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摘 要:2016年,江苏省灌南县三口镇一挖掘机师傅在该镇大北村一村民家整地时,意外挖掘出一缸窖藏文物。这批窖藏文物以瓷器和铅锡器等生活器皿为主,年代为清至民国初年。其中部分窖藏文物在工艺、质地和纹饰方面含有日本文化元素和西洋元素,应跟海上丝绸之路有一定关系,对研究连云港海上贸易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北村;窖藏;生活用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02
2016年9月1日15时左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三口镇一刘姓挖掘机师傅在为该镇大北村6组村民吴长恒家挖掘土地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堆花花绿绿的碎瓷片。当刘师傅意识到可能挖出了文物时,便第一时间报告给了三口镇政府,镇政府领导立即派三口镇文化站站长郑海军到现场核实,经确认情况属实后,郑站长随即向灌南县级有关部门汇报。灌南县文物局、博物馆和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得知情况后派人及时赶赴现场。因缸的上半部分已被挖坏,剩余部分口沿不齐,博物馆工作人员测量缸的底部直径为55厘米,根据残存部分推测此缸高约85厘米,口径约70厘米。在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和当地村民的通力协作下,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简单清理,这批出土文物安全运达灌南县博物馆。
灌南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细心清洗、整理及部分拼接后发现,这批出土文物应为窖藏文物且多为生活器皿,质地主要为陶瓷器、玻璃器、铅锡器和铁器四类,其中,完整瓷器130件,玻璃器4件,铅锡器30件,铁器2件,另外还有好多瓷器残片。2022年6月,经专家鉴定,这批出土文物年代为清至民国初期,现将出土窖藏生活器皿情况简报如下。
1 瓷器
花卉纹方形花盆(图1) 1件。重5312.4克。上口长26.5厘米、宽26厘米,下口边长16厘米,通高22厘米,底部4足圆形外撇,足高4厘米。完整。器型较大,绿地白彩,器内有使用过的痕迹。
白釉小花盆 1件。重73.4克。口径6.0厘米、底径3.5厘米、高5.0厘米。口部有缺口、有冲线。
白釉猫摆件 1件。重138克。宽4.5厘米、通高8.7厘米。完整。
白釉仕女笔架 1件。重81.6克。长11.5厘米、宽3.6厘米、高4.5厘米。有褶皱处有朱砂印。完整。
白釉钟形水盂 1件。重59.8克。口径2.2厘米、底径5.0厘米、高5.0厘米。完整。
粉彩麒麟送子纹罐盖 1件。重229.8克。口径12.3厘米、顶径8.3厘米、高7.2厘米。只存盖,佚罐身。
珊瑚红金彩兰花纹盖罐 一对2件。总重478.4克。盖身口径9.2厘米、底径6.3厘米、高12.6厘米。2件盖均完整,盖身皆有残缺。
橘红釉“五福”图四系盖罐 1件。重1436.4克。口径16.6厘米、腹径19.3厘米、底径13.2厘米、通长19.8厘米、通高18厘米。口沿残缺,盖纽残缺。
白釉HNCO标记长方形皂盒 一对2件。总重565.2克。长11.3厘米、宽8.2厘米、高8.2厘米。完整。
粉彩麒麟送子纹盒盖 2件。总重65.8克。其一直径6.5厘米、厚0.5厘米,其二直径6.3厘米、厚0.5厘米。2件盖均完整,佚盒身。
粉彩花卉纹盖盒 1件。重38.8克。口径5.9厘米、底径3.8厘米、高3.0厘米。盒身完整,佚盖。
白釉印花盖盒 一对2件。总重308.8克。口径9.4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6.4厘米。有冲线。
