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体會过,有时,一件事无论怎么给孩子讲,他都左耳进、右耳出,越讲越叛逆。
其实,“讲道理”本身并没错,让孩子排斥“道理”的,是我们讲道理的方式。与其因为“孩子不听就放弃讲道理”,不如学着“怎么好好讲道理”——这4 种“道理”,孩子就很乐意听,家长却很少说。
“不扫兴”的道理:不讲“但是……”,而是说“而且……”
人际交往中有个技巧,叫“先肯定,再否定”,指的是在提出批评前,先用表扬做开头,随后提出改进意见。如果表扬总是跟着“但是”,就非常扫兴,孩子要么不买账,要么会“一点就炸”,甚至开始怀疑说话人的用心:之前的表扬是不是真诚?
不妨将“但是”换成“而且”试试:“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说明认真了、努力了!而且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态度,你的弱势学科也能有提高。”当孩子既有积极的感受,又有正确的认知时,他才能朝你期待的方向前进。
“ 重解释”的道理:不讲“ 你不要……”,而是说“为什么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规则,不解释道理,这样孩子总在被打断或责骂,大脑失去了很多深度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只有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也理解到规则背后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后,他才能通过内在的秩序,去管理自己。
这样的“讲道理”,看似很费力气,却更有长久效果。将来,哪怕没有父母的提醒或外在规定,孩子也能努力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保持一致。
以身作则的道理:不讲“ 你应该……”,而是说“我应该……”
犯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恼怒、羞愧的情绪,如果不先安抚,孩子就很难专注自身,更别说理性思考。
这时,一句“我应该......”,既是在安慰:犯错,多正常啊。你看,我也有没做好的地方;也是在示范:承认错误,反思不足,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这才是言行一致地讲道理。
方向一致的道理:不讲“ 我希望……”,而是问“你想要……”
我们经常吐槽,孩子有时候就跟小牛犊一样“倔强”,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我们希望”,但很少真正关心“孩子想要”。只有放下这种惯性思维,多去倾听孩子所想,才能把“我希望”,变成“我们和孩子共同希望”。
家长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只有懂得这个原则,才既能和孩子自如交流,又不会让自己的认知局限,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