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君娜
摘 要: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2023年7月27日适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荣成博物馆在抢救挖掘参战荣成子弟兵资料的基础上,举办“铭记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成子弟兵”主题展览,广泛获得社会好评。文章主要围绕该展览的策划选题及资源挖掘、策展阶段的实践和探索、展览开幕后的配套服务等方面对展览进行分析探索,以期为红色文化主题展览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美援朝精神;荣成子弟兵;策展;红色文化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8
0 前言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坚定信念、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如何进行选题策划,如何深耕地方文化,怎样将展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类红色展览办得有声有色,摆脱教科书式的刻板印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展览选题策划
①红色展览选题,应该以目标观众群需求为依据,以既往研究为基础,立足馆藏红色文物,进行选题策划。
展览选题的基本依据是观众需求。一个展览要适应各层面的观众群体,很难做到。一个好的展览只要适合一部分人群,即适合“目标观众群”,可以说目的就达到了①。“铭记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成子弟兵”展览(以下简称“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以中老年观众为目标观众群进行充分调研,为展览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及后续的配套服务奠定了基础。
馆藏文物和研究能力是展览选题的必备条件。荣成博物馆拥有一定数量的红色文物,本次展览精选100件(套)高度贴合展览主题的展品,以物证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展示了荣成子弟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世纪荣成”展馆经过初建及改陈,馆里的专业研究人员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及提高,积累了丰厚的荣成地方历史知识,为“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提供了专业力量。
②红色展览选题应该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来进行,以多元化的征集手段征集资料,以深耕地方红色文化为核心。
红色展览的选题应该紧密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以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回忆,进而产生观展欲望。“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选择在2023年7月27日开幕,是因为这一天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全国上下都在怀念和追思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进博物馆观看为志愿军战士举办的主题展也是情理之中。
提到选题离不开对展览资料的征集和整理,没有资料的支撑,展览的选题也无从谈起。荣成博物馆采取多元化的征集手段,征集到大量资料。为举办“世纪荣成”展览时,征集到荣成180多位副军职以上将军的资料,荣成博物馆向各位首长发去了邀请函,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资料无法支撑起“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荣成博物馆又与荣成市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陵园、燕语春风志愿服务团先后合作,积累了很多志愿军人物图片及事迹。此外,荣成博物馆先后派人至全国各地与能查询到的志愿军老战士联系,以口述史记录的方式整理到很多荣成子弟兵的事迹,到荣成乡镇街道征询和采访志愿军老兵或他们的亲属,这些多元化的征集手段为展览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策展阶段的实践和探索
策展团队在组建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举办成一个什么样的红色展览。而这个问题要得到有效解决,离不开大量细致的观众研究。
经过策展团队多年来对观众的研究,发现过去红色展览举办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几点:一是大量图片文字如同教科书,缺乏吸引力;二是形式设计缺乏新意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观众没有直观的沉浸式体验;三是展览与观众之间缺乏互动,有些展览没有走进观众内心,观众只是走马观花,对展览没有感情。
为处理好以上不足,提升展览的吸引力,榮成博物馆在多年来对博物馆观众的跟踪研究基础上,以情感传达理论为基础,以情感传达为视角,打造一个有温度的红色主题展览。
情感传达理论认为,情感共鸣是有效传达情感的关键要素。当发起者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并激发其情感反应时,信息传递效果将更加显著。
情感传达视角下,要突破以往办展的惯例,充分考虑观众的观展需求,深入研究革命文物和本地历史、大胆创新设计手法,以历史脉络为主线,以文物展示为中心,以观众需求为基准,依次开展内容和形式设计,办出本地特色和亮点。
①改变全程英雄人物式的讲述方式,以一定版面讲述回乡普通老兵的事迹。展览努力突破以往那种恢宏历史视角的阐释,力求在大历史观下把每个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沉淀到具体的人和事上,以小见大,多角度展开②。除了“广角取景般展示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也如显微镜般观察小历史、小人物、小物件,小中见大,大小穿插,粗细结合,叙事更加全面立体,展览也更加丰满生动”外,将宏观与微观相互结合,“从而让背景不同、知识层次各异的观众都能找到共鸣,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由千千万万位普通老兵们的鲜血和生命成就的,人数众多的普通老兵战士大多回到乡里,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近在咫尺,他们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见证者和活化石。展览中出现的老兵名字和事迹能激起周围观展人的强烈共鸣,增强展览的影响力。
