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李可染在1981 年创作的绘画作品《黄山烟霞》,在一次拍卖会上拍出了2357.5 万元的“天价”。李可染是在1989年去世的,时代不远,存世的作品极多,此种“天价”令人惊讶。此外,李可染创作的《黄山云海》《黄山风光》《黄山烟云》《乱石丛中百丈泉》等其他黄山题材画作也洛阳纸贵,动辄数百万元一幅。李可染的黄山画如此被看重,与他对黄山所下的那番功夫有很大的关系。他一生两次登上黄山,每次一住就是两三个月,两次相加达到了百余日。在黄山采风期间,他不辞劳苦,走遍了黄山的每一座山峰,看尽了山间的每一条溪流,用心体会这里的山水树草阴晴雨雪的各种姿态,他笔下的黄山神韵满纸,美不胜收。细察李可染的创作经历,我的脑子突然蹦出一句话:永远在现场。
现场,自然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更多地指一种关注当下、接轨现实的精神状态。空间的“现场”我们要“在”,精神的“现场”我们同样必须“在”。
有个写作多年的朋友,经常为在纸媒发不出作品而苦恼。有一次,他向我倾诉发表的困境,我问他:“你经常看现在的纯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吗?”他说:“没看,我只留心有定评的文学经典。”我说:“阅读文学经典当然很好,经典是思想、藝术兼佳的,多读读,可以受到许多启发。但时文亦不可轻视,时文里有最新观念、相对先锋的写法,反映着报刊与读者的审美趣味,不去研究,你就等于‘自绝于当今文坛。”听了我的话,朋友若有所思。
教育界同样有“现场”。如今的学生难管、老师难当,几乎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做老师的最忌讳像舞台演员一样事先背台词,然后照本宣科地讲授。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进教室前确立一个思维框架,使大方向不出错,细节的东西则临场发挥,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课常讲常新、充满激情。
当然,“现场”确实是各种乱草般的麻烦集中的地方,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走进去,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种种不想面对的东西。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人本质上都是向往舒适的,越不要花力气、越不需面对压力的地方,越是人满为患,越难做成一项正儿巴经的功业。相反,如果某个方向压力重重、阻碍不断,前往的人必会大幅度减少,你用点儿心、使点儿劲,就可以绽放出自己非同寻常的光芒。“现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此。
从终极意义说,付出与回报,常常是成正比的。找到自己的“现场”,就是找到自己的精神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