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理念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06 16:54刘琳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2期
关键词:广电工作者大众

刘琳

大数据是一种采集、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的技术,不仅能够完成大量信息的秒计算,还能够根据受众需要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两微一端”新闻传播矩阵的建立,为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未来,拥有大数据技术的广电媒体一定会抓住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广电新闻采编

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广电媒体具有更强的亲民性、服务性特征。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导致受众规模和市场份额损失惨重。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在政策支持下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力度,借助新技术、新设备优化新闻生产分发工作,并依托互联网实现了新闻的最大化传播。如今,大多数广电媒体已建立起“两微一端”新闻传播格局。进入大数据时代,广电媒体要抓住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到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分析、判断数据与新闻的相关性和运用价值,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让新闻更充实、大众体验更优质。

二、大数据对广电新闻采编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广电新闻采编的正面影响

得益于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输速度不断突破上限、刷新纪录,为新闻采编提供了巨量的信息。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让新闻更具包容性、更加立体化,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大数据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的效率,让新闻信息梳理、归类变得更加简单、准确、高效,从而达到提高采编工作速度、保证新闻品质的目的。

(二)大数据对广电新闻采编的负面影响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新闻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移动智能设备的出现实现了新闻的移动式传播,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让新闻媒体得以24小时服务大众。与此同时,大众对新闻的观看诉求开始向线上讨论、现场直播等方式转变,更加追求新闻的即时性。但是,由于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对大数据的理解和运用尚不成熟,海量信息的迅速涌入大大增加了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压力,信息筛选和归类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践行大数据理念,在短时间内抓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让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否则就会影响到采编工作和新闻传播效果。

三、大数据理念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技术架构

广电媒体要想真正发挥出大数据在新闻采编方面的作用,就必须对技术架构进行分析、优化、调整,搭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通用平台。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设备,按照业务需求将各种设备进行技术组合,为大数据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同时,广电媒体要搭建分布式文件系统来提高大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并通过故障检测系统等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次,要加强基础能力层建设,将存储的数据转化为事物模块,以便于新闻采编工作者更加方便地提取目标数据。最后,还需加强对应用层的功能优化。与传统业务相比,大数据实现了广电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新颖性,大众不仅可以视频购物,还可以进行节目点播以及留言互动等,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和服务质量,有的广电媒体还借此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二)深挖数据价值,提高新闻洞察力

当下,广电新闻工作者对大数据的应用要敢于打破传统“所见即所得”的采编逻辑,建立起“数据先于文字”的创作理念。通过筛选、分析数据信息,从中捕捉到更具传播价值的新闻素材,并以此作为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证据,让客观、真实的数据建立起生动、具体的可视化形象,提高新闻可读性。同时,广电新闻编辑要依托大数据深挖事件背后的“隐藏空间”和“预见空间”,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明确新闻事件的起因,准确预判未来的发展走向和潜在的舆论危机,提高新闻洞察力。

大数据早已被欧美媒体应用于新闻采编工作中,将新闻数据与大众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大众全方位了解新闻事件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我国广电媒体关注到大数据在信息采集分析方面的突出优势,将大数据与新闻采编工作深度融合,宣传效力得到明显提升。以北京广电为例,其与北京市统计局携手创作的《数说北京》节目,基于庞大的数据统计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洞察社情民意,实现以“数”带“评”,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客观、真实地展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帮助大众直观感受到我国经济、体育、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疫情期间,该节目还聚焦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通过数据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诉求,指出政府新出台帮扶政策中的难点、痛点,并通过电话连线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大数据理念不仅拉近了广电媒体和大众间的距离,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还帮助采编人员理解大众需求,实现了对数据价值的高效利用。

(三)数据可视化,做精专业领域

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要继续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力度,借此改变新闻采编工作的旧面貌,以数据可视化来丰富广电新闻的呈现形式,为广电媒体做精专业领域蓄力。2022年,央视《数字十年》系列报道针对数字化产业、制造业和交通行业等领域,采集上亿条相关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绘制了上百个简洁明了的三维地图,帮助大众准确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大众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建议。未来,大数据在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会更加智能,数据智能化新闻将会逐步成为广电媒体新闻的重点内容。对此,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抓住这一方向,借助大数据技术的资源整合能力,找到大众个人和社会环境间的联结点,从海量信息中找到对大众有益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来客观讲述新闻事实,提高新闻专业性,以此来激发大众热议。

近年来,我国广电交通新闻媒体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主要是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发展。目前,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和停车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众的出行体验。对此,广电交通新闻采编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大对交通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将交通新闻做精、做细、做优;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网络舆论、事件照片以及拍摄视频,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创作新闻,同时还要提高设计理念和设计能力,实现新闻内容的艺术化、科学化表达,出奇制胜,让交通新闻更具影响力。

(四)关注社会人性,提高传播价值

不同时代对新闻采编工作者的要求截然不同。传统媒体时代的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具备采访、撰稿以及音视频创作等能力;融媒时代的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上述能力,还要提高对动画、全景拍摄等技术的融合运用能力,让新闻更具特色;而大数据时代的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数据采集、可视化传播以及计算机编程等先进技术的学习和运用。虽然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新闻传播媒介不断进行变革创新,但关注社会人性始终是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的创作原则。大数据时代,采编工作者要将挖掘高价值新闻作为创新点,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真实、客观的数据,引导大众关注社会人性,以彰显新闻的社会价值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最终目标。比如,针对防汛救灾新闻报道工作,很多广电新闻媒体联合气象局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测预报、风险研判等工作,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注明受灾程度,并以热力地图等形式精准描述受灾人群分布和规模,这充分体现了广电媒体的社会人性关怀原则。总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者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也要超越技术关注人性,让新闻更贴近大众生活,建立起与大众的情感联结,提高传播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广电媒体依托大数据技术正在向智能化、数据化转变。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这既是融媒时代对广电媒体转型的要求,也是广电媒体满足大众需求、扩大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未来,广电媒体要继续加大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制定更加有效的采编工作机制,优化技术架构,深挖数据价值,提高新闻洞察力、数据可视化,做精专业领域,关注社会人性,提高传播价值,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广电工作者大众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