哥窑青花开片花卉纹笔筒 1件。重54.2克。直径6.5厘米、高11.2厘米。有裂缝且有修补痕迹。底部有“成化”款,清同治年间仿制。
粉彩花鸟纹笔筒 1件。重230克。直径7.3厘米、高11.7厘米。子钰作,通体冲线。清同治年间。
矾红彩福寿纹八角酒杯 1件。重23.8克。口径4.5厘米、底径1.8厘米、高3.0厘米。完整。
青花福禄寿三星图酒杯 10件。总重262.2克。口径5.0厘米、底径2.5厘米、高3.3厘米。完整。
矾红彩“寿”字纹酒杯 20件。总重495.2克。口径5.0厘米、底径2.0厘米、高3.0厘米。完整。
青花线条纹汤勺 5件。总重114.8克。通长9.6厘米、通宽4.6厘米、勺头高1厘米、勺柄悬高4.6厘米。完整。
青花三星图汤勺 10件。总重225.4克。长13.0厘米、通宽4.3厘米、勺头高1.5厘米、勺柄悬高4.5厘米。完整。
粉彩花果纹汤勺 6件。总重146.2克。通长14.0厘米、通宽4.3厘米、勺头高1.5厘米。完整。
MS款(公鸡)印花描金花卉纹把杯 一对2件。总重47.2克,口径4.4厘米,底径3.5厘米,高4.3厘米、通宽5.3厘米。底部有“MS”款和公鸡图案。完整。
外绿内黄釉把杯 1件。重158克。口径8.7厘米、底径4.7厘米、通长10厘米、高5.0厘米。完整。
“乾隆年制”款绿釉把杯 1件。重155克。口径8.0厘米、底径3.7厘米、通长10.1厘米、高7.6厘米。口沿残缺。清光绪年间仿制。
蓝釉梅兰竹菊纹八角杯(图2) 1件。重126克。口径7.2厘米、底径3.7厘米、高6.5厘米。口沿微残、杯身有冲线。
白釉粉彩暗八仙“寿”字纹把杯 1件。重157.8克。口径9.0厘米、底径5.3厘米、通长10.1厘米、高7.3厘米。口沿微残。民国仿制。
同治款橘红釉五福纹把杯 1件。重192.8克。口径9.5厘米、底径5.5厘米、通长11.3厘米、通高5.5厘米。口部残缺,通体有沖线。
白釉贴花花卉纹四方小碟 1件。48.8克。边长6.8厘米、高1.4厘米。完整。
黄釉模印龙纹椭圆形碟 4件。总重123.8克。长9.7厘米、宽7.5厘米、高1.3厘米。完整。
德化窑白釉碟 4件。总重140克。口径7.6厘米、底径4.8厘米、高1.7厘米。完整。
粉彩水果纹小碟 1件。重27克。口径7.0厘米、底径3.6厘米、高2.3厘米。口部残缺,圈足内有“成化年制”款,道光年间仿制。
青花三星图小碟 3件。总重185.2克。口径8.2厘米、底径4.0厘米、高3.0厘米。1件冲口,2件完整。
白釉印花小碟 1件。重44.8克。口径7.5厘米、底径4.0厘米、高1.6厘米。口沿微残。
黄釉模印龙纹花口碟 2件。总重167.2克。口径11.0厘米、底径6.1厘米、高2.0厘米。1件口部残缺,1件有冲线和缺失。
绿釉模印龙纹花口碟(图3) 2件。总重190.2克。口径11.0厘米、底径6.1厘米、高2.0厘米。2件均有冲线。
洋蓝弦纹盘 8件。总重约1460克。口径18.5厘米、底径9.4厘米、高1.8厘米。底部有西洋皇冠、稻穗、花卉等纹饰。其中1件完整,2件微残,5件残破,均有冰裂纹。
印花花鸟纹小盘 4件。总重372.8克。口径12.3厘米、底径7.3厘米、高2.5厘米。1件残,3件完整。
白釉印花花卉纹小盘 3件。总重312克。口径13.0厘米、底径7.3厘米、高2.0厘米。其中1件有冲口,2件完整。
粉彩花果纹花口盘 6件。总重612克。口径12.6厘米、底径7.9厘米、高2.3厘米。完整。清同治年间仿“成化”款。
矾红彩寿桃纹盘 5件。总重715.5克。口径13.5厘米、底径7.2厘米、高2.5厘米。1件残,4件完整。
“道光”款粉彩瓜蝶(瓞)绵绵盘 1件。重667.8克。口径25.7厘米、底径15.4厘米、高4.2厘米。残缺。
白釉八角形盘 1件。重109.4克。通长、通宽皆为12.5厘米、底径7.5厘米、高6.0厘米。有冲口。
矾红彩寿桃纹碗 2件。总重287.2克。口径12.0厘米、底径5.2厘米、高5.0厘米。完整。1件底部有“袁鸿兴”款,1件底部有“私家店号”款。
矾红彩“寿”字纹碗 2件。总重277克。口径12.0厘米、底径5.5厘米、高5.7厘米。完整。
