验Ⅲ组饲养面积为30 m2,饲养密度为1 m2/只;试验Ⅳ组为笼养组,舍内单笼饲养30只。试验期间保持自然光照,自由饮水,并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各组试验鸡饲喂的饲料为肉鸡全价配合饲料,具体组成及营养水平如表1、表2所示。

表1 日粮组成 单位:%

1.2 试验方法

1.2.1 生长性能指标

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称取各组试验肉鸡质量,试验期间记录每日采食量,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肉比。

1.2.2 屠宰性能指标

试验结束时,处死各组试验鸡,分别称取屠宰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和全净膛质量,采集胸肌和腿肌称重,计算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

1.2.3 肌肉品质指标

取各组试验肉鸡的肌肉样品进行剪切力、失水率、熟肉率、pH值、粗脂肪和粗蛋白等肉品质指标的测定。测定方法参照NY/T 823—2020《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再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的形式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各组试验肉鸡的初始体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Ⅳ组肉鸡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

表3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试验Ⅳ组肉鸡的活体质量和屠宰体质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屠宰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全净膛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Ⅳ组肉鸡的半净膛质量和全净膛质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全净膛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

表4 不同饲养条件下对贵州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如表5所示,试验Ⅳ组试验鸡肉的剪切力、失水率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Ⅲ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Ⅰ~Ⅲ组(p<0.05)。

表5 不同饲养条件下对贵州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养殖过程中,我国黄羽肉鸡主要采用平养和散养的饲养方式,随着近年来肉鸡养殖数量和规模的提升,养殖场中笼养方式也逐渐增多。对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试验来对比几种饲养方式的利弊。对比了笼养、散养和平养方式对太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笼养组和平养组太行鸡的体质量、体长、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散养组。张建英 等[1]以平养、笼养和生态放养方式探究其对乌蒙黄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其他2组,笼养组鸡群的平均日增重和成活率更高,耗料量更低,生态放养组鸡群的日采食量虽有所升高,但由于运动量消耗大,日增重未见提升。陈青云 等[2]以不同的饲养模式(笼养、山林地散养和庭院散养)探究了对太行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3组中山林散养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破蛋率最高,笼养组产蛋率最低。在本试验中结果显示,笼养组肉鸡的终末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证明笼养方式的贵州黄鸡生长性能高于平养组。

3.2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平养方式和笼养方式各有利弊,例如笼养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更易于分群公母,可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还能实现粪污隔离,降低了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但同时也减小了鸡群活动范围,降低了鸡肉口感,提高了养殖成本,减少了经济效益,而散养鸡在采食过程中会进食野外的沙砾等难以消化的杂质,促进了胃肠道的生长发育,也同时降低了脂肪含量。黄媛媛 等[3]通过不同的饲养方式探究了笼养与地面平养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笼养组相较于平养组试验鸡的体质量显著升高,胸肌率显著降低而腹脂率显著升高,并且生产性能一定程度上受试验鸡性别影响。王钱保 等[4]对比了不同饲养密度和活动空间下肉种鸡生产性能的差别,结果发现,平养组试验鸡的运动量高于笼养组,且与活动面积呈正相关,胸肌率和腿肌率也显著高于笼养组,腹脂率显著降低,同时饲养密度降低会使试验鸡抗氧化能力提升。上述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一致,在本试验中,笼养组肉鸡的活体质量和屠宰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屠宰率、腿肌率和胸肌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笼养组鸡的全净膛率最低,全净膛质量最高,说明平养组贵州黄鸡的肌肉比例更大。

3.3 不同饲养条件对贵州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评价肉品质一般性状的标准指标主要有失水率、剪切力、熟肉率和pH值等,同时肉品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组成和含量,脂肪含量也会影响肉质的口感。在肉鸡的生产养殖期间,有诸多因素影响鸡肉的品质,包括品种、生长速度、饲料组成以及运动情况等。褚震荣 等[5]以武定鸡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林下散养组较笼养组鸡的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pH值、肉色和蒸煮损失率均有所提高,失水率有所降低,表明林下散养的武定鸡肉质韧性高。周洁蕊 等[6]探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宁都黄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散养组黄鸡的体尺指标和肌肉剪切力均高于笼养组。采用不同饲养方式探究对京星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散养组鸡的腹脂率和肌内脂肪显著低于笼养组,腿肌率显著高于笼养组,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可改变鸡群的肉质组成和风味。本试验结果显示,笼养组试验鸡肉的剪切力、失水率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说明笼养鸡脂肪更高,而在平养模式下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大,试验鸡肌肉进一步发育,更加紧实有弹性,使肉品质有所提升。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养方式对贵州黄鸡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笼养能够提高鸡的生长性能,降低料肉比,而平养能够提升胸肌腿肌量、改善肉品质,且与活动空间面积呈正相关,综上所述2种饲养方式各有利弊,应综合考虑生产需求和养殖条件进行混合应用。

猜你喜欢
平养黄鸡净膛
康县太平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状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抓小鸡
乱用成语的忘忘熊
蛋鸭网上平养与地面饲养效果的研究
“腾达肉兔”屠宰性状测定
养殖与饲料(2020年7期)2020-08-05 02:07:38
淘气的小黄鸡
小型智能化家禽低内脏破损率净膛流水线设计
蒙古雉鸡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特产研究(2018年4期)2018-12-11 01:12:16
纸杯小黄鸡
幼儿100(2017年13期)2017-06-15 20:29:45
标准化肉鸡舍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比较
兽医导刊(2016年18期)2016-11-24 08: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