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表扬的那个学生考上清华了!”

2024-05-04 08:32李志勇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关键词:晋中市清华课堂气氛

李志勇

按照晋中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和我的工作室团队这一次需要到晋中市太谷区送教下乡。经过前期几次协调对接,太谷区教育局安排我们这次的送教学校是太谷区实验中学。几年前我就到过这所学校送教,而且印象还比较深。之所以有印象,一个关键的原因还得从学校名称说起。我清晰记得当时一听说安排到区里边的实验中学,下意识觉得学校条件、学生情况自然应该不错,于是在备课方面也就格外慎重,尤其是选题难度、深度、课堂容量上都有所加强。可真正到了学校与老师们交流后才知道,学校的前身实际上就是一所实实在在的乡镇中学。单从学校硬件来说,就与我心目中的实验中学有很大的落差,可真正让我领教的是课堂,刚开始计划的激情导课根本就感受不到“激情”,学生的表现让我大跌眼镜:多数是无人应答,寥寥对答者又都答非所问,无奈只能现场调整计划,好在及时的调整起了作用,后期的课堂还算顺畅,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有了之前的经历,这次送教出发前,我就和团队成员们做了一定的准备。那天一早,我们如期到达送教学校。学校的安排非常细致,一大早就委派初三化学教研组长在校门口迎接送教老师。相对其他学科,化学老师人数不多,加上平时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多,好多同行都是熟悉的面孔,接待我们的李老师其实上次送教就认识了。

“李老师,你猜猜上次你来讲课时你表扬的那位同学怎样了?”

我多会儿表扬的?我表扬过谁?我怎么表扬的?

我对当时的情形基本上是毫无印象,这句“你猜那位同学怎样了?”还真把我吓了一大跳,莫非是我有不合适的言辞?那位同学大受刺激发生什么事儿了?此时的脑子里充满了毫无缘由的不好的猜想。

正当我一头雾水无言以对的时候,接待我们的李老师用他的高八度超长音说:“那个孩子考上清华了!”

“哦,祝贺祝贺!”礼貌地回答之余,心里挺纳闷,孩子考上清华怎么能跟我联系在一起呢?同行们见面无意找个话题瞎聊几句,也是缓解尴尬,说说也就过去了。

上午的送教活动先是安排了两节示范课,三四节课的时间安排的是评课议课、集体备课。就在第二节课下课后的课间操时间,学校分管校长和我聊到上课对学生的关注和对学情的把控时,再次自信地提到了刚才的话题:“上次你来讲课就是在对面这个教室,当时你表扬的那个学生考上清华了!”

说起这个教室,还真能勾起我一丝丝的回忆,当时的情景隐隐约约浮现了出来。因为开始备课时考虑得略复杂,导致导课就不很顺畅,新课的进行更是磕绊不断,学生或是启而不发,或是答非所问,课堂气氛沉闷,课堂参与度很低。大致熟悉学情后,我果断调整教学思路,在原有教学预设的基础上及时更改,在座的学生中逐步涌现出了几位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尤其是其中一位男生表现更为突出,思维敏捷、表达流利,连续几个问题串都答得非常漂亮,出于激励性的及时肯定,我顺口说了一句:“像这位高才生一样,如果能够一直坚持下去,不仅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学习中,三年之后一定能够考上清华!”这名学生还真是认真了起来,越互动越带劲儿,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只要碰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也都略带调侃地说“请清华学生来回答一下”。在他的带动下,最后的学生展示环节居然还出现了很多学生主动举手还轮不上展示的情况。那节课的后半部分还真是顺风顺水,学生逐渐活跃起来,课堂参与度高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事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表扬和鼓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催化剂和前进路上的发动机。良言一句三冬暖,适时鼓励胜三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表扬、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一个发自内心的专属大拇指,都足以让孩子满足好几天。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他显著的劣迹高明得多。”起初的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死气沉沉中冒出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本身就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在老师的点拨与鼓励之下,那名学生似乎尝到了被表扬的甜头,越学越带劲,“你一定能考上清华”,恰当捕捉到了学生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实现理想的激情。

当然,课堂上的鼓励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真心实意。是虚情假意还是发自肺腑,学生一看心知肚明,说不到学生心坎儿上,他们自然不会接受。二要持续关注。简简单单一句“很好、真棒”,不是不可以,而是持久性上力度不够,经常性的表扬,学生才会喜欢、接近和信任老师,学生的心灵才会向老师敞开,教育才会产生共鸣。三要指出方向。在表扬与肯定的基础上为学生指明方向,更能激发学生前进的动力,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除此之外,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氛围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所以,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讓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案例中,起初的教学设计在刚开始的课堂上就出现“意外”,教师结合实际对症调整,首先创设了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拘束到放松,甚至和老师善意调侃“让清华学生来回答问题”,由无人应答到几个人参加,到后来的很多人都加入交流讨论主动应答的队伍,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意识的转变,而一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应该及时肯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调动起来,这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鼓舞和唤醒。育人路上,各种学生都可能遇上,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变,但教育的初衷不能变。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用生命激励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生命尊重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相信接下来表扬的一个个学生都能上“清华”!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田薇

猜你喜欢
晋中市清华课堂气氛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清华,北大,我来啦
晋中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