粉彩福寿小碗 4件。总重500.6克。口径12.2厘米、底径5.0厘米、高5.2厘米。2件口部残缺,2件完整。2件底部有中国结符号,2件底部带“福”字。
“詹义和造”款诗文花草纹碗 1件。重146克。口径12.0厘米、底径5.6厘米、高6.1厘米。底部有“詹义和造”字款。口部残缺。
白釉瓷刻人物“可以清心”纹碗 1件。重157.4克。口径12.7厘米、底径6.5厘米、高6.0厘米。严重残缺。
矾红彩“寿”字纹碗 1件。重149.2克。口径10.7厘米、底径4.0厘米、高65厘米。冲口。
白釉粉彩梅花蕴辉氏诗文碗 1件。重148.2克。口径11.9厘米、底径5.5厘米、高5.5厘米。严重残缺。
粉彩狮狗花卉纹壶(图4) 1件。重289.2克。口径10.5厘米、底径7.0厘米、通长15.0厘米、高9.5厘米。盖有裂痕,盖纽残缺。
白釉贴花松树人物纹提梁壶 1件。重463.2克。口径10.5厘米、底径10.0厘米、通高12.0厘米、通宽14.3厘米。盖残缺。
青花山水人物纹茶壶 1件。重301.4克。口径5.5厘米、腹径10.4厘米、底径7.6厘米、盖直径6.3厘米、通长13.0厘米、通高9.7厘米。完整,盖非原配。
贴花花卉纹壶(图5) 1件。133.8克。口径5.2厘米、腹径7.3厘米、底径4.3厘米、通长12.1厘米、高6.7厘米。底部有“张记”款。盖残。
山水“湖山烟雨”壶(图6) 1件。重212.6克。口径5.1厘米、腹径8.3厘米、底径5.5厘米、通长16.0厘米、通高10.9厘米。完整。
白釉寿桃纽壶 1件。重206克。口径9.1厘米、底径6.7厘米、通长14厘米、通高8.6厘米。完整。
珊瑚红釉描金兰花纹壶 1件。重219.2克。口径9.0厘米、底径6.8厘米、通长13.5厘米、通高8.0厘米。底部有“同治”款。残缺。
2 铅锡器
铅锡盒 2件。总重437.2克。口径7.5厘米、底径4.7厘米、高3.3厘米。腹部弦纹二道,平底。2件盖均完整,1件腹部有残洞。
圆形铅锡盒 1件。重429.6克。口径12.6厘米、底径11.4厘米、高6.5厘米。
抽拉式长方形盖内分格铅锡盒 3件。总重1782.4克。长15.0厘米、宽6.8厘米、高3.5厘米。3件均有残损。其中1件打开发现内有三枚木印章,内容分别是“癸巳”“护封”“益兴字号”。
环形铅锡盒 一对2件。总重620.4克。外径11.6厘米、内径3.1厘米、高3.2厘米。腹部有弦紋。有残洞。
长方形铅锡盒 1件。重772.6克。长14.0厘米、宽8.0厘米、高4.4厘米。底款有“□□□朱万隆、李自造”,下有“包用”二字。缺盖。
圆角长方形铅锡墨盒 5件。总重1442.4克。长15.8厘米、宽5.8厘米、高3.2厘米。其中2件底部有“成億兴造”款,1件内部有款,3件盖有“王□之”等文字。5件局部均有残缺。
“吴世美号”铭文四方铅锡墨盒(图7) 1件。重276克。口径4.1厘米、上边长7.0厘米、底边长4.6厘米、高14.7厘米。有残洞。
葫芦形铅锡墨盒(图8) 1件。重657.2克。通长20.3厘米、通宽11.0厘米、高4.2厘米。微残。
方形倭角铅锡墨盒 1件。重188.4克。边长8.4厘米、高4.4厘米。缺盖。
铅锡提梁壶(图9) 1件。重1110.6克。口径8.2厘米、腹径14.2厘米、底径8.4厘米、通高9.8厘米。流断。打开发现内有铜钱44枚,年号为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咸丰等。
竹节形诗文铅锡执壶 1件。重561.6克。直径12.4厘米、通长21厘米、通高10.4厘米。有残损。
圆形铅锡壶 1件。重664.8克。口径6.1厘米、腹径11.0厘米、底径7.9厘米、通长15.7厘米、通高10.2厘米。提梁残缺。
方形方流铅锡壶 1件。重1285.6克。壶身边长10.9厘米、通高11.6厘米。基本完整。
鉛锡提梁壶 1件。重622.8克。口径6.0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7.3厘米、通长14.7厘米、通高14.5厘米。腹部有残洞。
倭角方形铅锡提梁壶 1件。重677.2克。边长8.7厘米、通高9.5厘米。微残。
