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地市级党报在融媒体环境下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地市级党报的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融媒体,顾名思义,是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为一体的新兴传播模式,它依托便捷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它几乎可以做到与新闻事件同步播出,打破了以往新闻传播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来传播,一般当天的新闻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看到的现状,真正地实现了传播的实时性。在融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报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面临严峻挑战。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的优势是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是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党报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读者群体流失
地市级党报由于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因此它所报道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当地政府的会议新闻以及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新闻。在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传播速度之高效、传播方式之多样、传播内容之丰富,更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迅速分流了党报的读者用户群。
2.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地市级党报由于受采编、审稿、印刷等各个环节条件的影响,其时效性与新媒体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报道一些突发事件时,人们往往通过手机第一时间就了解了相关消息,纸媒第二天才报道出来,新闻已成“旧闻”。
3.内容形式化
地市级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窗口,其时事新闻、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及广告版面所占篇幅多,根本看不到老百姓所感兴趣的热点、焦点信息。加之内容又比较呆板、版面陈旧、形式固定、文风乏味,有的时候官话、套话太多,无法吸引读者,使得一些年轻读者很难对地市级党报媒体产生兴趣,从而出现年轻人不想看报、单位不愿订报、老百姓订报率极低的情况,只有党政机关及各企事业单位才是订阅党报的大客户。
4.人才缺失
优秀的人才是一切行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地市级媒体上班;另一方面,由于待遇提高速度缓慢,本来留有的一些优秀管理人才也都走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地市级党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大问题。
另外,地市级党报的人员配置问题也较严重。大多数地市级党报的人员都是一些元老级人物,年龄偏大,年轻人少,虽然有一些年轻人,但真正毕业于新闻专业的年轻人更少。随着地市级党报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日益老化,长此以往,更容易与时代脱轨。地市党报迫切需要一批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更需要一批年轻的新鲜血液投入到融媒体工作中来。
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地市级党报,有着独一无二的地域政治优势,有着其自身固定的党政机关读者群,这是自媒体做不到的地方。地市级党报要善于利用自身的地域性资源优势,从报道内容、对象以及范围加强深度报道的多样性,突出党报的权威性,牢固树立党报自身的品牌意识,增强地市级党报的影响力。
地市级党报若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取长补短,来弥补党报自身的弱项。如湖南娄底日报社打造了由《娄底日报》、娄底新闻网、娄底手机报、“新湖南”娄底客户端、娄底日报微信矩阵、娄底日报户外阅报栏及LED公益信息发布网络等多种媒体组成的多元化党报宣传平台,大大推进了娄底智慧型城市网总站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纸媒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更深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新媒体虽然丰富了读者的阅读途径和阅读内容,但大多是碎片化的阅读,能增加阅读量,不能保证阅读的深度。尤其是对一些复杂而曲折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只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才能搜集到更多的细节和线索,才能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因此,地市级党报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融入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去,坚持以内容为王,把重点报道放在基层,写出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在深度报道上做足文章,让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并且感兴趣,以“质”来取胜。
推进地市级党报的转型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一环。优秀人才的引进、现有人才的培训都很重要。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要让年轻记者们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要信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善于利用一些激励措施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人才的活力和潜力。
融媒时代,地市级党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发挥党报“喉舌”作用,坚持内容为王,培养全媒体人才,守正创新,深度融合,提升党报媒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