②形式设计注重突出重点,优化空间布局设计,以首长们的书法作品装饰展墙,提升艺术文化品质,打造视觉盛宴。情感传达视角要求以观众的情感为设计中心,避免文字图片过多让观众产生疲累,在展览设计中强调动态变化。“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在墙面不时穿插部分首长的书法作品,使观众免除观展疲累感,同时接受艺术文化的熏染;通过巧妙利用灯光、声音、色彩等元素,优化装饰设计,打造多样化的空间感受。灯光选用高光源,结合版面内容,对重点部分进行针对性布局,选用《荣成记忆—革命文物巡礼》中的文物影音介绍,营造历史氛围感。采用由暗红到鲜红层层递进的色彩渲染方式来强化志愿军将士的英勇不屈精神;巧妙规划展品布局,将大、小、高、低、立体、平面等不同类型的展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展览空间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
③突出展示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强调英雄的精神特质。英雄模范是志愿军群体的优秀代表,要让年轻人切身感受到70年前同龄人为保家卫国所做出的牺牲奉献,必须下功夫研究和展示英雄模范人物,见人见事见精神,生动展现那些“最可爱的人”的宝贵品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有417名。此外,50名“一级英雄”中荣成市有2名;286名“二级英雄”中荣成市有4名;75名“二级模范”中荣成市有2名;另外许多英雄集体中也有荣成将士的身影。他们是数千名荣成参战将士的优秀代表。展览将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也重点呈现给观众,让广大观众深切感受到英雄模范身上的英雄气概和人性光辉。
3 展览开幕后的配套服务
展览开幕后,策展团队为更好地服务观众,结合对观众的研究,主要就宣传推广和社教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3.1 宣传推广兼顾传统与现代媒体手段
①立足传统公共教育手段。传统的公共教育包括讲解服务和社教活动。为大力宣传展览,荣成博物馆举办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成子弟兵”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确保“抗美援朝精神”入脑入心,扩大展览的影响度;从小学生中选拔一批“小小讲解员”,与燕语春风志愿服务团合作招募一批志愿者开展巡回宣讲,将展览送至社区、学校,逐步构建起馆内馆外、线上线下、专职兼职联动的宣讲队伍和宣讲模式,扩大宣讲辐射范围。
为更好地对展览进行宣传推广,荣成博物馆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社教活动。如红色夏令营、送展览进学校和社区、研学活动、专题讲座等,将荣成子弟兵的事迹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拓宽了展览的辐射范围。
②利用媒体媒介。荣成博物馆高度重视媒体媒介手段对展览宣传推广所起的巨大作用,对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等手段加以交互运用。
一是通过与电视台合作,将展览宣传推广延伸到电视节目中,推出《荣成记忆—革命文物巡礼》系列节目,系统地对展览的藏品进行介绍,以视频的形式面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邀请新闻媒体进行现场拍摄、专家采访,跟踪报道展览设计思路、展厅布展情况、文物调整事宜、配套文化活动进展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深度报道,确保公众能够第一时间获悉展览的工作情况。
二是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在荣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对展览信息、展品拣选及背后故事定期进行宣传;录制宣传视频。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配以背景音乐对荣成子弟兵的英勇事迹录制视频定期推送,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展览现场,产生情感共鸣。在视频中加入博物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帮助观众更容易地找到博物馆,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分享,进而扩大展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③邀请部分健在志愿军老兵来馆向观众介绍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历;馆长讲解策展过程及展览亮点、创新点。通过馆长讲解展览的活动,进一步增加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兴趣。这种讲解活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观众还可以现场提问,与馆领导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提问,这是展览推广过程中的一个创新点。
3.2 社会教育活动拓展展览辐射范围
博物馆展览与社教活动深度融合,能增加展览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荣成博物馆高度重视展览与社教活动的相互作用,为配合“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的宣传,打造设计了一系列配套社教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展览的辐射范围。
①组织研学活动。一是开展暑期红色夏令营活动。为了向少年儿童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期间举办暑期红色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们利用暑期来馆参观,并至志愿军老兵家中看望及聆听他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二是与燕语春风志愿服务团合作,组织中小学生来馆开展“英雄赞歌”红色守望主题教育,借助主题教育进行红色教育和研学活动。
②组织志愿服务活動,送展览进社区、学校。荣成博物馆组成“荣成子弟兵事迹志愿宣讲团”,将宣讲送到社区、学校,送到群众和孩子们中间,进行展览宣讲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展览与群众的黏性,密切了群众与博物馆间的联系,拓宽了受众群体,延伸了展览的辐射范围。