兽纽铅锡执壶(图10) 1件。重583.4克。口径8.9厘米、腹径12.4厘米、底径9.0厘米、通长19.1厘米、通高13.3厘米。残损。
铅锡提梁壶 1件。重705.6克。口径6.3厘米、腹径11.2厘米、底径8.0厘米、通高14.0厘米。流遗失。
瓜棱形铅锡提梁壶 1件。重1199.4克。口径7.7厘米、腹径13.7厘米、底径9.4厘米、通长22.8厘米、通高13.9厘米。有残洞。
圆形方流铅锡提梁壶 1件。重865.6克。口径7.0厘米、壶身直径11.5厘米、通长15.7厘米、通高11.7厘米。微残。
铅锡罐 1件。重1329.6克。口径16.4厘米、腹径20.3厘米、底径16.9厘米、高16.4厘米。残缺。
竹节形带鋬诗文铅锡罐 1件。重355.8克。直径11.7厘米、高11厘米。佚盖。
瓜棱形铅锡罐 1件。重734.4克。口径6.0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9.0厘米、高18.0厘米。有残洞。
铅锡制小罐 1件。重104克。口径5.3厘米、底径4.4厘米、高4.4厘米。内套一小罐。微残。
铅锡制罐 1件。重784.2克。直径11.0厘米、高11厘米。口残损,佚盖。
圆形镂孔万字纹铅锡薰炉 1件。重618.8克。直径10.0厘米、通高6厘米。基本完整。
铅锡器部件 1件。重522.2克。上部直径12.7厘米、圆柱直径4.5厘米、通高12.0厘米。上圆盘中间为圆柱体小玉盖纽,为铅锡器组合件。微残。
腰鼓形铅锡制容器 1件。重190.2克。口径、底径皆为6.6厘米、腹径5.2厘米、高5.5厘米。底部残损。
铅锡制帽形器 1件。重232.8克。“帽檐”直径14.4厘米,“帽身”直径7.8厘米,高3.6厘米。“帽檐”部分有三个吊圈。微残。
铅锡制圆形底座 1件。重360.8克。口径6.6厘米、底径10.6厘米、高5厘米。残。
铅锡制灯盏 1件。重97.4克。直径9.7厘米、通高4.7厘米。残。
花口圆足铅锡油灯底座 5件。总重1022.8克。口径13.5~15.0厘米、底径5.0~10.2厘米、高3.0~10.0厘米。1件微残,4件严重残缺。
莲瓣形铅锡器 2件。总重197克。口径9.4厘米、底径7.6厘米、高5.2厘米。为铅锡器组合件。残损。
3 玻璃器
葵花形花卉纹玻璃碟 4件。其中Ⅰ型2件,总重112.4克。口径9.2厘米、底径5.0厘米、深1.4厘米。有冰裂纹。Ⅱ型2件。总重61.4克。口径7.4厘米、底径4.0厘米、深1.3厘米。有“工”字款。有冰裂纹。
4 铁器
平底小铁碗 1件。重138.8克。口径8.0厘米、底径4.4厘米、高4.5厘米。完整。
平底小铁碗(钵) 1件。重87.6克。口径7.7厘米、底径4.5厘米、高3.1厘米。完整。
5 结语
5.1 这批窖藏文物的特点
一是瓷器数量众多、种类较齐全。有碗、盘、碟、把杯、酒杯、汤勺、壶、皂盒、花盆、摆件等。
二是寓意美好、纹饰较丰富。碗、杯、汤勺、盖罐、盘等多为福禄寿及花卉纹饰。
三是制作精巧、造型很优美。如花卉纹方形四足花盆、MS款(公鸡)印花描金花卉纹把杯、白釉贴花花卉纹四方小碟、粉彩花果纹花口小盘、外绿内黄釉把杯、山水“湖山烟雨”壶、葵花形花卉纹玻璃碟、兽纽铅锡执壶等。
四是瓷器和铅锡器中多酒器和茶具。有31只完整的瓷酒杯、7只瓷杯子、7个瓷壶和10个铅锡壶等。
五是有些瓷器包含日本文化元素和西洋元素。如白釉锺形水盂、珊瑚红金彩兰花纹盖罐、白釉HNCO标记长方形皂盒、白釉印花小碟、洋蓝弦纹盘、印花花鸟纹小盘等,从器物的制作工艺、质地和纹饰来看包含日本文化元素和西洋元素,说明这批窖藏文物跟海上丝绸之路有一定的关系。
5.2 历史上的三口镇
