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州市第一中学 刘付淼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对社会文明建设、人类进步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名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形态,其具备影响人、教化人、激励人的多重作用,品读赏析文学作品不仅能提升人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塑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格,使他们能够成人成才,站在这个视角分析文学作品自身有道德教育、引导功能。应用文学艺术开展德育和美育工作,这是近些年形成的一种新颖教学策略,依托于文学名著作品提升德育教育水平,进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内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深厚的情感去实现深度阅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领悟文章传递的思想与精神,名著内的人物及故事均会给学生意识和精神塑造产生较明显的影响。站在某个角度分析,高中生专心阅读名著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作品内人物波折、坎坷的经历所感染,被隐匿在作品内的精神所触动,自己的内心与精神世界均得到充实,此时文学名著就发挥出了自身的德育和美育作用。这里提及的美育,实质上就是人们日常所谈及的审美教育,语文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文学作品彰显出的精神去引领高中生的美学认知与审美观发生改变,增加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情趣,使他们的性情更加高尚,感情更加丰富、健康。在《老人与海》(节选)教学中,教师要督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明确故事的发展起因、经过、结局,自我想象老人和鲨鱼搏斗的情景,感知主人公桑迪亚哥的形象特点。基于这篇文学名著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体验文本故事和人物的形象,充分认识到这一作品是人类不断战胜自我、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象征。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景,快速精准地找到人物的内心独白,牢牢地把握住主人公“硬汉”的形象,积极向老人永远不屈服的顽强精神看齐学习,使自己勇敢地面对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放弃,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与人生观。
高中阶段学生不断地学习多学科文化知识,他们的心智日渐走向成熟,有待充实和丰富,价值观念均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带领他们阅读赏析优秀文学名著,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与精神,使自身更加向往美好人生,结合实际树立远大的理想,迸发出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找准努力的方向,以上过程中也激发出了极大的创造创新力与想象力,以上这是新时期下高中德育工作要落实的必要内容之一。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过程中,使学生走心走脑,触动内心最深处,产生思想共鸣,循序渐进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从这一点上可以发现文学名著品读和当代素质教育目标之间保持了高度统一。一些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是十分浓厚的,其能辅助高中生群体塑造出美好的精神内质。学生要积极挖掘作品蕴藏的内涵,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深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没得,比如勤俭朴素。仁爱宽厚、奋发图强等,引导他们能甄别善恶、坦然地面对荣辱,逐渐塑造出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高中生可以尝试把作品塑造出的人物看成是一面镜子,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持续地审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对照中寻觅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取得良好的自省效果,促进自我人格的日益完善。
第一,积极营造名著阅读的“大气候”。这是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应承担其的责任,要求高中语文教师站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宣扬中外优秀文化的新高度,对高中生详细讲述文学名著的重要作用,提倡并引导他们课外加强阅读,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将名著导读始终作为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工程去抓。
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建设处促进名著阅读“小气候”。教师在语文校本课程中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他们在名著阅读中素质、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发展需求,使名著阅读不单单局限在课堂中,逐渐拓展到课外。教师要积极走进学生群里,指导他们“读什么”“怎么读”,促进高效化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围绕教育部门规定的课外必读书目,通过组织讲座、观看电视专题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鉴赏文学名著的精妙之美,实施具体的方法措施将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