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岱 郭昊 杨园园 薛雷
关键词:数字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标准化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内容,并提出应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规模不断攀升,逐渐成长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其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推动相关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5G、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纲要》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中贡献着巨大力量,但是在发展中,依然存在生态破坏、污染环境等问题,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产生较大压力。在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发展的倒逼机制下,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必须正视能源消费结构不协调、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亟需探索一条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道路。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制造业面临污染环境等问题的大背景下,思考通过“数字技术+制造业”的方式,在制造业全链条中融入数字化、绿色化内容,通过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1]。
1 数字化推动重庆市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现状
1.1 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数字经济增速高于15%,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超过30%,由此数据可见,重庆市在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从全国数据来看,近年来重庆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排名有所下降,说明重庆市数字经济总量有所提升,但是仍需促进数字经济提质增效,优化完善数字生态体系。根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中国数字城市百强研究白皮书》可知,重庆市排名靠前,从区域整体来看,成渝地区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另外,在数字产业规模、信息技术人才占比等方面仍与长江经济带下游省市存在一定差距。
1.2 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与2010年相比实现倍增,资产规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制造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目前劳动力供需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信息技术类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完全匹配。科研经费投入及专利数量近年来有所提升,但总量与长三角地区省市仍有一定差距。近5年来,重庆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幅降低,重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9%,说明重庆市近年来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应继续加强城市间环境协同治理力度,带动其他地级市制造业节能减排,绿色转型发展。
1.3 重庆市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现状
长江经济带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高集聚和低集聚的特征,下游长三角地区呈现出高集聚特征,上游各省市主要呈现出低集聚特征。重庆市不论数字化发展还是制造业绿色转型水平,在上游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仍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数字技术发展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都具有显著影响,成渝地区具有重庆和成都两大數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核心,能够有效发挥数字经济的空间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2 以数字化推动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产业规模较小,数字基础设施覆盖不足
一是重庆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电信业务收入方面,重庆市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总量与长三角各省市仍有较大差距。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重庆市电话普及率为135%左右,而上海市达到180%左右,差距较大。从信息产业占GDP比值来看,信息产业作为驱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的引擎,2020年在广东、江苏、北京等地占比均超过15%,而重庆市占比在5%至10%之间。二是相比于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发展较均衡的状态,成渝地区呈现出重庆、成都两地双核独大,其余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广东等数字经济先发地区,重庆市数字化发展基础总体而言相对薄弱。
2.2 数字化、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存在区域差异
长江经济带各区域由于经济、资源、政策、市场化程度等存在差异,数字化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距。长三角地区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此背景下,其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和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水平呈现双高态势,然而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红利效应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且下游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本身绿色化水平较高,数字技术的促进作用较弱。反观成渝地区,由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地区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污染排放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2]。
2.3 缺乏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人才和机构
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重庆市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出现“有需求无能力”的情况。传统制造业企业对于通过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转变生产方式、节约生产成本、适应环保政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无法支撑技术研发成本和无暇开展相关研发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绿色转型[3]。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在知识技术、人才机构等方面缺少一定的支持,故市场亟需一批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人才和机构。
2.4 成渝地区数字技术、生态环保领域标准不协同
由于数字技术发展具备一定的空间辐射作用,本地区数字化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周边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而研制数字技术、生态环保领域标准能够有效促进成渝地区数字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协调发展。经研究发现,目前成渝地区数字技术领域标准较少,以“信息、数字”为关键词搜索,四川省相关标准数量有60余条,重庆市仅40余条,而在制造业领域的数字技术相关标准更少。另外,两地现有标准也呈现出不协调状态,例如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域,重庆市制定《“渝快办”工作规范 第3部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四川省制定《政务服务中心 电子政务大厅运行管理规范》,其中在平台管理和数据交换等方面都存在差异。2022年,重庆市、四川省联合发布首项数据领域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公共信息资源标识规范》,两地在数据标准协同领域已开展相关工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3 以数字化推动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3.1 加快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
一是深化数字化发展在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区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链条,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二是积极引导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利用政策引导企业应用数据资源要素,打通生产原料、设备和网络等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三是加强数字技术政策保障,持续提高地方数字技术发展水平,重庆应加快制定推动数字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抢抓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
3.2 制定差异化的数字技术发展措施,因地制宜推动重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
基于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不同的数字化及绿色发展水平,重庆市宜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引导各企事业单位实施差异化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产业布局,合理配置优化数据要素,避免数字产业趋同发展和有限资源的重复浪费,从而推动不同行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精准施策。重庆市应依靠成渝地区资源能源富集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开发和利用水力、光伏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
3.3 加强人才、机构培育,促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设施和合作研究平台,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多方位产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合作,加快政产学研融合与合作,深度挖掘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和垄断性龙头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发展潜力,畅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强化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引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转型。二是全面培育专业化数字技术人才和帮助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机构,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教育。与高校、科研机构、大型国企开展合作,增设数字技术相关的学科专业,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行数字经济新工科建设,增加数字技术领域内实用性和创新性通用人才和机构储备。三是制造业企业要加强数字技能职业培训,发挥经验丰富的实体企业员工特长,借用互联网网络平台或职业培训外包模式等多种渠道为从业者提供更多数字化、信息化教育资源,提高企业员工的“数字化”素质,使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与时俱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活力。
3.4 研制区域数字技术标准,协同提高长江经济带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建立以标准促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
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数字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统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促进数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降低企业间的交流成本和数据交换成本[4]。发挥重庆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区域优势,加快推动数字技术标准体系的形成,并且逐步在其他省市展開推广,加快建立行业标准专项体系,在行业间提升标准建立的重视程度,推动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共同推出标准,以提升标准的权威性。推广数字技术发展的规则、标准和共识,推动共享发展机遇。发挥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整体优势,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标准体系。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数字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数字技术产业融合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统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制定,促进数字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流,降低企业间的交流成本和数据交换成本,构建以标准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
3.5 依托双循环背景,畅通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倒逼绿色转型
数字技术通过促进地区产业集聚,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等交流,形成并发挥绿色化转型的外溢效应。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中,上海首个推出5G基站,贵州的大数据发展政策,可以说在数字技术方面拥有一定先发优势,产业间存在的产业关联效应,能够加强位于产业链上的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有利于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链条作用持续传播[5]。尽管长江经济带上游制造业存在自身技术特点,需要较高水平的数字技术推动其转型升级,但通过产业链效应能够放大数字技术产生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在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中,提升整体竞争力,进而向全国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