三口镇即三岔口镇,原称三岔口街,因地处古来安河、古运盐河交汇处而得名。该镇形成时间大约在清雍正年间,兴盛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宋以前,从张湾、莞渎蒲镇向东到响水口海岸线这一带(含三口)叫黄昏荡,居住着一些以煮盐、晒盐为生的灶民。后随着海岸线迅速东移,加上元、明兵乱和“洪武赶散”,一些大户人家便不断迁移至此,黄昏荡的居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清朝初年,从山东来了一户王姓家庭在三岔口开设赌场,后又有汤、徐、吕、马几家大户来此落户,经过围田置地,他们成了地方上的富户,而王家则成了首富。三岔口因赌风盛行,人员聚集,便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旅店、饭店和酒馆。清嘉庆八年(1803),几家大户倡议在三岔口街南首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延寿律院(又称延寿院)。延寿律院分主楼大殿、中大殿、前山门和东、西廊殿以及前、后两大院,共99间房宇,还有一个大广场。延寿律院的兴建吸引了更多的赌客和商人,三岔口的经济更加繁荣,便自然形成了一个集镇。民国二十八年(1939),三岔口街被日军侵占,延寿律院被拆,经济逐渐衰落。
5.3 物主人身份初探
一是这批窖藏文物中瓷器数量众多,生活必需品种类较齐全,而且不少为细瓷,非普通人家所能拥有。铅锡器同样数量众多,而且件件厚重端庄,显示其主人家庭的富有。
二是这批窖藏文物中文房用品有1件白釉仕女笔架、2只瓷笔筒和8只铅锡墨盒,尤其是铅锡墨盒十分引人注目,以两头半圆中间长方形的造型为主,还有葫芦和上下不等的正方造型,有的墨盒上还錾刻兰花图案,说明其主人有一定的文化。
三是这批窖藏文物中的瓷器有一些很有欣赏价值。如:MS款(公鸡)印花描金花卉纹把杯,胎体纤薄,小巧玲珑;蓝釉梅兰竹菊纹八角形花卉纹瓷杯,纹饰丰富,色泽典雅;贴花花卉纹壶,造型优美,纹饰素净;葵花形花卉纹玻璃碟,晶莹剔透,精美别致。这些既实用又有把玩欣赏价值的文物,生动表现出其主人性格儒雅、追求品位的特点。
四是这批窖藏文物中的哥窑青花开片花卉纹笔筒和青花缠枝纹大海碗残件都有多处清晰可见的补丁痕迹,反映出其主人节俭的品格。
五是这批窖藏文物的瓷器中,有31只完整的带寿字纹或福禄寿三星图的酒杯,有18只较完整的绘有寿桃纹或三星图的汤勺、碟、盘,还有9只较完整的寿字纹碗,另有大量带“寿”字或绘有寿桃纹的碎瓷片。这些反映出其主人可能是一個老人或商人。
六是这批窖藏文物中抽拉式长方形盖内分格铅锡盒内发现了“癸巳”“护封”“益兴字号”三枚木印章,铅锡提梁壶里发现了顺治至咸丰年间共44枚铜钱。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护封”一般用在商用信函上,这里的“癸巳”应为光绪十九年(1893),“益兴字号”及之前提到的铅锡器上的“吴世美号”应为饭店和茶店的商号,再结合多件带款的瓷器和铅锡器、大量酒器和茶具,可以推断其主人是一个商人。
综上所述,通过对这批窖藏文物特点及三口镇历史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其主人应是一位家境殷实、颇有文化、追求品位且较为节俭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商人。
6 后记
这些文物为什么会被放进一口缸内并被埋藏于地下呢?根据这批窖藏文物无一件是民国以后生产和三口镇1939年就被日军侵占的历史,我们推测它们极有可能是其主人为躲避战火举家迁徙前埋藏于地下,以便日后再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这批窖藏文物已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但作为一件件充满灵性的文物,它们又发挥着新的讲述历史的作用。这批出土窖藏文物还有很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卜星光.灌南文化史鉴[M].阿图什市:克州柯文出版社,2005.
[2]灌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灌南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
[3]王墉茂.硕项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