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晓青
摘 要:秦安县文物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县级层面,文旅资源开发与文物资源保护往往较难统一,乡村建设和文旅发展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两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章旨在探讨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平衡共赢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这一目标的策略。通过合理规划、科技应用、公众教育和合作等手段,力争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开发;平衡;共赢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1
秦安具有八千年可考的大地湾遗址,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沉淀了无数的文物遗迹。文物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共赢,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县级层面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确保文物的完整性。通过设立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和专家团队,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倡导保护文物的理念。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平衡,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规划,让游客在观赏文物的同时也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双赢。
1 县级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现状—以秦安县为例
秦安县历史悠久,文物资源相对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家,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市县一级的文物保护单位63家。类别包括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有相对较高的保护价值,也有旅游开发的潜力。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秦安县更加重视文物保护,也重点关注文旅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政府对整个县域内的文物进行了多次摸底,对一些历史价值和修复价值高的文物进行了维护与修复,同时也将文物保护列入政府预算,加大了资金投入,制定完善了当地的文保法规,通过扩大宣传,引导公众增强文保意识,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文物保护水平,为当地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结合文物宣传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等,如女娲文化旅游节、桃花会等,在节会上宣传推广文旅产品,很大程度上营造了文物保护的社会氛围,使当地旅游业收入逐年攀升,推动文物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平衡发展。但是,旅游开发给文物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明显。例如,大地湾遗址(图1)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完全和群众农业生产剥离开来,农业基础设施在其周围星罗棋布,在旅游开发中有时游客过多,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等问题给遗址的文物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曾在一段时期,由于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相关部门对文物盗窃、破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有些比较重要的文物甚至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其他文物景点也面临类似问题。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文庙,虽然在旅游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周边与新旧民居、学校、市场等建筑物紧密相连,周遭环境杂乱等对文物干扰严重。同时,游客数量的增加导致文物保护压力加大,部分古建筑有受损的可能。此外,一些乡镇古建筑、古遗址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措施,正面临着严重损坏甚至消失的危险。
2 县级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问题分析
以秦安为例,在县级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县级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随着秦安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文物遗址面临着被过度开发的风险。部分景区为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商业化,导致文物遗迹受损。同时,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文物造成了损害。例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元代,图2)、文庙(明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安泰山庙(明清)、南下关清真寺(明清)和上关明清一条街(清、民国)等古建筑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景点的过度开发使古建筑群的完整性受到威胁。部分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过于庞大,影响了文物周边的环境美观,甚至对有些文物本体造成潜在威胁。部分群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認识不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时会无意中污染、损坏了文物。当前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文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县级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尽管秦安县的文旅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多年来,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一直存在。从产业角度看,文旅产业要发展,需要利用文物资源,提升经济效益。从文物角度看,文物保护工作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成果。所以县级政府在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选择中左右为难。如秦安一处百年故居,在政府的宣传推广下吸引了许多游客参观。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该故居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垃圾遍地,杂乱不堪(图3),甚至有些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要开发和保护这些故居,经第三方评估,政府的修复资金投入量较大。所以,县一级政府面临着文物保护和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难题。
2.3 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矛盾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开展的乡村建设中,有时会出现民生工程与文物保护的冲突。例如,在一些古遗址保护中,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清水河流域的寺咀坪遗址、雁掌坪遗址、苏家峡遗址、堡子坪遗址(图4)等,年代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星罗棋布,印证了秦安县清水河、葫芦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重要地区。但在当地乡村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部分古遗址需要拆除或改建,项目建设将导致文物损失严重。此外,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部分居民对政策理解不足,对保护措施执行力度不够,使文物资源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如何在保障民生改善的同时,保护好文物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县级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共赢策略
3.1 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关系
文物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载体,保护文物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只有让文物完好无损,才能让文旅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文物也是文旅资源开发的关键组成,它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能让文旅资源更有吸引力,获得竞争优势。同时,结合文物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可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刺激文化产业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收益。为了实现文物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的和谐共赢,县级层面要不断尝试和创新,制定合理的工作规划,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在推动文旅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3.2 县级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工作思路
一要结合文旅资源的开发需求,制定完善文物保护规划,细化措施,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二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统筹考虑文物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的关系,避免破坏文物的同时提升文旅资源的价值。三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建立政府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平衡发展。四要加强文物保护和文旅资源开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法规制度,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3.3 共赢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在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中,要实现共赢,必须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一方面,要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投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文旅资源的开发,发挥文物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加强文物保护,对古建筑、古遗址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和修缮,确保文物本体的安全。要优化文旅资源开发,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加强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最后,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规范文旅资源开发行为,确保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有序进行。同时,要争取国家、省级文物保护资金的支持,加大县级财政对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低碳的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模式,保护好文物,传承好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 秦安县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平衡共赢实践应用
4.1 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
县级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基层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例如,秦安县在文物保护上,完善了文物保护责任体系。结合上级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日常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工作(图5、图6),开展周检、月检、季检,做到做好各文保单位汛期和旅游高峰期文物安全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4.2 合理规划与利用文物资源
在文旅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文物的特性、价值及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注重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文物遗迹得到有效保护。例如,秦安县在文旅资源开发中,充分挖掘清水河流域的丰富文化底蕴,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再如,依托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史前文明遗址,推出历史文化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旅游产品,既提升了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4.3 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护水平。采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既能有效保护文物,又能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秦安县依托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建成智慧党建教育培训基地,采用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手段,集听、看、学、读、讲于一体,综合运用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字、图片、影像和数据,开发“情景模拟+互动体验”功能,让党员干部能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党史知识,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4.4 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遗产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借助媒体、网络等平台,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例如,秦安县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春节等节日特色,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图7)、“文物趣味拼图”等社教活动。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发挥博物馆教育基地作用。
4.5 培育新型业态,推动产业升级
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利用文旅资源,培育新型业态,如文化创意产业、乡村旅游、文物旅游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秦安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泰山庙公园、兴国寺博物馆等,既促进了产业升级,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平衡。
4.6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
5 结语
通过以上实践应用,秦安县在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实现了共赢发展。这一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秦安县应继续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合理规划与利用文物资源,推动科技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培育新型业态,创新投融资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持续平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关注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创新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规范文旅资源开发行为。在文旅产业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实施绿色、低碳的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模式,保护好文物,传承好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的潜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慧.论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3(12):56,58.
[2]李继峰.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古城洛阳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50-154.
[3]马青红,裴巧玲.山西文物旅游資源开发的法律保护[J].政府法制,2006(13):43.
[4]杜宣.旅游业发展中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J].平原大学学报,200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