③对“小小讲解员”进行培训。为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荣成博物馆创新社教方式,招募10余名小学生,采取“专业讲解员教—小小讲解员学”的传帮带教育模式,通过展陈介绍、基础发声训练、讲解礼仪培训等理论课程及大量实践练习,大大提高了小小讲解员的讲解能力。这一教育活动令荣成博物馆广受赞誉。
④邀请老兵来馆参观,讲述经历,举办讲座。通过举办讲座,荣成博物馆可以向观众介绍展览的主题和内容。讲座可以围绕展览的特点和亮点展开,将观众带入展览的世界,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增加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和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前往博物馆参观展览。配合展览,荣成博物馆邀请部分老兵至馆为观众讲解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故事,举办由馆长主讲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荣成子弟兵的历史贡献》专题讲座,受到普遍好评。
3.3 多层面的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彰显博物馆的自我价值
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是博物馆志愿人员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事业的公众服务团体。志愿者的公益活动是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对展览主题和理念的传播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通过与燕语春风志愿服务团合作,以社会招募的方式招募部分志愿者参与到展览的各项工作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导览与咨询等服务。展览开幕时正值暑期,将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很多外地观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内容感兴趣,但并不了解荣成博物馆有与此相关的展览。志愿者在博物馆入口处对游客进行导览和咨询服务,并向游客介绍展览的具体信息。这对观众有目的地进行参观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服务过程中对残疾智障群体提供周到服务。在博物馆大厅或者展厅前安排两名志愿者,对前来参观的盲人观众、聋哑观众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暖心搀扶照顾。
②关爱老兵服务,红色传承路上志愿相伴。荣成博物馆历来重视挖掘红色资源,为抢救和保护荣成红色资源做出重大贡献。志愿军老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化石”、国宝,全社会都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荣成博物馆一直关注老兵群体,经常在节假日前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老兵家中探望并采访他们,这种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形成常态化;馆里举行红色文化活动时也积极邀请老兵前往参观,安排志愿者为他们献花。此次展览是对以往志愿服务活动的延续和继承。
③宣讲活动。志愿宣讲活动由馆内、馆外两条线双向联动。馆内主要通过培训“小小讲解员”进行讲解,馆外主要将展览送到社区、学校,重点由社会招募的成年志愿者进行宣讲工作。
丰富的志愿活动能有效补充博物馆的工作力量,提升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质量,缓解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能进一步彰显博物馆的自我价值。
4 展览质效:展览深深触动了广大荣成子弟兵群体的战场记忆
①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荣成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阵地。对展览关注最多的还是志愿军的后代。很多健在的荣成子弟兵老战士前往博物馆观展,追忆往昔;一批又一批志愿军后代专程集体雇车前来看展,还有大量异地的荣成子弟兵后代专程前来看展多次,并打电话前来建言献策。
②展览进一步地充实并扩充了荣成子弟兵资料和红色文物的馆藏基础。荣成子弟兵及后代对展览的关注使闲置在家的红色文物有了去向。他们纷纷向博物馆捐赠自己祖父辈从军的各种奖章、证书、资料,这些善举进一步丰富了荣成子弟兵的资料和文物,充实了对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真正使文物“活起来”。
5 思考与展望
博物馆举办红色主题展览,是优化自身征藏体系、提高展陳质量、发挥教育功能、优化传播服务的重要抓手。如何办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展览,是每一个博物馆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铭记最可爱的人”展览来说,以情感传达视角讲述英雄模范乃至普通老兵的事迹,引发很多中老年观众乃至很多子弟兵后人的共鸣,这是展览的一个突出创新点。但展览没有兼顾分众化,目标观众只定位于中老年观众,忽视了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必要性。除了送几场展览到学校外,没有进行过其他探索。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未来红色展览要结合史学、文物研究,重视做好展览的数字化、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参与。
展览要重视观众留言的统计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展览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另一方面为下一次展览的观众研究打下基础。
此外,加强展览在线上、线下的延伸,扩展其在日常生活空间、新媒体、文化消费中的渗透,使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释
①路秀华.对临时展览选题的思考[C]//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②刘蕴泽.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讲好红色故事[J].博物院,202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