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萍
近日,来自河南省南召县的一位家长在网上爆料,自己读初三的孩子成绩不好,学校给孩子发来自愿放弃中考的申请。此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3 月29 日《浙江日报》)
众所周知,中考过后,学生将面临“普职分流”。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鼓励学生报考职业学校,以期掌握“一技之长”,适应将来就业需要,本是教育应有之义。但即便如此,是否报名参加中考,应由学生自己做主,他们的基本权利谁也不能剥夺。况且,就算参加了中考,也不会耽误学生今后选择进入职业学校。
事实上,老师劝“差生”放弃中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中考前,就有一些学校变着花样明里暗里让学生提前分流。针对这一现象,早在2010 年6 月,教育部就曾发通知要求,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劝说学生放弃中考和中途退学,或要求学生转校,或强迫学生报考某类学校。近年来,各地也纷纷出台纠偏措施,明确禁止初三提前分流。
然而,劝“差生”弃考现象还是层出不穷,背后的“坚硬逻辑”依然是升学率冲动。在一些地方的学校看来,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放弃中考,等于减小了升学率的“分母”,升学率自然明显提高。另外,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部分职业学校和初中存在招生合作协议,通过提供“人头费”完成招生指標。
杜绝“提前分流学生”的现象,一方面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对一些胡乱作为的学校形成震慑。另一方面,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从根本上破除“唯升学率论”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形成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需指出的是,将中考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后,化解家长和学生存在的“分流焦虑”,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地位上做文章,让普高和中职协调发展。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快补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短板,建设一批高质量职业教育学校和优质专业,为学生提供升学、就业、职普融通等多种发展路径,让职业教育成为更多学生的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